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聽過太多道理。
有些道理,就像唐僧的說教,雖然正確,但是沒人聽得進去;
有些歪理,看似毫不正經,但卻一語點醒夢中人。
以下16條歪理,乍看讓人發笑,笑完讓人思考。
只要肯吃苦,就會有吃不完的苦。
有些人很能吃苦,卻沒有過上想要的生活,為什麼呢。
吃苦,也要分清楚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
自律的苦、學習的苦、認知突圍的苦可以吃;重複勞動,思維停滯的苦,儘量不吃。
一個真正會吃苦的人,才會最終品嘗到努力的甜。
許多人的努力,只是為了欺騙自己和做給別人看的而已。
他們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真正努力的人,目標、計劃、行動、復盤,缺一不可;
假裝努力的人,目標不明,欠缺計劃,行動滯後,沒有反思,最後都是浪費時間,卻無任何收穫。
雖然看起來很努力,結局都不盡如人意。
努力可以假裝,但結果不會騙人。
你不快樂是因為:你可以像只豬一樣懶,卻無法像只豬一樣,懶得心安理得。
《塔木德》中有這樣一句話:
「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該駛去哪個港口,那麼任何方向吹來的風都不會是順風。」
一個人如果不能夠正視自己、接納自己,內心就永遠得不到自由。
一切的矯情和壓抑都源於缺愛和沒錢,沒錢就去掙,缺愛先自愛。
說實話,這個世界上,99%的事都能用錢解決,剩下的1%,可能需要更多的錢。
有空多掙錢,沒事早點睡。
當你忙著賺錢的時候,根本沒空emo。
所謂壓力,其實是自身的能力不足;所謂困難,其實是自己的本事不夠。
面對壓力,大多數人往往會無法承受。
但換個角度看問題,就會豁然開朗。
每一次壓力和困難,都是在告訴你。
抓住每一次與逆境交鋒的機會,這是一份考驗,是助你成長的修道場,而不是讓你痛苦沉淪的枷鎖。
當你翻過眼前的高山,回頭看那不過是一個矮坡。
信任,就是哪一天你拿著槍指著我,最後槍響了,我也相信那是槍走火。
信任,需要時間的篩選和檢驗,才能建立;
信任,需要三觀的磨合和品味的契合,才能長久。
信任很貴,不該被浪費,信你的人十分珍稀,千萬不要辜負。
不要埋怨自己,要指責他人,少問自己為什麼,多問別人憑什麼。
人之所以內耗嚴重,很大原因是過於為他人著想,背負了原本不屬於自己的負重。
比如,同事拜託你加班,你不敢拒絕;
比如,領導讓你拿外賣,你不能說不。
當你學會拒絕,把不屬於自己的責任反彈回去,將會一身輕鬆。
當所有人都說你是個好人的時候,你有很大幾率是個沒有原則的人。
如果你讓所有人都喜歡,那你就得討好別人所有人。不僅身累,而且心累。
你不是人民幣,沒必要讓人人都滿意。
喜歡你的人,倍加珍惜,不喜歡的人,愛咋咋地。
活得累是因為,心裡裝了多餘的東西,跟吃飽了撐的是一個道理。
每個人的內心空間是有限的。
不懂放下,就會承載多餘的負重;沒有清理,就再也裝不下其他的東西。
學會定期清空,才能讓內心輕盈鬆弛,生活風清月明。
熟練運用「關我屁事」和「關你屁事」,可以省下人生80%的時間。
每天發生在我們身上99%的事,對別人而言,都是沒有意義的。
聰明人早就放棄了,活在別人的眼光和評價里。
時間有限,我們要把精力,花在重要的人和事上面。
學會「別人的事,不關你事,自己的事,關別人屁事」,你就能屏蔽人生80%的煩惱。
不必為沒發生的事提前焦慮,不為別人的想法懲罰自己。
有時候你很累,是因為想太多。
不必為已經發生的事情耿耿於懷,不必為尚未發生的事情提前擔憂。
你會發現,生活原來可以一身輕鬆。
真誠這張牌,加上任何一張都是王炸,唯獨不能單出,單出就是死牌。
真誠跟善良一樣,是一種可貴的本質。
如果只有真誠,就像野獸沒有牙齒,就容易淪為愚痴與軟弱,成為別人利用的對象。
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真誠,交友、交心之前,請仔細辨別。
能說服一個人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南牆;能點醒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說教,而是磨難。
任何人的勸說和提醒,都不能讓你頓悟。
人是痛醒的,不是叫醒的。
真正讓一個人長記性的,只有吃虧和傷痛,後悔和遺憾。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了。
所有傷害你的人都是故意的,他在傷害你的時候,就已經權衡利弊了。
做人,千萬不要輕易原諒傷害你的人。
如果傷害一個人的成本太低,不僅得不到尊重,甚至有人還會肆無忌憚。
當你設定一定的交友門檻,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重視和善意。
最高級的拿捏是,不在意。
有些事,你越在乎就越失控;
有些人,你越主動,別人越不把你放在眼裡;
這個世界的運行邏輯,有時就是如此弔詭。
你不在意別人時,別人反過來重視你;你不在意事情的成敗,反而更容易收穫想要的結果。
放棄肯定會有遺憾,但有些事,堅持也沒有意義。
所謂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和取捨的過程。
既然拿得起,就要放得下。如果有些事堅持下來毫無意義,那不如趁早捨棄。
人生有舍必有得,失之桑榆,收之東隅。
經常有人說:聽了這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並不是道理不對,而是很多人聽完便如同過眼雲煙,並沒有真正觸發改變的行動。
當我們聽完別人的經驗總結,思考並靈活運用,人生定會有所改變。
當季節轉換,年月更迭,我們隨歲月增加的不應只有年齡,還有豐富的閱歷,寬闊的見識和充盈的思想。
點個【在看】,聽別人的道理,長自己的智慧。
作者 | 錦衣夜行
主播 | 應猶,公眾號:枕邊經典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