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築龍CTO吳英禮受邀在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做分享

2022-07-08     科技觀

原標題:北京築龍CTO吳英禮受邀在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做分享

平台架構技術創新研究課題組以央國企交易平台技術架構實現作為研究對象,深入研究交易平台架構的演進形態和架構技術,打通企業數字化願景與數字化產品的通道,基於我國自主技術和產品建立符合我國數字化發展戰略的平台架構理論、架構方法和架構技術,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架構技術支撐。

7月7日下午,平台架構技術創新研究課題組第7次工作研討會在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舉行。本次會議由平台架構技術創新研究課題組組長平慶忠主持,北京築龍CEO孫建文、CTO吳英禮、戰略發展總監孫禹璇以及市場部高級經理楊龍生參與本次研討會。

圖——會議現場

研討會上,吳英禮先生作主題為「交易平台技術架構發展與北京築龍大採購B-PaaS平台」的演講分享。作為北京築龍CTO,吳英禮先生自2000年左右開始從事採購與招標的信息化工作研究,幾乎經歷了中國採購與招標電子化和信息化改造的全過程。本次分享課題從「採購與招標業務變遷、平台技術演變以及大採購技術架構」三個部分展開,涉及我國採購招標政策發展史、平台技術演變歷程以及北京築龍對應的解決方案——企業級B-PaaS平台大採購,如何憑藉先進的技術架構與強大的數字化能力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平台支撐。

圖——會議現場

01採購與招標業務變遷歷

每一個行業的信息化升級改造,都離不開國家「新基建」的建設和政策的引導規範,這是前提也是導向,採購與招標行業的信息化發展也要歸功於此。我國招標採購行業第一部國家性法規誕生於2000年。2000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正式實施。2003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正式實施。同年7月1日,《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GB50500-2003 正式實施。兩部《法》和一個《規範》,標誌著我國市場主體步入市場經濟的大門,市場主體開始有序競爭,通過競爭形成價格。

2005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正式實施。基於法律的支持以及政策的引導下,部分政府部門大膽創新,例如當時太原市建設工程招投標辦公室,在2005年就啟動計算機輔助評標,通過光碟媒介作為招標文件、投標文件的媒介,以區域網方式計算機輔助專家評標。2008年,深圳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啟動了網際網路的招標投標和計算機自動評標系統。

該時間段,我國的招標採購業務處於半電子化狀態。

2013年5月1日,《電子招標投標辦法》(國家發改委令第20號)正式實施。對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架構、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交易安全,以及監督管理等作了全面規定。隨後,電子招標採購在我國逐步得到推廣,並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國內一些地區和行業也先後進行了探索、開發和應用,從實踐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制定了很多綱領性政策法規。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發布《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按照市場化、專業化方向,大力推廣電子招標採購」,自此,電子招投標已被列入國家推進「網際網路+」的11項重點行動。2015年8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國辦發〔2015〕63號),鼓勵電子交易系統市場化競爭,各地不得限制和排斥市場主體依法建設運營的電子交易系統與電子交易公共服務系統對接。

自此,採購與招標交易業務的鏈條逐漸打通,構建起了完整的全流程線上電子化。

隨後,2017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發布「「網際網路+」招標採購行動方案」三年行動計劃方案,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電子招標投標,促進招標採購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推動招標投標行業轉型升級。我國採購招標業務從全流程電子化向更為智能的方向邁進。

2020年9月,國資委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強調,加強跨界合作創新,與內外部生態合作夥伴共同探索形成融合、共生、互補、互利的合作模式和商業模式,培育供應鏈金融、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打造互利共贏的價值網絡,加快構建跨界融合的數字化產業生態。

可見,在數字化轉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大背景下,數字供應鏈被各大企業視為重中之重,數字採購供應鏈則是關鍵。可以說,未來企業間的競爭,不是單一企業和單一企業的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隨著市場環境以及相關政策的推動,到目前為止我國的採購與招標業務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半電子化階段、基於網際網路的全流程電子化階段、以及智能化改造逐步邁向數字供應鏈階段。

02平台技術演變歷程

2000年以前,我國的網際網路技術處於起步階段,2005年以後,網際網路逐步進入大眾視野。淘寶、京東商城等打開了網際網路採購之門,網絡資源初步滿足個人需求。隨後雲計算、大數據、AI、物聯網、區塊鏈技術逐步應用於各行各業。而交易平台的發展,同樣遵循主流技術的革新。

我國交易平台的技術發展大體經歷了8個階段,平台架構從單體架構、分布式架構逐步發展為微服務架構;平台研發從一體化轉變為前後端分離;平台應用則逐步發展為更具智能化以及打通數字供應鏈方向邁進。

第一階段,在2008年之前。傳統交易市場下,信息系統輔助應用,以C/S架構為主,屬單體架構;

第二階段,在2008-2013年之間。網際網路基本普及,電子化交易逐步開始嘗試。B/S,Jsp/Asp系統架構逐步成為為主流,然而,依然為單體架構;

第三階段,在2013-2016年之間。開源市場進一步活躍,Java獨領風騷,MVC架構成為主角,手機APP移動交易也隨著4G技術的成熟逐步推廣,單體架構向分布式架構轉變;

第四階段,2016年至今。在雲計算技術的推動下,高並發大流量的電商場景的應用需求,以Dubbo和SpringCloud為代表的微服務架構應用而生;

第五階段,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在前端、後端工程師工作邊界分離的需求推動下,現代瀏覽器Chrome V8 引擎及Node.js的出現,前後端分離架構產生了。前端工程師負責介面可視化交付,後端工程師負責模型、邏輯,高並發高可用高性能等。程式設計師兼顧前端、後端的困境成為歷史;

第六階段,在信創及跨平台的需求下,兼容國產伺服器、作業系統及資料庫等能力在不斷提升;

第七階段,現代交易平台以網際網路、數字化應用為背景,大數據、AI智能化成為必然;

第八階段,企業數字化轉型浪潮下,出現了數字供應鏈。以採購與招標、電子商城為中心的數字交易平台基礎上,以供應商管理、採購計劃、尋源、合同及履約、財務結算一體化,從設計、生產、供應、倉儲、物流到供應鏈金融等,全方面的提升企業數字化水平。

03北京築龍企業級採購B-PaaS平台——大採購

隨著業務需求的變化、技術的演變以及不斷的疊代,北京築龍採購與招標交易平台同樣經歷了上述8個階段的技術演變。

第一代架構,在2005年-2008年之間。以C/S、B/S混合架構的,單體架構。實現網站基本信息發布、線下光碟/U盤流轉標書文件,區域網開標評標的業務和專家管理與抽取。

第二代架構,在2009年-2015年之間。以JSP、MVC架構為主,實現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全流程無紙化。逐步向分布式架構轉變。

第三代架構,在2015-2019年之間。微服務(Dubbo)架構,提升服務和響應性能。

第四代架構,2020年至今。實現前後端分離架構+微服務(SpringCloud)架構。

北京築龍大採購平台是第四代技術架構打造的企業級採購B-PaaS平台,是基於雲原生、中台化、微服務的企業級採購BPaaS平台,以實現B端交易的智能、高效、低成本為主要目標,提供從需求、計劃、策略、尋源、採購執行(合同履約)、供應商管理等全鏈路的採購供應鏈數字化能力。

大採購平台可為企業快速構建安全、穩定、彈性、合規、自主、開放、高效、智能的採購供應鏈數字化平台。平台核心由T- PaaS和 B-PaaS兩部分組成,以T-PaaS為核心的技術中台我們稱之為天擎,B-PaaS則包括業務中台觀星、數據中台九章、AI中台智宇以及開放平台萬象和配置平台星河,四大中台和兩大平台合稱為大採購「技術矩陣」,是其核心能力所在。藉助四大中台、兩大平台的能力,大採購為採購與招標交易提供的解決方案具有交付快、成本低、疊代速度快、升級體驗好、可配置程度高、數智化水平高、創新多租戶模式、採購與招標全鏈路等特點,讓企業享受到非凡數字化採購體驗。

圖——大採購能力

目前,企業級採購B-PaaS平台大採購已有包括雄安集團、上海復星、雲南煙草、新疆交建投等眾多大型國央企及民營企業使用,基於大採購B-PaaS孵化出的針對不同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助力企業加速實現數字採購的合規和智能,確保每一次採購安全、高效,助力企業採購供應鏈先人一步。

圖——大採購合作夥伴

最後,平台架構技術創新研究課題組組長平慶忠做總結髮言,他指出,北京築龍和清華產業網際網路研究院交易平台技術架構課題組的理念不謀而合。大採購B-PaaS已經實現的和正在做的就是課題組接下來要做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案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ff079fb5ef82998ed4ae554b19c49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