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金山)
這兩天,隨著企業復工,鐵路金山衛站人流量也明顯回升。進站口和出站口的兩台門式紅外測溫儀,儼然成了疫情期間守護城市安全的「門神」。
0.3秒就可以測一名旅客的體溫,而誤差僅有0.1度-0.3度,一旦有體溫異常的旅客,測溫系統就會自動報警。而如此高大上的測溫系統,正是由落戶在金山工業區的上海飛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一周內研發生產出來的。
原來,70後公司董事長劉啟富見疫情擴散很快,就主動取消了回貴州老家過年的計劃。雖然小女兒剛出生沒多久,但肆虐的疫情讓劉啟富很難平靜。自己能做點什麼呢?
「有額溫槍麼?」許多朋友向劉啟富打聽測溫儀器,因為他們知道飛卓的業務中有一塊就是工業測溫。劉啟富一邊通過自己的資源幫助朋友和相關部門儘可能的提供額溫槍,一邊又開始了新的思考。
對,測體溫的儀器,一定是緊缺的。技術出身的劉啟富,一直都擅長鑽研。那麼,額溫槍的效率太低了,能不能建立一套測溫系統呢?
大年初五,劉啟富就開始給沒有離開上海的10名骨幹員工打電話,將他們一一召回公司。隨後,他將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和盤托出。說干就干,劉啟富和同事們車間裡一待就是50多個小時,開發軟體,購買硬體,組裝系統……
然而,春節期間,很多廠家都沒有開工,尋找配配件並非易事。開發過程中,遇到一個重要配件,多方打聽到崑山一家公司倉庫里有。但是對方需要紅頭文件才能進入企業,於是,在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物資保障組的支持下,劉啟富和同事們拿著開具的證明材料連夜趕往崑山。
就這樣,一周後,劉啟富和同事們終於做出了第一套門式紅外測溫系統。經過反覆比對和校準,他們將溫差鎖定在0.3度以內。
2月9日,他們迅速聯繫了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不但無償捐贈,而且劉啟富還親自帶領同事們上門幫助安裝。
隨後,飛卓公司又對系統進行了不斷優化和完善,迅速推出了2.0版、3.0版。
2月10日,他們在金山衛站安裝了兩套測溫系統後,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進行了校準,測試誤差穩定在0.1度左右。
2月11日下午,飛卓為金山中學捐贈了一套門式測溫系統。
「疫情當前,我們就想儘自己的能力,為抗擊疫情做點事情。」劉啟富並不擅長言辭。
原來,一周之內就能把想法變成現實,源自於公司一直以來的科技研發實力。公司成立近20年來,一直致力於從事工業控制現場儀表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涵蓋各式浮球液位開關、溫度變送器、熱電偶/熱電阻溫度傳感器、電磁流量計等數十個產品的研發生產。
比如,江蘇的牧羊集團在選擇測溫設備時,經過比較,飛卓的產品響應時間只有4到5秒,而德國進口的同類產品最少也需要8秒,最終體量不算大的飛卓勝出。
然而,一貫低調的飛卓,並不急於擴大產能。劉啟富說,我們希望能夠厚積薄發,健康穩健地發展。
但這兩天,為了應對疫情,劉啟富和同事們火力全開生產門式紅外測溫系統,希望儘快達到最大產能,每天10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