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18男籃亞洲杯的最後一場小組賽中,中國男籃迎戰日本男籃。最終時刻,段睿騏以一記准絕殺三分幫助球隊以68-66擊敗對手。這個表現讓人不禁想起了段氏傳人的英姿,似乎有點「六脈神劍」的意味。
關注籃球比賽多年的球迷們會發現,2011年男籃亞錦賽似乎是中國男籃命運的分水嶺:之前幸運時運好,之後則不盡如人意。接下來我將會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或許中國男籃可以從段睿騏的准絕殺開始扭轉這一劣勢,重拾運氣之順。
為什麼說中國男籃在2011年之前是命運多舛?首先,我們要回溯到2006年男籃世錦賽,王仕鵬最後時刻的絕殺斯洛維尼亞,此舉創造了籃球界奇蹟,也讓那一代中國男籃球員增添了信心,甚至使他們打進了北京奧運會的八強;其次,2010年土耳其世錦賽,中國隊奇蹟般出線,但最終排名第16,戰績為1勝5負,這一次比賽成為了中國男籃輝煌的最後一筆,預示了中國男籃在世界舞台上的沒落;再者,2011年男籃亞錦賽,易立的戰斧劈扣反超比分,才讓中國男籃奪冠,而此時也意味著他們步入了頹勢。
隨後,中國男籃一蹶不振,倫敦奧運會皆無一勝,里約奧運會同樣落敗,以及2019年主辦的男籃世界盃對波蘭隊的最後時刻發球失誤,未能入圍東京奧運會;再到2023年男籃世界盃,中國隊遭遇1勝亦難求,即便在亞洲上的成績也比不過對手,這樣的局面在此前是中國罕見的。另外,2022年男籃亞洲杯八強賽,顧全最後時刻投籃被蓋帽,導致中國男籃不敵黎巴嫩男籃爆冷出局,意味著中國男籃無緣亞洲杯四強賽。在杭州亞運會上,張鎮麟在半決賽中錯失絕殺機會,成為中國男籃失利史冊上的一幕。
無疑,在U18男籃亞洲杯上擊敗日本、以小組頭名出線,避開強大的澳大利亞,給中國籃球注入了一劑強心劑。然而,我們也需理性認識,這支U18男籃的表現並不能完全代表中國籃球整體水平,但它至少代表了當下這一代年輕球員已經充滿信心,不再畏懼老對手日本。
首場比賽中,中國男籃陷入passiveness,讓日本男籃頻頻反擊得手,中國隊只能通過提升高度來保持與對手拉近比分,而在第三節一度落後12分。或許連日本男籃自己也沒有料到,中國隊的幾名球員竟然將比分追平,特別是在段睿騏的絕殺之後,讓他們完全措手不及,毫無準備接受敗局的可能性。
期望,中國籃球可以從這次准絕殺開始逐漸扭轉,走上復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