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我的奶酪》中「嗅嗅」「匆匆」可能並不喜歡奶酪!

2022-07-20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誰動了我的奶酪》中「嗅嗅」「匆匆」可能並不喜歡奶酪!

在美國作家斯賓塞·詹森創作的寓言故事《誰動了我的奶酪?》中,老鼠嗅嗅始終保持著警惕,老鼠匆匆能夠迅速行動,開闢新方向,尋找新的食物來源,它們能夠積極適應變化。而在中國文化中,從獐頭鼠目、鼠目寸光到抱頭鼠竄,老鼠在人們心中的印象都是猥瑣的、陰暗的、遭人嫌棄的,它們似乎成了貶義詞的代表和典型。那老鼠的「形象」究竟是怎樣的?目光短淺還是另有「隱情」?它們真的喜歡吃奶酪嗎?

老鼠很「挑食」

我們常說的「老鼠」其實是指「長得像鼠類」的哺乳動物。然而,嚴格科學意義上的「鼠類」應專指「齧齒動物」,包含「齧齒目」和「兔形目」兩類,這一類群中國有近200種,它們愛吃的食物各不相同:有愛吃植物的田鼠類,有愛吃種子的倉鼠類,還有葷素都喜歡的家鼠類。由於常見的老鼠體型都很小,散熱快、能量需求高,所以它們不停地吃東西才能活下去。因此,老鼠在活動時,不是在吃東西,就是在尋找食物的路上!

而家中常見的「老鼠」一般指家鼠類,褐家鼠、黑家鼠、黃胸鼠和小家鼠等都是其成員,它們是廚房和倉庫中的常客。面對各種美味的食物,老鼠也是要挑挑揀揀的。科學家們發現,老鼠最愛吃的是堅果類、高糖類和肉類等熱量較高的食物,而中國古代的燈油多用高熱量的動物脂肪製成,如豬油、牛油等,那麼老鼠愛吃燈油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它們愛不愛吃奶酪?答案是否定的!甚至它們還會刻意迴避味道大的奶酪。這是因為奶酪熱量較堅果類低,僅比瘦肉略高,對熱量需求高的老鼠自然不愛吃了。那麼,「老鼠愛吃奶酪」是怎麼回事?有人分析,老鼠雖然不喜歡奶酪,但是偶爾也會吃幾口。柔軟的奶酪上很容易留下老鼠的牙印,從而被人們發現它們的到訪;另外,有些奶酪發酵形成的孔洞較大,小老鼠們可能會在裡面鑽來鑽去,這些都可能給人們留下「老鼠愛吃奶酪」的錯誤印象。再加上各種影視作品不斷地推波助瀾,將老鼠和奶酪組合、放大,最終在人們腦海中留下了「老鼠愛吃奶酪」的刻板印象。

鼠目只能見寸光?

成語「鼠目寸光」用來形容人目光短淺、缺乏遠見。那老鼠的視力真的只能看到幾寸範圍內的物體嗎?

鼠眼和人眼結構和視力對比(供圖:王大偉)

人眼和鼠眼的神經節細胞密度對比圖(供圖:王大偉)

還真是。科學家發現老鼠的視力的確很差,大約只有人類視力的1/30。假如一個視力正常的人,在5 米外能看清楚一個1元錢的硬幣,那麼老鼠得站到離物體17厘米處才能看清楚,這個距離大約相當於5寸(1寸=3.3333333厘米)。因此,「鼠目寸光」更嚴謹的說法應該是「鼠目五寸光」。當然,這裡的「寸」是概數,而並非實指。但是,老鼠的視力為什麼會這麼差呢?如果把眼睛看成一個「大攝像頭」,它裡面有許許多多個「小攝像頭」。這些小攝像頭被稱為「神經節細胞」,位於「視網膜」上。人類眼睛中「小攝像頭」的密度大約是老鼠的5倍。因此,老鼠的視力自然比人類要差很多。

人眼和鼠眼視野對比(供圖:王大偉)

人眼中的花朵和鼠眼中的花朵(供圖:王大偉)

給老鼠配副眼鏡如何?這就有點兒不靠譜了。因為鼠眼對於光線變化的敏感度很低,大約是人眼的1/40。因此,即使給它們配上一副眼鏡,它們看東西也沒有太大變化。

雖然老鼠視力極差,但是它們也有大視野。老鼠的眼睛位於頭部兩側,雖然「雙眼視野」較小,看東西定位不准,但視野範圍高達280°以上(而人類只有200°左右 ),這也就意味著鼠類能更早地發現捕食者,從而提前逃跑!

從兒歌到成語,形容鼠沒什麼好詞,但其中的科學常識卻是有目共睹的,不是因為嫌棄它們而編造出的,那是有依據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b93823f8c5273d206eb27170f77a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