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已逝詩人汪國真,有這麼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是:最美的風景,在遠方。當時,看到這句話時,心裡立即就被觸動了,就像琴弦,被輕輕一拔的感覺,心忍不住顫抖起來。是呀,近處無風景,最美的風景,是在遠方的,是在自己眼光所不能觸及的地方的。於是,心開始蠢蠢欲動,對遠方,有著無限的嚮往與期待。
眼前熟悉的地方,熟悉的風景,每一天都在有意無意地看著,就算是山水畫卷,時間長了,也會出現審美疲勞了,再也激不起一點點的興趣。而遠方,因為遠著,看不見摸不著,總感覺有一種磁鐵般的吸引力,在吸引著我,去探詢與摸索。可顧名思義,遠方,就是很遠的地方,不容易到達的地方。雖說,現在的交通四通八達了,只要手裡握著鈔票這種世界通行證,海陸空三條線,除了天堂與地獄這兩條線路,不能自己掌控外,就沒有到達不了的地方。
可是,人,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凡塵俗事,諸多纏繞。試問又有幾個人,可以任性地放下一切,義無反顧地奔赴在,追尋遠方的路上。當然了,近年來,衍生了很多的背包客,驢行者,這個特殊的群體,每個人都懷著一顆瀟洒走一回的心,放下世事紛擾,我行我素地過著自己洒脫的日子。可在芸芸眾生中,不可否認,這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群體。而食人間煙火的凡人,大部分還是循規蹈矩地過著,為一日三餐而奔波,為金錢名利而困擾的俗世生活。
我也不例外,在茫茫人海,我渺如砂礫,毫不起眼。我也像大部分人一樣,只是人類集體蟻行中的一員,每一天,都像蝸牛一樣,背著生活的重殼,艱難地穿梭於正常的人生軌道。我沒有勇氣,也不敢偏離人生的方向,更不能擺脫身邊人身邊事的束縛與禁錮,所以,我的遠方,只能是遠方,我的遠方,只能在心裡追尋,在夢裡憧憬,在文字里跋涉。走在路上,是一種生活方式,窩在家裡,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美好的生活,沒有固定的標準,幸福的定義,沒有界限的模式,人生的價值,只在於看的角度而已。日子過得好不好,如端杯飲水,冷暖自知,真的沒有必要,一定要去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讚賞。世界很忙碌,人們很忙碌,與你不相關的旁人,沒有閒心與閒情,去關注你的一舉一動,只要自己過得開心,就夠了。
我心繫遠方,卻不會放下一切,去追尋飄浮不定的遠方。遠方雖美,可畢竟不是屬於我的地方。人生,有很多交叉路口,我們都必須面對很多選擇。我既然不知道,到底選擇哪條路,才是最好的,我只能選擇最適合我的一條路。我也許沒有能力去追求,遠方帶來的,飄渺的詩意生活,可我有足夠的信心,去緊緊地握住,眼前屬於我的幸福。只要親人平安,家人健康,朋友安好,於我而言,就是最完美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