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勇 編輯/趙乾坤)
近日,浙江朴先生髮布視頻稱找到了懶人爬山的最好辦法——減輕負重。為了證明所言非虛,他將一個白色氣球充滿了氦氣,然後掛在背包上爬山。 「這個包完全感受不到它的重量,甚至有一點把我往上拖的感覺,這種徒步方式最適合懶人上山了。」 他在視頻中說。
這段視頻也引起了香港媒體《南華早報》的關注。該報在報道中提到,視頻博主朴先生是看了社交平台上短視頻里一位外國博主,用氣球托起背包並使其漂浮在空中後,產生了這個想法;朴先生說,他使用了一個大氣球,裡面充滿氦氣而不是氫氣,因為前者比後者更安全;但他補充說,有氣球浮力的幫助,爬山初期會感覺很輕鬆,但在後半程氣球被樹枝刺破後就無法繼續使用了。
視頻中,朴先生背包上掛著一隻大氣球。抖音視頻截圖
朴先生的這段視頻在網上引起巨大反響,一位來自黑龍江的化學老師針對此類行為發表了關於安全方面的意見,他說,「如果想有一個明顯的浮力幫助減輕爬山負重,你需要用巨大的且充滿大量氦氣的氣球。但這很容易被路邊的樹木刺破,或者氣球有可能會樹枝掛住。此外,氦氣球會在高空爆炸,所以,爬山或遠足時使用氦氣球減輕負重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在社交平台上,有網友感覺很有趣,表示有機會自己也嘗試一下。但也有網友認為,如果背包上掛著巨大的氣球走在空曠的半山腰,峽谷的風吹過來,後果難以預料。
近年來,短視頻的傳播讓人們更容易接收到外界各種信息,一些小眾文化也更便捷、直觀地呈現在公眾面前,而其中摻雜著的隱形風險需要格外警惕。觀察者網以「氦氣球爬山」為關鍵詞在小紅書和抖音平台檢索,發現此類視頻大量存在,而此類行為在年輕旅行者中也比較普遍,有的景區、景點甚至專門售賣氦氣球。視頻里,有的氣球遭樹枝刺破後被遊客隨手丟棄樹林、草叢,有的利用氦氣球掛相機拍攝被風吹走,造成財產損失……
小紅書平台上掛氦氣球爬山的短視頻網絡截圖
獵奇、嘗試,人們的好奇心一旦被激發,安全問題似乎被拋擲腦後。生命安全的底線不容輕視。對於網絡平台而言,掛著氦氣球爬山等此類視頻,如果內容是知識科普、安全教育,平台利應予以推流廣為傳播;如果是為了博取流量、鼓動受眾跟風嘗試,平台則應該重拳管理。因為無論從環保,還是自身安全角度考慮,氦氣球都不應成為大眾娛樂消費,尤其是爬山減負的工具。
有業界專家表示,小紅書、抖音等短視頻平台應以負責任的態度嚴格審核潛在危害生命安全的視頻內容,甚至渲染獵奇、易引發大眾嘗試類的視頻也應該被加強審核和甄別,發現問題立即下架,唯有如此,才能為廣大網友旅遊出行提供安全有效的旅行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