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拿到8.8高分的《夢華錄》,是劇粉口中的「古偶之光」。
但國產古偶,大多數會落個高開低走的下場,《夢華錄》也不例外。
隨著劇情播到中後期,前期的霸屏之勢,竟大有偃旗息鼓的架勢,在網上的討論熱度大幅滑落不說,就連全網無惡評的口碑,也遭遇暴雷。
難道,神仙姐姐強大的路人緣,只能顯靈一半嗎?
看到有不少人將《夢華錄》開播即爆款的現象,歸功於劉亦菲的路人緣和國民度實在強大,是其他同期女星所不能比。
這當然是原因之一,但歸根究底,一部劇能不能保持住它的好口碑,靠的依然是我們說了千百遍的東西。
那就是過硬的文本。
改編自關漢卿的《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從某種程度來說,它的文本是優秀的。
但要作為影視劇呈現,就免不了做出一些改編。
也許在前期,全劇組精緻用心的服化道,匹配的選角,那些眼神拉絲,氛圍曖昧,情感流動的鏡頭都能成為大家打高分的契機。
但僅僅是做到一部影視劇該做到的正常呈現,最多維持一時半刻的好評。
每一部影視劇走到最後,拼的都是一個好故事。
還記得我們當初為什麼給《夢華錄》打高分嗎?
全中國最適合穿古裝的男演員和女演員,他們一起演了一部戲。
正所謂:「中國觀眾苦古偶醜人久矣。」
當陳曉和劉亦菲兩兩對望,橋上月下,一葉扁舟。
遠處的燈火輝煌和小河上的幽暗形成鮮明對比,燈光灑落的光影,一半罩住了顧千帆(陳曉飾),他耳邊有人在念念叨叨地說話。
可他心不在焉,眼神不受控制的,落在遠處那靜靜地站著,看著他的趙盼兒(劉亦菲飾)身上。
顧千帆和趙盼兒都沒有說話,隔著那麼遠,甚至他們的眼神都不一定能撞上。
可是,仿佛有一根情絲將他倆連接了起來,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涌動,是男女之間關係尚未挑明時,最繾綣最曖昧的東西。
很久看不到國產劇中有這樣的暗潮湧動,眾人驚呼「拍的好」,有錯嗎?
而趙盼兒一邊將落水的三娘(柳岩飾)救上岸,一邊風風火火假扮青樓女子,救宋引章於水火。
三姐妹攜手斗渣男,看的人那叫一個痛快。
這情節貼合「趙盼兒救風塵」,有錯嗎?
如果一定要說錯,那錯的就是觀眾不該對現在的國產古偶抱太大希望,不該深入挖掘它的內核。
隨著劇情逐漸鋪開,我們了解了,原來顧千帆是朝廷高官之子,遭人陷害有生命危險時,根本不用自己出手。
他父親就可以完成從給兒子洗刷冤屈,到解決掉誣陷兒子之人,再給兒子呈上證據,這一條龍的流程。
而趙盼兒也從關漢卿原著中那個有謀有義的青樓女子,變成了原為大家閨秀,後因父罪被沒為官妓,脫籍從良,自強不息的女商人。
如果非要說,其實也沒毛病,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網友們苦思冥想終於恍然大悟,原來這問題出在,關漢卿想要表達的原意消失了,《夢華錄》又變成了一個貼合當下「價值觀」的流水線產物。
趙盼兒,身為妓女卻心比天高,她就算以色侍人,依然不失一顆真誠豁達的心。
在那個年代,很多女子身不由己,但就算當妓女,也不能成為衡量一個女人的標準。
十年前,我們的古裝劇《步步驚心》中說:「以死殉情的綠珠是妓女,擊鼓抗金的梁紅玉是妓女,不肯服侍金人,吞金而亡的李師師是妓女,拚死救衡王的林四娘是妓女,總而言之,值得稱讚的妓女大有人在,豈可一棒子打死?」
十年後,《夢華錄》中說:「以色侍人是下賤。」
我可以理解編劇將關漢卿想要表達的「人在黑暗,心向光明」的內核,改編成這樣,也許有一些不得已而為之的客觀因素。
但,讓我們再一次看到,兩個無論現在如何,都出身高官世家的人,衝破他們所以為的阻礙談戀愛,說服力就大大降低了。
很難想像,一部2022年的影視劇,其中對道德、階級等因素的抗爭精神,竟比不上關漢卿他老人家更具先進思想,實在有些失望。
前幾天,「雙潔」這個話題突然登上了熱搜。
想必,每個看古偶小言、耽美文學長大的孩子,心裡都咯噔一聲。
啊?不會又是我們的鍋吧?
不是,這個話題跟《夢華錄》有關。
「雙潔」指的是,男女雙方在遇見彼此前,都沒有和其他人有過性經驗。
在《夢華錄》中,它被廣而告之地拿出來宣揚,似乎成了一種讚譽。
這讓《夢華錄》有了一絲詭異的微妙感,出身青樓的女主角,宣揚「雙潔」的價值觀,這一切又在無形地告訴我們,所謂的「清白」對於人的重要性。
一個不「清白」的人,就不配擁有編劇所賦予的美好品格。
可實際上,「清白」的概念到底應該是什麼,時至今日也一直是一個被我們所討論的命題,從未有標準答案。
這些刻意被省去的東西,模稜兩可的表達,再一次違背了關漢卿的初衷。
「雙潔」給人帶來的心理不適,就像顧千帆那句「顧趙氏」一樣,把觀眾對《夢華錄》的美好幻想,一下子又拉回了現實。
我們只能承認,再如何想看到古裝劇中的新意,也不得不屈服於主流價值觀。
《夢華錄》當然不應該被以偏概全,它有缺點,也有很多閃光點。
畢竟46萬人打出的高分,還是有其可參考之處的。
但是,只有看到缺陷,指出缺點,才能讓國產劇越變越好。
《夢華錄》已經播到了後半段,後面的劇情如果能穩住的話,它依然能成為2022年的「古偶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