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歧視這事是怎麼發生的。
當一種現象在一個群體的發生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種現象就會成為這個群體的一個標籤。
這基本是所有歧視發生的根源。
01
先談談文科的選擇
選文科的人有兩類,一種是主動選擇了文科,比如我這一類人。
還有一類人,是被動選擇了文科,因為物理和數學實在學得太困難了。而這一部分人日後往往容易成為被歧視的文科群體中的主力選手。
我們上高中的時候,特別是高一末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一類人,真的挺努力的,課也刷了,題也做了,但是數理化就是考得慘不忍睹。但是有的人,就是特別輕鬆就能把數理化拿下來,聽一遍課就能做題。
這個時候,老師們就會去找前者,把這一類人勸到文科班去。
02
再來談談高中文科老師們
文科這門學科,特別的與時俱進。尤其是歷史和政治。
以政治為例,經濟生活,其實是政治經濟學初階;政治生活,法理學初階;哲學,唯物主義理論初階。
絕大多數的高中政治老師們,我不是指人大碩士畢業的高中老師,我指的是中國普通師範高校畢業的廣大政治老師,畢業數年後,所掌握的政治知識,大致也就是三門學科的初階。
但是文科高考出題人不是這樣的,出題人都是各高校的,人家的思路不會跟著高中那幾本薄薄的教材走啊。人家是把高校水平的理論往教學大綱裡面填,非常容易超綱。
以我當年上的那所高中為例,我們當年的政治老師,是一個中年婦女,很多高中經濟學的題,一旦出難了,她根本就不懂。為什麼不懂?政治經濟學的中階理論,加西方經濟學的數學模型,她看完答案都得想半天,如果問她,她就會非常嚴肅的告訴你,這題超綱了,少做這種偏題怪題。
什麼超綱啊?就是某年高考原題啊。稍稍超綱是文科高考的常態啊。
高中的文科老師們,也分兩種人,一種是特別有才華的,真是是靠天分說話,一種是普通人,如果你跟著後者學文科,我只能告訴你,希望你天分夠。
03
最後來談談文科本身
普通水平的文科知識,我就直接說了吧,真不是什麼有含量的東西。也包括很多高校的人文學科老師們,你們非常清楚,為什麼你們的經費是隔壁理科系的幾十分之一,因為你工作的價值就那樣。
而且大多數文科知識,很多人都會有種感覺,「我一看就懂。」這給了很多人批評文科的底氣;是的,還有一堆人說莫言不配得諾獎呢。
怎麼研究古漢語的,研究印度語的,研究少數民族文字,收到得非議就少很多呢?
因為懂的人,和自以為是懂的人,都少很多。
畢竟人們對未知的事物,會帶點尊重。
最後,我也談談態度,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出人頭地的也只是那麼一小部分人,絕大多數人就是拿一份錢,混口飯吃。
你學理科,五十年後你老了,也未必不會買一堆假保健品;你學文科,即使你研究了一輩子文科,你寫的詩,還是和你高中時代一樣噁心。
這就是普通人!
所以,關於文科備受歧視這事,我個人,完全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