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降價是不可能降價的

2023-08-31   每日汽車觀察

價格戰這個東西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它不好,但是確實管用。

因為知道不好聽,所以嘴上都不願意承認,車企高管們接受採訪最愛說的話就是,「我們不打價格戰」

但是你不打價格戰,別人就拿價格戰打你,所以降價是肯定要降的,但是又不能承認自己降價,那就要創造一些新概念。

比如「絕不降價」的理想汽車,8月30日宣布,在2023年8月30日(含)至2023年9月30日(含)期間,新定購理想L9、理想L8、理想L7任一車型並通過合作保險機構購買車險的車主,可享保險補貼10000元。

在保險補貼之前,理想汽車在一些地方能享受當地政府的補貼,比如四川地區有地方補貼1萬元,還有保養基金5千元,在江蘇常州有補貼8千元,6月在北京順義還有1萬元的購車補貼。

因為理想汽車可以異地開票,所以地方補貼全國都能享受,當然了有些地方比如常州會要求上當地牌照。

你看,我們理想汽車沒有降價吧,但是你現在買車就是能有真金白銀的優惠,你買不買?

但是理想汽車還不願承認自己降價了,上周成都車展上還沒有保險補貼這個政策發布的時候,理想汽車商業副總裁劉傑對地方補貼的解釋是這樣的:

「這是媒體的誤讀,目前大家看到的部分促銷信息,是我們在將經營權下放之後,地方團隊進行的短時間促銷活動或者結合當地政府補貼的促銷活動。」

之前呢,理想汽車一直是集中管理的,而且全國統一零售價,主打一個直營無套路。但是現在,人家靈活了,零售價還是全國統一,可是地方銷售團隊可以因地制宜地出台一些優惠政策。

經營權下放也好,保險補貼也好,都是一種概念,只要不叫降價就行。

當然,這麼玩的不只是理想汽車一家。之前同樣號稱肯定不會降價的蔚來,6月推出了一個用戶權益的調整方案,用減少的權益換來全系價格直降3萬,7月銷量立馬突破2萬輛大關。

在成都車展上,smart品牌全球CEO佟湘北也表示,「堅持不參與價格戰」,但是呢,「權益方面會根據不同產品、配置、時間節點和市場活動,釋放一些針對性的用戶權益,比如送積分、出新配置等等」。

具體是什麼方式呢,8月16日smart宣布即日起到9月30日,下訂smart精靈#1 Pulse心動版可享車輛尾款扣抵權益1萬元,優惠後售價為21.9萬元,同時還可免費升級價值9000元的套裝。

可能降價這個詞,真的很燙嘴,所以車企們都是「打死我也不說」的架勢。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馬斯克那樣樸實,想降價就降價,而且還直截了當地告訴大家,如果經濟繼續不景氣,接下來還要降。

不過降價也分兩種情況,有的車企是為了生存,你不降,就活不下去;有的企業則是為了搶占更多份額,規模上來了,才能賺更多的錢。

為什麼銷量一直遙遙領先的理想汽車,要降價呢?因為市場真的很難。今年5、6、7三個月,理想汽車的交付量分別為2.83萬輛、3.26萬輛、3.41萬輛,數量在漲,但是環比增速下降明顯,分別為24.5%、15.2%、4.7%。

按照此前的目標,在達到月銷量3萬輛之後,今年年底理想汽車要衝擊月銷4萬輛的目標,按照目前這個趨勢,不在價格上鬆鬆口,很難實現,畢竟增程已經不是理想汽車一家的舞台了。

而且理想汽車和此前的特斯拉一樣,有足夠的毛利率空間可以去降價,第二季度理想汽車毛利率達到了21.8%,每款車降個幾萬塊,不會像割肉一樣疼。

毛利率同樣優秀的比亞迪,今年上半年汽車業務毛利率達到了20.67%。在業績溝通會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說,未來三五年,整個汽車市場或者不同的細分市場,還會持續打價格戰,對此,比亞迪有充足的準備。

今年上半年,通過推出十餘款冠軍版車型拉低價格門檻,比亞迪已經讓很多競品割肉跟進了,區別是比亞迪上半年依然大賺一百多億,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車業務還在虧損。

所以當像比亞迪、理想這樣的頭部企業在價格上做文章,對車市來說意味著又一場血雨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