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歷史懸案數不勝數:建文帝和順治帝是否出家、孝莊太后是否下嫁多爾袞、雍正是繼位還是奪位、乾隆究竟是誰的兒子,有些懸案到今天也沒有破解,很多專家學者爭論得臉紅脖子粗。
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是貴州發現一具骸骨,肢體修長、三十六顆牙齒保存完好,當地人認為那就是吳三桂愛妾陳圓圓,這種說法是攀龍附鳳還是有據可依?
在真實的歷史中,吳三桂可謂大名鼎鼎,他曾夥同清軍擊敗李自成,也曾把清朝半壁江山攪得雞犬不寧,而他的愛妾陳圓圓,在正史和文人筆記和民間傳說中,則有兩副不同的面孔:多夫烈女、吳逆附庸。
陳圓圓無疑是有傾國傾城之貌,要不然也不會令吳三國和劉宗敏神魂顛倒。「痛哭六軍皆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充滿嘲諷意味兩句詩,還真能從《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一》中找到由頭:「自成脅襄(抓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以書招之,三桂引兵西(準備歸順闖王),至灤州,聞其妾陳為自成將劉宗敏掠去,怒,還擊破自成所遣守關將(連老爹也不要了);遣副將楊珅、游擊郭雲龍上書睿親王乞師(向多爾袞求救,引狼入室,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也是吳三桂邁向漢奸的第一步)。」
劉宗敏做夢也沒想到,自己一時衝動,居然改寫了明清兩朝歷史:如果吳三桂不被激怒,而是跟李自成一起守京城,那麼多爾袞就很難進來,進來也出不去——世上之事,往往如此,如果沒有帶路黨,外敵是很難侵入的。
如果劉宗敏知道自己鑄成如此大錯,肯定會先找一本「葵花寶典」按照書中要求修煉。那個斷送劉宗敏前程和性命(被清軍擒斬)的陳圓圓,最後也回到了吳三桂身邊——很奇怪劉宗敏敗逃的時候,為什麼不帶上她?
陳圓圓回到吳三桂身邊,似乎不再像從前那樣專寵椒房,因為吳三桂「稱帝」後,並沒有封她為皇后,甚至連妃嬪之名也沒給,據說是與吳三桂正妻不睦,又在與其他姬妾爭寵中失敗,最後「布衣蔬食,禮佛以畢此生。」
有人據此說陳圓圓出家為尼,這肯定是不準確的:穿布衣吃素食,並不代表就是出家了,現在也有很多「居士」,白天念經打坐,晚上偎紅倚翠,啥都不耽誤。
據《清史稿》記載,吳三桂全家被康熙皇帝斬盡殺絕了:「二十一年春,從議政王大臣請,析三桂骸,傳示天下。懸世璠(吳三桂之孫、吳應熊嫡長子、吳周第二任皇帝)首於市。磔馬寶、夏國相、李本深、王永清、江義,親屬坐斬。」
被斬的夏國相是吳三桂的女婿,馬寶卻不是吳三桂老班底,他是李自成「老營副營總」,也就是直屬縱隊副司令。
吳三桂勾引清軍入關擊潰李自成後,馬寶跑到南明昭宗朱由榔小朝廷繼續抗清,並且先後受封安定伯、淮國公,南明敗亡,馬寶又成了清廷右都督充中營總兵官、曲靖武營總兵官,吳三桂起事,馬寶搖身一變,又成了吳周「寶國公、鐵騎總管將軍、少傅兼太子太傅、專司閫外兵馬大元帥」。
之所以這樣詳細介紹馬寶,是因為這個人跟後來發現的那具「肢體修長、牙齒完好」的骸骨有關——據說他跟陳圓圓都出家了,一個為僧一個為尼,兩人相距不遠,他們之間的故事,是可以變成相聲包袱兒的。
陳圓圓魂歸何處,多年來一直眾說紛紜,僅昆明就有好幾處「圓圓墓」。曇華寺、歸化寺、商山寺的每處墓葬,都刻碑立石言之鑿鑿,但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挖開商山寺的「圓圓墓」挖出一具女性骸骨之後,連專家也不吭聲了:骸骨可以復原體貌特徵,如果商山寺埋的真實陳圓圓,吳三桂嫌棄還來不及,根本就不會為了她拋棄君父甘當漢奸——那具骸骨生前絕不像一位絕代佳人,那人骨骼粗壯四方大臉,似乎叫「某方方」更合適。
既然商山寺「圓圓墓」埋的不是「圓圓」而是「方方」,那麼真的陳圓圓又跑到哪裡去了呢?這時候我們又該回過頭來找馬寶了:據說這個已經被凌遲處死的馬寶,居然保護陳圓圓和吳三桂的幼子吳啟華一路跑到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並在那裡建立馬家寨,經過十二代傳承,馬家寨二百三十家住戶全都姓吳,連一戶姓馬的都沒有嗎,這種不尋常現象,也成了馬家寨是陳圓圓埋骨之所的一個有力證據。
陳圓圓和馬寶在貴州建立馬家寨隱居,沒有正式史料記載,但卻有馬家寨居民的家譜為證,當地人供奉的牌位,確實刻有吳襄、吳三桂、吳世璠、陳圓圓、馬寶的名字,這些東西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公開展示出來。
吳三桂和陳圓圓的名號打出來,對當地「吳氏後裔」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情——經過專家一考證宣傳,陳圓圓的墓葬沒過多久的就被人盜掘了,不但陪葬之物被洗劫一空,就連骸骨也被扔在了一邊。
盜掘圓圓墓是否與「專家」有關,因為案子一直沒有破獲,誰也不知道真相,很多人也懶得探究,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馬家寨收拾骸骨的時候,發現骨骼修長,三十六顆牙齒依舊完好無缺潔白如玉,可以推想其主人生前美艷無雙。
雖然馬家寨人認準了那就是陳圓圓,但是也有專家表示質疑:世上美女千千萬,不能說長得漂亮就是陳圓圓。在清軍鐵桶般的包圍下,吳三桂叛軍的「大元帥」馬寶,即使能找人假冒自己被擒,也不能帶著陳圓圓及一幫老弱婦孺衝殺出去,就是化妝潛逃,也不可能有能力跑到貴州建立城寨。
讀者諸君試想一下:昆明到岑鞏縣有一千六百多里,沿途山高路險關卡重重,即使馬寶有孫悟空的本事,又怎能保著那麼多唐僧熬過九九八十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