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咖啡,靠奶茶打敗星巴克

2022-05-06     CDA數據分析師

原標題:中國咖啡,靠奶茶打敗星巴克

瑞幸和椰樹聯名了,原汁原味的泥石流式設計和「這波在大氣層」刷爆了朋友圈。

有人覺得好喝,但也 有人認為味道並沒有那麼驚艷。他們覺得這不過是生椰拿鐵換皮,清甜的椰汁一定程度蓋過苦味,厚厚的奶蓋更是讓人進一步分不清它是咖啡還是奶茶。

不過咖啡、奶茶異化大家也見怪不怪了,此前「隕石拿鐵」讓黑糖、寒天進軍咖啡界,「芒椰糯米飯」「芒果河粉」讓吸不動的食物也變成奶茶小料,都一度刷新大家的認知。

咖啡奶茶化,而奶茶粥化,這背後藏著飲品賽道的市場開拓壓力和行業內卷焦慮,飲料要變成什麼樣,才能收割年輕人的心?

咖啡、奶茶越來越走樣?不是錯覺

如果你沒有聽過「奶茶粥化」這個說法,那低頭看一下手中的「快樂水」就會知道這個概括無比精確。

簡簡單單的珍珠奶茶時代已經過去,如今,新式茶飲內卷嚴重,小料也跟著光速推陳出新、包羅萬象。當下的奶茶新品,如果名字里不包含幾種配料,恐怕都難以顯示自己的創新之處。

我們統計了喜茶、茶百道、CoCo、蜜雪冰城和茶顏悅色的當季菜單, 芝士、波波、果肉這些近乎奶茶標配的老牌配料不出意外地占據了前三甲,而一些新興的小料也頗有熱度。

最經典的珍珠出現了明亮剔透的琥珀珍珠這個「疊代版本」,冰淇淋、芋泥這些體積龐大、更適合食用的配料也變得主流,還有膠原蛋白這種不明覺厲的養顏成分也被拿來大做文章。

除此以外,廣泛的奶茶菜單上還有一些讓人一眼看不穿本質,甚至字也不會讀的小料,例如甘露、斑斕和蒟蒻(jǔ ruò)。

更別提血糯米、山藥、南瓜……這些小料的加入,進一步模糊奶茶和粥之間的界限:我們到底喝的是奶茶,還是八寶粥?

無論消費者喜不喜歡,奶茶粥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奶茶,實在是太卷了。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未來 2 - 3 年,新茶飲增速階段性放緩,調整為 10% - 15% [1]。經過一番廝殺,新茶飲市場不再像之前那樣高速增長。

咖啡行業仍是一片藍海,但競爭也是激烈。

果汁、氣泡水甚至啤酒,各色飲品都可以成為咖啡的基底,荔枝、青瓜甚至豆腐、花椒都能打造新特調。總之, 咖啡也變得和奶茶一樣,可加萬物。

例如這段時間很火的「青瓜美式」,已經發展到直接往咖啡里削青瓜條的境地,甚至有的店鋪直接配全根青瓜,讓消費者自己按需添加。

青瓜和咖啡搭配的冰美式,從去年開始就成了網紅配方。/小紅書

哪怕不討論個別太過火的網紅配方,整體來看, 市面上熱門的咖啡品牌都默契地走向一條路——奶茶化。

以星巴克、瑞幸、Manner、Seesaw 和 Tims 為代表,奶咖已經是它們的主要流行品類。

具體從原料來看,人們對奶咖的傳統認知可能是添加牛奶、糖漿、巧克力醬,但實際上, 現在的奶咖可能用的是燕麥奶、厚乳、椰奶,加的糖漿也可能細分出香草、楓糖、桂花風味。

對咖啡的這些改造,我們很明顯能感覺到,不論從名字到賣相,再到味道都散發出一些甜膩氣息。

如今, 咖啡不再只和「苦」脫鉤,加更多奶,也加更多「風味」,以招徠更多原本不喜歡咖啡的消費者。

喝咖啡,中國人真不喜歡苦的

這幾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在飛速擴張。

咖啡店開始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蔓延,不過,比起一些精緻的消費者追求咖啡豆的產地、烘焙的技藝和沖泡的手法,更大多數的消費者,還是不喜歡「自討苦吃」,真正耐得住苦去咂摸酸苦味的還只有少數人。

根據艾媒諮詢,時至 2021 年, 中國消費者在咖啡店最喜歡買的還是卡布奇諾和拿鐵,近六成的人會選擇它們,39.1% 的消費者會選擇的摩卡或者瑪奇朵,也同樣是奶咖。

而至於美式,儘管這一兩年被大肆宣傳有「減肥」「消腫」的功能,實際上只有不到四成的消費者喜歡選擇。

說到底, 中國消費者的口味還是偏奶、偏甜。

這或許從當年流行的「星巴克隱藏菜單」就可以看出來:冰美式太苦,那就再加一份覆盆子糖漿和淡奶油變成「漸變冰山」;哪怕不算咖啡的伯爵紅茶都要被加上香草糖漿和焦糖糖漿打造出「倫敦霧」。

對速溶咖啡也是如此,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更偏好奶香的口感種類,原味屈居其後 [4]。

作為一個舶來品, 咖啡想要完成本土化自然需要迎合當地消費者的口味。所以到現在,咖啡店在創造飲品時就完成加奶、加糖的工作。

不論是星巴克,還是當紅的瑞幸、新流行的 Manner,這些咖啡店都以銷售奶咖為主,占比均超過了 50%。星巴克甚至有 40.74% 的產品不是咖啡,一些茶拿鐵,和奶茶並無本質區別。

咖啡店的「去苦」工程在系統化推進。

首先是升級原本簡單的純牛奶, 運用燕麥奶或者椰奶製造創新點,換著法子豐富奶咖的品類。這也確實奏效,燕麥奶滲透率從 2018 年的 2% 躍升到 2021 年的 7% [5],生椰儼然成為流行趨勢。

然後是用「系列」的方式增強新風味的宣傳效果,滿眼望去是「桂花系列」「清橙系列」「絲絨系列」,潛移默化中改造消費者對咖啡口味的印象。

久而久之,對於更普遍的消費者而言, 比起期待咖啡豆升級,他們會更期待下一個爆款咖啡是什麼口味。

瘋狂擴張的咖啡店,也在奶茶化

從速溶咖啡加奶、加糖到現在現磨咖啡紛紛奶茶化,歸根到底是這條「去苦」路徑得到了成功驗證。

最經典的應當是瑞幸的「生椰拿鐵」,2021 年上市時「一秒售罄」,一年來售出 1 億杯 [6],瑞幸能從財務造假風波脫身走向營收大漲,這款單品應該功不可沒。

瑞幸能打開了更年輕、更下沉的市場,這些不斷奶茶化的爆款單品立下大功。

對比星巴克,瑞幸更多在新一線城市開設門店, 三四五線城市的滲透率也更高,甚至把店開到了小縣城。

同時瑞幸也更受年輕人喜愛,三四十歲的精英人士可能喜歡把星巴克作為「第三空間」,而十幾二十歲的年輕學生或者更喜歡手捧一杯瑞幸。

不少之前不喝咖啡的年輕人開始領略到咖啡的美妙, 現制咖啡越來越成為年輕人手邊的「續命水」。

不僅是瑞幸,其他精品咖啡品牌也逐漸達成了共識——通過口味,來培育消費者。

頭部奶茶品牌「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表示, 奈雪 80% 的顧客既喝奶茶又喝咖啡,所以奈雪打造「奈雪的茶PRO」開拓咖啡業務 [7];那咖啡行業自然不甘落後,一定想辦法爭取奶茶市場的客群。

Seesaw 聯合創始人接受採訪時說,「現在已經到了創造屬於中國人口味的咖啡階段」 [8],本就習慣了黑咖的專業咖啡消費人群,復購率強,但人群小並且增長慢。

往奶茶化這個方向走,把盤子做大,才更可能獲得資本寵愛。

資本確實相信咖啡通過奶茶化打進更年輕、更下沉群體的故事,在過去兩年來,幾乎每個月都有新咖啡品牌獲得融資。

許多新咖啡品牌在 2021 年打出名氣,飛速擴張,這些新品牌或許用「精品咖啡」的概念自我包裝,但事實上更在口味上下功夫。

2021 年,Seesaw 獲得喜茶融資,現有的一半門店都是在去年開設的。Seesaw 從 2020 年開始主推創意咖啡,品牌主張轉向「一杯好喝的咖啡」 ,宣稱探索出最適合咖啡的奶蓋搭配 [9]。

哪怕是主打新鮮萃取的黑咖啡的「北美系」咖啡品牌 Tims,也有意識地進行本土化口味創新。Seesaw 有植物基燕麥奶蓋, Tims 也不甘示弱,推出主打健康植物基的「燕麥浮雲鮮萃」 [10]。

獲得位元組和美團投資的 Manner 也推出「桂花系列」「清橙系列」之類的許多花果風味奶咖,去年也開出了 220 家店。

在未來, 咖啡和奶茶的界限可能也會越來越模糊,甚至還有人分析,認為「咖啡和奶茶,終有一戰」 [11]。

打工人或許對此喜聞樂見,畢竟咖啡新品牌內卷越厲害,消費者就越有機會用十幾塊買到口味和品質都不錯的咖啡,甚至同時實現奶茶、咖啡雙自由。

[1]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 (2021). 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

[2] 海關總署. (2022). 海關統計數據在線查詢. Retrieved 2 May 2022 from

http://www.gov.cn/fuwu/bm/hgzs/index.htm.

[3] The 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 (2020). Coffee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4] 艾媒諮詢. (2021). 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5] 德勤中國. (2021). 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

[6] luckincoffee瑞幸咖啡. (2022). 生椰拿鐵單品銷量突破1億杯. Retrieved 2 May 2022 from

[8] 李欣然. (2021). Seesaw Coffee:一杯更適合國人口味的創意咖啡,到底是什麼?. 品牌星球. Retrieved 2 May 2022 from

https://www.brandstar.com.cn/in-depth/2075.

[9] 北京晚報. (2021). 本土精品咖啡品牌Seesaw首創植物基燕麥奶蓋. Retrieved 3 May 2022 from

[11] 袁保國. (2021). 奶茶和咖啡,二者終有一戰. 36氪. Retrieved 3 May 2022 from

點這裡關注我,記得標星哦~

CDA課程諮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ddd53e75758cf680dece4a26ad4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