達爾文的《進化論》是生物學從低級進化到高級的理論。但是如果人類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那麼人類的進化史一定是不同於「進化論」和「進化論」的原理來解釋的。因為人類的進化與人類之前的其他生物的進化有著根本的不同。在生物進化之前,生物適應自然環境,即適者生存。
然而,人類的誕生是為了改造自然環境,使環境適應人類的生存而改變環境。所以人類的世界絕對是一個不同於以前的世界——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社會世界——人類社會。
儘管《進化論》解決了大多數物種起源的問題,但它仍然無法解釋,甚至與某些歷史事件相矛盾。因為《進化論》清楚地表明,物種的進化是一個漸進而緩慢的過程。
首先,很難解釋在地球歷史上何時爆發了物種大爆發——生命突然出現的事件。
其次,既然是一個漸進的物種進化過程,那麼多生物同步進化,總進化程度有些高於人類,或者至少會有低於人類智力的生命存在啊!但事實是,地球上只有一種高度智能的生命形式——人類。
那麼,有沒有可能是發生了什麼特別的事情,導致了物種的大爆炸,使人類成為地球上唯一有智慧的生命?
此外,量子力學的發展越來越證實了這種可能性。
在過去,傳統物理學只知道分子和原子是物質的最小單位,不知道原子下面有粒子。過去人們知道粒子在空間中有絕對的位置和速度,但後來量子力學證明了這些位置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人們發現物質的波動不是絕對的固定位置,干涉和衍射現象,積極的和消極的振動波,將干擾相互抵消,但粒子不是互相抵消,只會增加,比如與中子,電子在原子有波動,會產生干擾抵消,沒有固定位置。這證明了過去的傳統物理學在一定位置上表達粒子的性質是不合理的。相反,當量子力學說物質波動時,它是有意義的。
量子力學進一步證明了漲落不是客觀世界的物理對象,而是虛擬的,用現在已知的任何標準都無法測量。但它與位置,動量,動能,勢能等有關。雖然波動是一個不可測量的量,但是其他的近似量可以通過波動來測量。量子力學被稱為不確定性定理,它解釋了宇宙的物理學。總是存在不確定性。
量子力學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就是一切可以檢測相對表面觀察到的數量。即相對形式,表現在數學物理方程,不同的物理系統,他們的潛力、質量是不同的。相對不同,相對的外觀配置是不同的波函數,通過數學方程是波動方程,波動方程是用來解釋波動的效果。對人類意識的觀察會使所觀察到的對象在外觀或形態上發生變化。
根據傳統物理學,我們知道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有物體的衰變過程都是不可逆的,生物只能從出生到死亡,而不能回到生命。它只能從高勢能衰減到低勢能,而從低勢能到高勢能的變化必然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所以它不可能自發發生,除非有外力參與。所以對於一個粒子,不可能從低勢能變成高勢能,也不可能從高勢能勢壘變成低勢能。
但量子力學的最新發現是,粒子可以穿透具有高勢能的障礙物。原子核的衰變是最有力的證據之一。所以進化即將結束。
以前傳統物理學也曾經認為粒子和波是兩個不相關的,現在是錯誤的理論。量子力學證明,粒子和波是可互換的變換,根據哲學的觀點,這也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也就是說,我們的中國文化的陰陽雙方的事情,可以相互結合,陰陽的相互轉換。
因此,由於粒子的生命存在的形式(即身體)能發出波動意識,根據波粒交換的原則,陰陽轉換,它不能排除意識還可以創建粒子生命波動(身體)——就是說,意識可以創造生命。
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1859-1941),曾任法蘭西學院哲學教授。代表作《創造進化論》一書中提出和論證了"生命衝動"的理論和直覺主義方法論,並對之前的進化論哲學體系進行了批判。柏格森說生命猶如意識一樣,每一刻都在創造著某種東西,他的觀點很有積極意義。
此外,傳統物理學認為粒子的存在是有限的。另一方面,量子力學指出,粒子波動在空間中無處不在。其實,宇宙中所有物質都存在這樣一種狀態,即宇宙是陰陽對立、統一、周而復始的變化組成的有機整體,這是宇宙唯一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