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最大IPO,是否破發讓市場充滿疑慮,結果或並非與你想像

2019-12-03     曹中銘股市觀察

11月28日,是郵儲銀行網下發行與網上申購的日子。根據發行人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公告》,郵儲銀行本次發行價格為5.50元/股。與其5.71元的每股凈資產值相比,郵儲銀行堪稱「打折」發行。即使如此,基於近來市場出現的破發潮,市場對於郵儲銀行的發行與掛牌上市其實還是有所顧慮的。


郵儲銀行是除了工、農、中、建以及交通銀行外又一全國性的銀行。截至2019年6月末,該行個人客戶數量近6億戶,覆蓋超過我國人口總量的40%;擁有近4萬個營業網點,覆蓋我國99%的縣(市)。無論是覆蓋人口與覆蓋縣(市)的比例,客觀上都為郵儲銀行的業績提供了保障。

從業績上看,郵儲銀行絲毫不遜於其他四家國有大行。資料顯示,2016年至2018年,郵儲銀行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888億元、2246億元、2610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398億元、477億元、523億元,均屬於高增長的態勢。從回報上看,近年來郵儲銀行普通股現金股利分配呈穩步提高的態勢。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分別為59.72億元、119.20億元和156.96億元,分紅比例分別為15%、25%和30%,同樣不亞於四大行。

儘管郵儲銀行業績與回報都不錯,且資產質地也不差,但由於此次郵儲銀行發行股份總量達到51.72億股,融資超過280億元,市場對於其巨額融資行為還是心存芥蒂。一方面,如此巨額的融資行為,必然會對市場資金面造成衝擊,在目前市場較為低迷的情形下更是如此。而且,由於發行股份數量較大,掛牌後市場本身的承接能力到底如何也是一個問題。

另一方面,自11月6日久日新材等個股出現破發以來,截至目前已有多達10隻新股出現破發。個中既有科創板股票,也有主板股票。渝農商行的破發與特別是浙商銀行在掛牌當天的快速破發,由於同屬於銀行股,對郵儲銀行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基於此,關於是否申購郵儲銀行,市場上也產生了不同的觀點。

市況不佳,巨量發行,新股頻現破發,打「新」與炒「新」都面臨著風險,對於郵儲銀行而言,確實不是一個較好的上市時機。如果郵儲銀行在牛市的風口中發行,那麼其發行價格也不可能低於每股凈資產值,甚至於由於發行股份數量較大,投資者都希望能夠中籤,以分食新股的紅利。

但是,對於郵儲銀行的新股發行與上市,個人以為或沒有那麼悲觀。首先,郵儲銀行本身的質地不錯。郵儲銀行經營基本面紮實,成長性良好,網點數量行業第一,資產規模行業第五,不良率僅為0.82%,撥備覆蓋率接近400%,財務基礎雄厚,凈利潤增速領先同業,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4.64%,預計2019年全年增速為16%-18%,分紅比例高達30%。這些都是投資郵儲銀行的看點。

其次,為了郵儲銀行能夠順利上市,不僅發行人與董監高做出了穩定股價的承諾,而且也採取了進一步穩定股價的措施。包括引入戰略配售機制,戰略配售數量占發行總量的40%左右,且鎖定期不低於12個月。40%的戰略配售,意味著有多達近21億股已被鎖定,有利於減緩對股價的衝擊。網下配售的70%需要鎖定,鎖定期不低於6個月,這又可減輕對新股股價的衝擊。

根據郵儲銀行29日發布的《網上發行申購情況及中籤率公告》,投資者參與郵儲銀行A股IPO認購十分踴躍,網上有效申購戶數888.2萬戶,整體認購規模約1.3萬億元,遠超在港發行的阿里巴巴1013.5億港元的認購金額。機構投資者認購郵儲銀行的積極性也非常高,戰略配售及網下機構投資者合計獲配量高達發行總規模的56.5%,創近年來最高。網上與網下積極申購與配售,表明投資者對於郵儲銀行十分看好。

當然,最有看點的還在於時隔九年之後,郵儲銀行再次引入超額配售選擇權機制(俗稱「綠鞋機制」)。在引入「綠鞋機制」後,在新股發行後30天之內,如果郵儲銀行股價出現低於發行價的情況,那麼將有43億元的資金入場護盤。

此前,「綠鞋機制」在「巨無霸」的發行中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工行、農行、光大銀行等因巨量發行新股,引起市場的擔憂,但在引入「綠鞋機制」後,其股價表現都相對穩定,且「綠鞋機制」行使期間,3隻銀行股平均股價漲幅達到10%。個人以為,「綠鞋機制」對於穩定郵儲銀行的股價,同樣會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

此外,新股出現破發的現象,對於發行人本身的聲譽也將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郵儲銀行無論是從哪方面的角度考慮,都不可能允許破發情況的出現。因此,當郵儲銀行股價存在破發風險時,不排除發行人會動用自有資金進場護盤,以維護股價的穩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kKQzm4BMH2_cNUgIb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