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人民醫院上演混合現實技術 醫生手術有了「透視眼」

2019-09-01     人民數字山東聯播

在即墨區人民醫院骨科手術室內,手術是這樣的:醫生頭戴特殊MR眼鏡,整個手術部位「懸浮」在空中,輔助醫生進行手術。一款由落戶即墨的企業影創科技生產的名為「JIMO(即墨)」的MR混合現實眼鏡,幫助即墨區4位患者享受到了「黑科技」帶來的精確手術。

看著「懸浮」空中的關節圖像來開刀>>

患者是一名31歲的即墨男性王先生,因車禍造成頸髓外傷。在這次手術中,即墨區人民醫院骨外三科副主任醫師楊希重用上了黑科技——混合現實(MR)全息影像技術。

通過讀取病人的CT、核磁共振等數據,僅僅3分鐘時間,就上傳到MR眼鏡的處理後台並生成3D全息影像模型,以供醫生臨床手術使用。記者戴上MR眼鏡後,就看到手術台上空懸浮著一個脊椎關節的三維立體影像,骨骼、大小血管、神經都一清二楚,精準疊加,有如「合體」一般,患者的身體如同透明。不僅如此,它還可以將3D影像拖拽到現實空間,進行縮放、旋轉、移動、改變透明度等操作,便捷、直觀。「看,這就是受損的部位。」 楊希重用手指著關節相連處黑色的部位說。

楊希重告訴記者,以往手術時,醫生根據患者的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結果,在自己的腦海里先建立一個大概的病灶模型,制定手術方案。

但是每個患者個體是有差異的,實際的解剖結構與想像的有一定出入,這時醫生就需要在手術現場二次「重建模型」,手術效果依賴於反覆的透視和醫生對解剖結構的熟識程度,手術就像一場「閉卷考試」。混合現實(MR)全息影像技術這種「透明手術」的「黑科技」加入,讓醫生手術時有了「透視眼」,手術區域一覽無餘,變成了「開卷考試」。

「黑科技」將不斷刷新想像>>

用上MR眼睛後,原來要40多分鐘才能完成的手術,只用了20分鐘就完成了。「把透視的時間省掉了,患者創口也減小了。」 楊希重說,新技術的使用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病患康復時間和生命質量也大幅提升。

患者手術後恢復非常順利,當天下午即可下地活動,正常進食。8月30日,王先生的家人一邊戴上MR眼鏡,360度全方位回看親人手術的過程,一邊聽醫生講解手術方法。術中,楊希重和他的團隊戴上MR眼鏡,一個栩栩如生的人體結構圖像呈現在眼前,骨骼、血管、神經等各個組織都清晰可見。通過MR技術,手術醫生們快速、精準定位,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正常組織,又有效避免大血管、神經等周圍組織受到損傷。

記者了解到,隨著「黑科技」和5G技術的發展,遠程手術也將在即墨成為現實。「遠程實時手術的要求很高,需要滿足8K高清晰、高速率和低時延等傳輸條件,對特定手術部位進行實時標記、測量、繪製,進而為遠程MR手術指導、遠程手術示教提供便利,最大程度地節省患者和醫生的時間。」 即墨區人民醫院副院長潘延涌說,這樣一來,老百姓就可以在村莊選擇遠端的名醫進行遠程會診、遠程手術,基層醫生也可以在手術全景中可自由選擇視角,觀看主刀、一助、二助、麻醉師乃至護士的操作,推動分級診療、雙向轉診。

信息科技項目反哺重點產業>>

記者了解到,這款名為「JIMO(即墨)」的MR混合現實眼鏡,是地地道道的即墨本土產品。今年5月,影創項目在位於即墨的通濟新經濟區正式啟動,國內第一條、世界第三條混合現實(MR)智能眼鏡顯示晶片和鏡片量產線正式落成。

「我們把影創的高精密光學器件加工工廠設立在即墨通濟新經濟區,項目共投資2億元,主要生產全息光波導鏡片和光波導顯示晶片。『影創即墨』作為MR智能眼鏡的關鍵組件,占到混合現實設備成本的三分之一。這款手術中用到的眼鏡就是我們青島影創科技推出的產品。」影創科技集團董事長孫立介紹說,「JIMO(即墨)」MR混合現實眼鏡目前已經有三代產品,目前手術應用的是並不是最新產品,即墨產線實現量產後,可以將目前狀如頭盔的MR眼鏡縮小到像普通眼鏡大小,售價也會從上萬元降低到5000元以內,從而使其使用範圍從遊戲、醫療等特殊領域拓展到更廣範圍。

成立於2014年的影創科技是航天科工集團重點扶持的創業公司,是除美國微軟、Magic Leap之外,中國第一個、世界第三個有混合現實智能眼鏡、光波導元件和SLM空間光調製器量產能力的企業。影創MR智能眼鏡擁有獨立自主研發的光學和圖像識別技術,搭配完全自研的硬體設備與作業系統,可高度支持圖像識別與手勢操作,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

除了在醫療方面的成果應用,「JIMO(即墨)」MR混合現實眼鏡目前還落地青島即墨萃英中學、即墨技師學校,致力於全國性的公開課授課、職業技術教育解決方案。「目前,影創還在不斷延伸產業應用領域,接下來將以即墨為中心,建設更多全市及全省的項目合作。」孫立說。

記者了解到,影創項目是即墨區信息科技項目反哺重點產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圍繞打造青島「科技產業城」目標,即墨區運用平台思維大力發展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目前已集中引進了12英寸集成電器、惠科晶源、創新奇智、東華軟體等一批產業龍頭項目,並成功應用到醫療、教育、工業等各個領域,有力推動了區域高質量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

來源:即墨發布

編輯 一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jdv8mwBJleJMoPMr2v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