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昨天一天10個熱搜里,有9個都是關於李佳琦和花西子的話題。
起因就是大主播李佳琦在9月9號的直播當中,給花西子品牌一支79元眉筆帶貨的時候,面對粉絲嫌「貴」的質疑,破防回懟:
「79元很便宜了,要支持國貨,你買不起,有時候找找自己原因,這麼多年工資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有的人覺得,這是講出了刺耳的「真相」,有的人說主播不應該這麼說話。
其實,從一個企業經營者的角度看,這背後是對於流量追求和模式依賴的一種反噬,也是創業者心態的一種反噬。
當然,這件事發生挺好的,它揭開了很多企業對於直播的幻想。
02
國潮崛起的公式化複製
花西子和李佳琦,都是吃到了國潮崛起的紅利者。
嚴格意義上說,國潮一個顯著標誌是在2020年11月,完美日記通過淘寶、天貓這些電商平台成為美妝頭部企業,成功在美國上市。
隨後,橘朵、花西子這些國產品牌照貓畫虎,依靠網絡營銷,特別是短視頻直播迎來爆髮式增長。
我們總結了兩個所謂「國潮崛起」的公式:
營銷上:5000條小紅書+2000篇知乎+若干條抖音短視頻+頭部主播直播帶貨=一個新品牌。
產品上:民族自信+仿古設計+上新速度+國產情懷=一個新品牌。
大量的國產品牌,都是靠著這兩條公式,依靠外觀設計抓住了大眾日漸崛起的文化自信心。
同時,利用短視頻直播在營銷上的破壞性創新,配合頭部大主播匯聚流量,集中變現,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很多企業夢寐以求的蛻變。
這是國潮崛起背後的公式,也是諸多企業拿來就複製的商業模式。
簡單有效,這就是來自於外部市場的機遇。
但此一時彼一時,機遇握久了就會成為一種桎梏。
03
公式化帶來的品牌難題
在國潮崛起後,我們一度認為這是「國產品牌實現平替」的好機會。
但李佳琦和花西子一出事,我們才發現,「國產平替」好像還只是流量意義上的平替。
比起國際大牌,國產品牌的優勢,是更加了解國內的社交平台,在產品和研發上還不具備真正的壁壘。
一個代表就是,幾乎所有國產彩妝品牌,都沒有自己一條獨有、完善的供應鏈,就連生產的工廠也沒有。
就像頭部的完美日記,它的母公司逸仙電商直到今年8月,才宣布建成了公司第一個工廠,從代工轉為自主研發生產。
其他品牌現在都是用的OEM(代工)和ODM(貼牌)的經營模式,一個成熟的代工廠往往還要代工多家品牌的產品,這就導致市面上的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
都是一個師傅教的,破不了招。
如果想破招,就得啃產品的硬骨頭,讓品牌得以真正依靠「產品力」升級,但這就遇到了公式化所帶來的品牌升級難題。
營銷上花大錢,產品上沒錢花。
為什麼?
錢要給平台去買流量,還要給主播分佣金。
李佳琦在直播中說了一句話,讓我聽了很是驚訝,他說花西子都快把他們家都給我了。
結果我們一查,李佳琦一人的直播帶貨,占據了花西子20%以上的營收,怪不得人家要把家底給你。
李佳琦本質上已經不是帶貨主播了,而是花西子的大客戶,那些原本分散平台上的買家,看上去是花西子的客戶,實際上全都是李佳琦的客戶。
那麼,李佳琦就很明顯構成了一個大客戶風險。
一個顯著的區別,花西子敢像歐萊雅一樣,把最好的優惠放在自己的直營店鋪嗎?
答案是不敢。
因為李佳琦不僅是占據花西子20%營收的大客戶,他還是你的直播渠道,你要給佣金,還要去分利潤,因為你不能失去這20%的營收。
假如失去了,你的產能就會成為庫存,你的團隊就閒在那裡沒法創造價值,你就失去了重要的直播渠道,你其他賺錢的產品就可能變得不賺錢。
這就是大客戶風險,而且這個大客戶不是一家企業,是一個主播,你只有喂飽了他,你才能考慮自己賺錢的事。
我聽了都覺得恐怖,這就是一種營銷路徑的依賴。
所以,再次警告,企業不能把直播簡化成我去找一個頭部主播帶貨,我躺著賺錢就行了。
主播能幫你解決產品問題嗎?能幫你解決企業發展的長周期問題嗎?
一萬個主播都不行。
在商業里,不是不能去借力,但你要找的是專業的賦能機構,是幫你走路,不是代替你走路,核心還是得掌握在自己手裡。
不要省力偷懶,最後把命都省到人家手裡了,人家說錯一句話,他沒什麼事,企業最後倒了大霉。
04
創業者精神
當然,有些人說:李佳琦只是講出了刺耳的真相,他只是不想直播了,故意的。
說實話,我看了這些評論都覺得有點魔幻,我是真沒想到還有這麼能共情的人。
事實上,走到今天,李佳琦不是一個人,他有公司,有團隊,有客戶,有供應商,他是一位創業者,一位企業的經營者。
我是很難想像一個依靠直播的創業者說,我可以不用工作了,我坐在直播間頭痛的要死。
消費者怎麼想還是其次,我不知道他的員工,合作商聽到了會怎麼想?
恐怕第一個想法就是這家公司能做長嗎?
因為能說出這些話,很大機率就是創業者的心態變了。
我可能今天賺到很多錢了,我的用戶很多了,我就不需要再去像以前一樣對待用戶了,我也不是創業者了,我可以上岸退休了,我現在工作都是被逼的,
我確實得承認,對很多創業者來說,從普通人一下子到財富自由,這種落差和刺激是難免的,心態可能確實就不一樣了。
但是,財富會因為一時的紅利而暴漲,人性的進化卻是漫長的。
今天每一位創業者,其實都是要克服人性中的弱點。
我們每一位創業者,身邊其實都有著很多主體,員工、消費者、股東、合作商、社會大眾。
他們圍繞在一起,甚至是圍繞創業者本身組成了商業模式,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
大家是因為一個相同的目標才聚到了一起。
創業者必須要具備的第一個心態,就是我要能對所有人負責。
如果沒有這種心態和想法,我自己把錢賺到就好了,那真的就完蛋了。
這個利益共同體很快就會分崩離析的,因為大家的目標不一致了。
所以,想想員工、想想一起創業的夥伴,想想那些相信你的合作商,很多人都是把未來放在你身上的,創業者是真的需要扛起這麼多的責任。
企業持續的文化,就是需要創業者精神來代代傳承的。
同時,今天很多企業都在強調「以用戶為中心」。
其實,通過李佳琦,我們可能都漏了一個前提,組織也得要回到第一天創業的狀態。
就像我自己告訴所有人,從2006年走上講台到今天,17年時間,當我走上去的那一分鐘,我的心態從來都沒有改變。
因為大部分企業只有在創業初期,才會真正重視我的每一個用戶。
企業做大了,穩定了之後,誰敢保證不會像李佳琦一樣,覺得是用戶配不上我了呢?
所以,在戰略決策上,企業經營者要能站在未來看今天,審視我的下一步動作,這是終局思維。
但是,組織成員在心態上,是不能站在未來看今天的,動作就一定會變形,而是要從回歸到起點看今天。
每一天都是創業的第一天,這就是一種歸零心態。
樂觀創造長期機會,悲觀執行才能讓企業走的更遠。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