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狂飆》成了新的現象級神劇。
劇內,《狂飆》以「善人如何變惡」的獨特視角打開了掃黑劇的另一種可能性。
後續更是從社會變遷、情理與法理、人性的複雜等多個角度,去探討罪惡與良知的界限。
播出以來,《狂飆》的口碑與收視節節高升。
最終以8.6分的成績收官。
同時,這部劇也捧紅了張頌文、高葉等實力派演員。
張頌文儼然成為了近期中生代里話題度最高的男演員。
不僅如此,《狂飆》的帶貨能力也十分強勁。
劇中的美食腸粉、豬腳面火出圈。
包括張頌文飾演的高啟強那本「成功秘笈」《孫子兵法》都成了電商平台的潮流單品。
《狂飆》的火爆程度,可以想見。
然而,劇外的《狂飆》卻接二連三地翻車了。
2023年2月11日,「狂飆鍾阿四真的不是演的」話題衝上熱搜。
原來,有網友發現,《狂飆》里毒販「鍾阿四」的扮演者之前真的涉毒。
該演員原名「含笑」,曾經是一名歌手,代表作《飛天》。
2009年他因為吸毒被抓,後開始了長達3年的戒毒監管。
含笑事業盡毀,就此淡出大眾視野。
後來,含笑改名韓朴俊,又出現在了熒幕上。
2月11日,《狂飆》發布官方聲明,稱含笑投簡歷時使用的是「韓朴俊」這個名字。
近十年內韓朴俊的影視作品也超過了10部。
所以《狂飆》才同意韓朴俊作為特約演員出演,僅拍攝了一天。
目前,《狂飆》已經刪除了「鍾阿四」所有的鏡頭。
「劣跡藝人」改名就能隱身,還能在觀眾眼皮子底下繼續賺娛樂圈的錢,這不是很可怕嗎?
這幾年,韓朴俊參演的劇集包括不限於《九州·海上牧雲記》、《長安十二時辰》、《獵狼者》等等。
他甚至還在網劇《罪途》中出演一名警察。
實在是荒謬。
東窗事發後,韓朴俊發布長文道歉。
文中,他表示自己當年是「因為頸椎疼痛難忍,加之對新型毒品的認知不清,導致誤食」。
但根據當年央視曝光的新聞視頻來看,這句話是「春秋筆法」了。
含笑被捕的時候,家中的桌上擺滿了各類毒品。
而且有過多次復吸的行為。
他當時辯稱自己是為了尋找「創作靈感」。
所以,他絕非是「誤食」,也並沒有那麼無辜。
2014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強有關廣播電視節目、影視劇和網絡視聽節目製作傳播管理的通知》。
其中,有吸毒、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者是被明令禁止參與製作廣播電視節目的。
2021年9月,中宣部印發《關於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
要求加大對違法失德藝人的懲處力度,禁止劣跡藝人轉移陣地復出。
含笑這些年來通過改名的方式繼續參演影視作品,已經是僥倖。
如果不是因為《狂飆》大火,他被扒出來,誰知道他還要在演藝圈潛伏多少年呢?
甚至在事情敗露後,還有人支持韓朴俊繼續做演員。
吸毒藝人復出,那一輩子隱姓埋名犧牲後還不能刻碑的緝毒警察能復活嗎?
對涉毒藝人零容忍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這既是對法治的敬畏,也是對無數獻出生命的禁毒幹警的尊重。
同時,這件事也為其它影視劇製作團隊敲響了警鐘:
在挑選藝人的時候,務必擦亮眼睛,不要給某些「劣跡藝人」可乘之機,讓他們鑽了空子。
除了誤用劣跡藝人之外,《狂飆》還被指出片頭涉嫌抄襲。
據網友爆料,《狂飆》的片頭與紀錄片《無辜檔案》的片頭高度相似。
人物展示採用的特效。
包括景別、濾鏡色調,幾乎一模一樣。
很多細節都是雷同的。
而《無辜檔案》是網飛2020年播出的紀錄片,共9集,揭示了八起冤案背後不為人知的個人故事。
目前,《狂飆》官方也並未對此做出回應。
其實國產影視作品被曝出抄襲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此前《天才基本法》的片頭就被插畫師「LOST7」質疑抄襲其舊作。
周迅、黃磊主演的《小敏家》片頭也被扒出疑似抄襲美劇《公寓大樓里的謀殺案》片頭。
《掃黑風暴》的片頭未經允許使用別人的延時攝影素材。
這樣的事情在劇圈屢禁不止。
尤其是片頭抄襲屬於物料抄襲,其情形相比劇情抄襲要更加複雜。
因為這涉及到了外包設計公司、外包後期公司、供稿方、平台等。
如果原創方沒有追究到底,這樣的事情很多也就不了了之了。
雖然片頭涉嫌抄襲這件事不會影響到《狂飆》的熱度,但還是希望《狂飆》能妥善處理後續。
不要敗壞路人緣。
也希望國產劇圈能夠迎來更成熟的產業鏈,支持原創。
《狂飆》播出後,有人大火,有人卻陷入風口浪尖。
這人就是張譯。
《狂飆》完結後,關於張譯「在劇組耍大牌」 「軋戲,戲霸,擅自改戲刪戲」的言論在網上不停發酵。
最開始,是因為演員劉若清的部分言論。
劉若清就是《狂飆》中女警姜超,同時也是安欣(張譯 飾)的徒弟的扮演者。
《狂飆》播出時,有網友在劉若清個人帳號下留言:「給我個面子,嫁給安欣好不好?」
劉若清回覆:「怕伺候不了哈。」
還有網友問她「和張譯老師合作的感覺是不是很好」。
劉若清的回覆則是:「一輩子不想見的那種好。」
被問到張譯是不是很帥。
劉若清的回答有點嘲諷的意味:「呵呵,你喜歡就好。」
其實在這之前劉若清就已經多次發布了暗示張譯「人品不好」的言論。
比如回復網友「小姜應該嫁給安欣」的言論,說安欣「不靠譜」。
表示「人品好表里如一不欺負弱小的男人才靠譜」。
網友評價她扮演的女警沒有「小五」這個角色出彩。
劉若清的回覆也相當耐人尋味。
她暗戳戳地表示「小五」扮演者會溜須拍馬,於是張譯老師就給她加了戲份。
而自己很多出警的戲份被人以「女警不能出警」的理由刪掉了。
「小五」有沒有加戲我們不知道,但是看《狂飆》劇里,女警姜超出警的戲份還是有的。
「女警不能出警」這個理由站不住腳。
劉若清說的這些話也成為了「張譯戲霸、耍大牌」這類謠言的溫床。
事情發酵後,劉若清發文回應稱,其實自己和大家一樣喜歡張譯,請不要對她說的話過度解讀。
她解釋自己是因為面對張譯壓力太大了,才會開玩笑說「一輩子不想見到張譯」。
只不過劉若清的解釋顯然難以服眾。
有人覺得她是趁機炒作蹭熱度,有人覺得她就是嫉妒。
無論劉若清是出於何種目的,顯然她說的這些話都已經超過了「玩笑」的限度。
尤其是說「小五」扮演者溜須拍馬那段話,這都不是在陰陽怪氣,而是在明晃晃的指責了。
張譯作為《狂飆》的藝術總監,也作為主演,指導別人演戲很正常。
在這之前也有不少演員站出來感謝張譯對他們的幫助。
演員的職責本來就是演戲。
只不過張譯在演戲之上的把控會更加嚴苛。
張譯自己就是「戲瘋子」,他要求演戲做到完美很正常。
如果對演戲要求嚴格也算錯的話,那演員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能夠理解她面對張譯這樣的演員有壓力,但是發泄壓力的方式不應該是通過在網上開所謂的「玩笑」。
這樣的「玩笑」開多了,對別人造成的傷害不可估量。
關於網上諸多爭議,張譯一直都是沉默的。
最多也就是經紀公司發了聲明進行維權。
張譯的沉默,其實也成了謠言四起的原因之一。
這一邊,是張頌文全程與粉絲全程互動。
片中反派「六大惡人」集體道歉。
《狂飆》完結後,演員們紛紛發文告別觀眾。
另一邊,張譯卻毫無動靜,還在收官第二天就刪除了唯一一條宣傳微博。
在《狂飆》劇組開慶功宴的時候,張譯缺席。
在《狂飆》的實體書的角色介紹里,有飾演高啟強的張頌文,也有扮演孟珏的李一桐。
唯獨沒有張譯。
最初的通告單上,張譯是藝術總監。
包括演員也都說張譯是監製。
張譯也確實設計很多橋段。
但是到了《狂飆》正片,片頭片尾都沒有標明張譯監製的身份,只在主演列表里出現。
種種事跡表明張譯和《狂飆》劇組似乎真的鬧翻了。
後來《狂飆》劇組發表聲明稱關於安欣扮演者張譯的不實信息系造謠,要求相關用戶立即停止侵權行為。
而張譯方選擇冷處理,不辯解。
表面上,雙方的關係似乎並未緩和。
網友們各占一方開啟罵戰,幾輪爭辯下來,留下一地雞毛。
實際上,無論張譯是否參與宣傳,亦或者是否與劇組鬧翻,都不該成為壓過劇集本身的問題。
粉絲們互相拉踩、對罵、造謠潑黑水等行為只會喧賓奪主,影響劇集正常的宣傳節奏。
這無論是對於張譯、還是《狂飆》都是不利的。
劇組做好劇,張譯演好戲,拿出優秀的作品才是對市場和觀眾最好的回饋。
自《狂飆》播出以來,張譯就遭到了諸多爭議。
劇中張譯飾演的安欣,人設不如反派高啟強飽滿。
再加上張頌文細膩的演技,把高啟強這個人物的辛酸、無奈與深情都展示了出來。
於是高啟強火了,張頌文也火了。
而作為絕對的正派人物安欣,卻被反派的光芒碾壓。
劇外,關於張譯演技的質疑接踵而至。
說他表演痕跡重。
甚至張譯設計的方言台詞都被吐槽太刻意。
後來,甚至傳出其實安欣原定是楊洋來演這個消息。
在導演徐紀周點贊了這條消息後,楊洋也被拉進了輿論場裡。
因為之前的《特戰榮耀》兩人就合作過,於是這條消息看上去很「真」。
很快,徐紀周解釋自己是手滑,但並未道歉。
雖然後來以《狂飆》劇組的名義發布了闢謠聲明,但收效甚微。
可以說張譯聲譽受到影響,導演需要負一定的責任。
回到安欣人設扁平的問題本身。
或許跟原劇刪減太多有關,演員原話是素材剪出來一百集最後只剩39集。
這或多或少對安欣的故事線造成了影響。
但即便如此,安欣的赤子之心,依然動人。
前期的善良,中期被迫隱忍,後期力挽狂瀾。
每一個時間段不同心態的安欣都被張譯詮釋得淋漓盡致。
如果不是張譯來飾演安欣,那麼《狂飆》可能都要成為「高啟強」的個人傳記了。
關於張譯與《狂飆》劇組的恩怨,網上眾說紛紜。
內幕是什麼,只有當事人知道。
但這些捕風捉影的猜測,不應該成為否認張譯的工具。
最後,《狂飆》作為熱播劇,它的劇集質量本身是很能打的。
哪怕是收尾並不完美,仍然不影響這是一部好劇。
對於錯誤的行為不容忍,但也不必一桿子打死整部劇以及背後的製作團隊和演員們。
我們仍然希望,像《狂飆》這樣的好劇能夠越來愈多。
《狂飆》大結局了,但影視行業的2023年才開始。
青石電影|派派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