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老來瘦 帶你認識「肌少症」

2024-09-22     華商網

西安劉先生問:

常聽大家說「千金難買老來瘦」,有些人也控制體重,但是隨著年齡增長,發現越來越容易疲勞、腿腳不得勁,更容易摔跤了,這是怎麼回事?

交大二附院老年綜合內科楊光菲醫生:

胖瘦並不是評判健康與否的標準。不合理飲食導致體重下降的同時,肌肉量也在下降,有患上肌少症的風險。

數據顯示,肌少症在60歲患病率達25%,80歲則高達60%。

肌少症是一種與增齡相關的肌肉量減少、肌肉力量下降或軀體功能減退的老年綜合徵。其症狀包括肌肉無力、容易疲勞、行走困難。肌少症對老年患者生活質量影響非常大,會導致肢體力量減弱、沒有平衡性,使老年人易於跌倒、摔傷等。同時肌少症使人的調節力、免疫力下降,易外感風寒,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風險。

年齡增長是肌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不良飲食)、慢性疾病等也會加速肌肉流失。

如何防治肌少症?

1.保持均衡飲食。蛋白質是肌肉修復和增長的重要營養物質。老年人應確保每天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如魚、肉、蛋、奶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鈣、維生素D、維生素C等對於肌肉健康至關重要。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多吃富含這些營養物質的食物,如牛奶、綠葉蔬菜、水果等。

2.堅持適量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為肌肉提供充足的氧氣和營養。有氧運動如舉重、伏地挺身、深蹲等,可以刺激肌肉生長,增強肌肉力量。力量訓練如瑜伽、太極等,可以提高身體柔韌性,減少肌肉緊張和疼痛。伸展運動如瑜伽、太極等,可以提高身體柔韌性,減少肌肉緊張和疼痛。

3.避免不良習慣。吸煙和過量飲酒會損害肌肉健康,增加患肌少症的風險。建議戒煙限酒,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於肌肉恢復和增長。長時間久坐會導致肌肉萎縮和力量下降,應儘量多走動、多活動,減少長時間久坐。

4.定期體檢。通過體檢,關注肌肉質量,了解肌肉質量和力量狀況,及時發現並干預肌少症。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也會增加患肌少症的風險。定期體檢有助於及時發現和控制這些疾病。監測慢性疾病,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蛋白質、維生素C,對防治老年肌少症也非常有益。

總之,預防肌少症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通過了解肌少症、保持均衡飲食、堅持適量運動、避免不良習慣和定期體檢等策略,可以有效預防肌少症的發生,守護肌肉健康。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李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d163619c0dd62bb84186d61e27d7109.html
















最好的安排

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