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軍武菌
空襲過後的加沙
最近一段時間,巴以衝突的各種新聞可以說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而作為將巴以衝突最新消息報道出來的人,常駐在巴以衝突最前線的戰地記者可以說是我們能看到這些新聞的「關鍵信使」,但是,根據巴以衝突最新動態來看,能讓我們了解戰爭最新動態的「信使」們在前線的境況卻不是很好。
對著記者的鏡頭大喊:我們將把加沙化為灰燼
要知道,早在本月初,根據官媒援引巴勒斯坦記者協會的報道,截至本月6日,已經有75名記者以及媒體工作者在此次巴以衝突中喪生,而這種戰地記者持續喪生的情況還在繼續。根據參考消息援引外媒的報道,目前又有一名半島電視台的記者在以軍的無人機空襲中不治身亡。
我們能了解到巴以衝突目前近況全靠戰地記者親臨一線的報道
這還沒完,此次巴以衝突身亡的記者可不僅僅局限於阿拉伯國家的媒體,在本月的7日,根據環球網援引外媒的報道,由於以色列軍方的故意襲擊,造成了一名路透社的記者死亡以及多名記者受傷。考慮到此次巴以衝突僅僅在10月份爆發,所以現在每天至少有1名記者會因為巴以衝突的波及而在戰爭的硝煙中遇難。
在加薩走廊工作的媒體記者 圖自法新社
法新社駐加沙辦公地點遭到嚴重破壞
不難看出,此次巴以衝突記者死亡的人數確實非常驚人,要知道,哪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僅有68名記者殉職,而作為一場在今年爆發的武裝衝突,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間長度比較,此次巴以衝突的戰地記者死亡頻率恐怕已經遠遠超過了二戰!報道巴以衝突的戰地記者能有如此大的傷亡率,和以軍目前執行的作戰方略是息息相關的。
殉職的路透社記者伊薩姆·阿卜杜拉,西方國家的非政府機構都在指責以軍刻意針對平民以及戰地記者的襲擊
媒體同仁為阿布送行
當然,作為一個需要在新聞發生現場收集信息並向公眾報道的職業,記者本職工作就需奔赴新聞現場的,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報道新聞現場發生的真實情況就是記者這個職業的天職。
以色列警方告訴BBC團隊不許動,否則他們會被槍擊 圖自BBC
戰地記者也不例外,其本質工作就是將正在發生的戰爭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記錄下來,但是考慮到槍炮彈藥「不長眼睛」的重要因素,其工作危險性也是非常之高的,畢竟和普通的新聞報道不同,戰場的情況複雜多變且瞬息萬變,各種有價值的信息就包含在戰場雙方交戰過程中。
央視記者余鵬在敘利亞內戰期間跟隨庫爾德武裝進行採訪的畫面,在他拍攝新聞報道的期間,子彈就從其頭頂飛過,他隨時都有受傷甚至遇難的可能
比如世界著名的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他經常親臨戰爭的最前線採集新聞,在這個過程中,卡帕拍攝了許多在攝影界堪稱殿堂級的作品,比如在抗戰時期,他在台兒莊拍攝的作品可以說向全世界報道了台兒莊大捷的經過,這還沒完,他還在武漢拍攝了著名照片——《保衛中國的戰士》,這張堪稱傳神的照片可以說就將中國軍民面對日本侵略者時堅韌不拔的形象讓全世界皆知。
羅伯特·卡帕拍攝的攝影作品——《保衛中國的戰士》
而這些重要的新聞信息都要靠著戰地記者發現,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小的戰場動態變化或許就是一個重要新聞。這就要求戰地記者去設身處地搜集這些信息,此次我們中國駐紮在巴以衝突最前線的戰地記者陳慧慧就是這麼做的,根據她的描述,她經常需要親臨以軍炮火的前線來採集新聞信息,在這個過程中,類似「鐵穹」攔截彈在她耳邊呼嘯而過的經歷已經是她的日常。
當然,這還不算完,那種隨時需要躲進防空洞的警報對於她來說也是家常便飯,她在以色列以及加薩走廊是經歷過因為戰爭的突襲從而產生的社會失序情況的,以至於她甚至具備了聽炮彈響聲辨別這些炮彈究竟是來自加薩走廊還是以色列的能力。可以毫不誇張地講,陳慧慧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巴以衝突的親歷者。
親臨巴以衝突最前線報道的戰地記者陳慧慧
這種報道出的新聞無疑是最真實的,不難看出,陳慧慧就是通過在設身處地地體會戰爭,向觀眾通過鏡頭儘可能多地展示巴以衝突前線的實際情況,再通過收集各種戰爭正在發生的細節,然後就將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整理成新聞,讓觀眾了解巴以衝突的動態。
同樣,戰地記者需要其敏銳地觀察力來判斷並捕捉起這些能夠組成新聞報道的信息,並加以整理形成具有邏輯性的新聞發展脈絡,同樣,由於現代戰爭的主題依舊是人,而作為戰場動態的直接參與方與控制方,戰場雙方交戰的士兵往往能知曉戰場動態的最新信息。
在戰場一線採訪士兵也是戰地記者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同樣處在交戰區域的平民百姓或許也能知曉戰場最新的信息。但是,無論是交戰雙方的士兵,還是平民百姓,都沒有義務將這些戰場最新信息告知普通大眾。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戰地記者親臨戰爭一線去詢問這些戰爭親歷者,或許對方的一句話就能包含重要的新聞動態。
就比如曾經深入過南美洲規模最大反政府武裝——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的戰地記者劉驍騫,這哥們也是一個硬核狠人,在他採訪期間,他與反政府游擊隊員們一起相處,也一起和游擊隊員們躲避過政府軍戰機的偵查,劉驍騫了解了這些游擊隊員的日常生活,同樣,通過和他們的交流,他讓我們知道了該武裝組織的作戰情況。
為了獲取新聞信息,劉驍騫也與南美製毒武裝分子進行直接的交流溝通,不難看出,他的膽識與心理素質非常強悍
通過劉驍騫的報道,我們了解到了那些游擊隊員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以,這種在戰場最前線的工作也需要戰地記者具備一些處理危機的能力,畢竟戰場前線實在是過於危險,哪怕是經驗豐富的戰地記者也會在不經意間「翻車」,要知道羅伯特·卡帕就是在越戰期間因不小心觸碰地雷而去世的。
因此,戰地記者在上崗前必然要經歷安全培訓,畢竟這涉及對自己生命的保護。比如我國著名戰地記者邱永崢,他本身就具備從軍的履歷,但是他奔赴阿富汗採訪前,還是在我國武裝警察特警學院進行了戰場自我保護的特訓。
同樣,戰地記者在戰場一線採訪的時候也會穿特質的衣服從而讓交戰雙方識別,不過,這種安全措施只能說讓戰地記者在交火雙方中儘量保證存活。但是,若是交戰方專門針對戰地記者的話,這些措施就基本上不起作用了,就比如現在正在發生的巴以衝突就是如此。
央視著名主持人水均益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當戰地記者的時候,曾一度為家人寫好了遺書,其工作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畢竟對於以色列軍隊而言,在開戰初期的表現只能用拉胯來形容,讓全世界大跌眼鏡。它在全世界原本構建的軍力強悍的形象被「阿克薩洪水」直接打破了。在這一點上,以政府肯定不希望世界上有媒體將其成系統的報道出來,因此,以軍是存在針對戰地記者的動機的。
畢竟輿論戰也是現代戰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放在當前正在發生的巴以衝突上也不例外。因此,為了保證其輿論戰的優勢,處在非道義一方的以軍必然會在這個方面採取一些「控評」的行動,當然類似的事情烏克蘭軍隊也做過。烏軍在俄烏衝突中為了保證在輿論戰樹立自身正義的形象,也對俄羅斯的戰地記者展開了攻擊。
在戰場戰地記者的穿著都有明顯的標誌,可以有效的避免自身成為交火雙方攻擊的目標,但是這種明顯的標識對於現在的以軍來說好像已經不太管用了
除此之外,由於現在以政府已經被極右翼勢力所裹挾,其下達的很多命令很多都屬於非常極端的那種,比如近期以軍針對加薩走廊俘虜以及平民的種種暴行,其中很多都已經突破了人類良知的底線,造成了非常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若是這些事全部被爆出來肯定會對以色列未來的發展以及國際地位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當然,站在以軍的角度,他們肯定不希望這些見不得光的行為被全世界所知曉。
在此次巴以衝突爆發後,哪怕是諸如CNN、法新社等媒體都在報道以軍的戰爭暴行,目前在輿論戰中,以軍根本不占據任何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以軍不讓全世界知曉的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從物理層面上解決掉將這些戰場情況報道出去的人,這一點甚至美國等西方國家的NGO組織都認同,所以,現在在加薩走廊採訪的戰地記者自然而然地會引起以軍的「格外關注」,其表現特徵就是現在巴以衝突造成的戰地記者死亡率成了歷年戰爭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