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去教室里上了一節課,結果,尷尬了……

2022-05-09     明珠絮語

原標題:教育專家去教室里上了一節課,結果,尷尬了……

01

一位網友,講了一個自己親身遇到的有關教研員的故事。

故事的內容讓人覺得可笑,又覺得挺符合常理:

有一年,教研員讓我們學校一個老師做課,做綜合實踐。

教研員說:「我先上一節,上完以後你模仿著來。」

然後,他就親身在學校上了一節課。

上完後,他說:「你們學校的學生啊!」

以後,他再也沒來過。

02

在一個地區,那個地方的教研員,就相當於某一個學科的教育專家了。

他們雖然有的可能沒有行政職務,但實際上承擔著領導和專家的雙重角色,引領著一個地區一個學科的教學方向。

在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中,他們常常坐在主席台上,居高臨下侃侃而談,有時也會走進教室,去聽老師的課,並進行點評。

按理說,教研員本身應該是精於教學,是一個地區一個學科裡面能力最強,至少是比較強的人。

但有意思的是,在現實中教研員絕大多數都是不任課的。

他們當中當然有人是因為課教得不錯,所以被選拔到機關里去做教研員,但也有人水平並不高,只是由於大家都明白的原因到了機關,甚至,有人從來沒有上過講台。

03

其實不僅教研員,很多有著這樣或那樣名頭的教育專家也一樣。

他們很多人,都是大學畢業後再讀研究生,碩士或博士畢業然後搞起了研究,並沒有最基層的教學經歷。

他們講起理論來一套又一套,從國外到國內,從歷史到現實,從外地到本地,仿佛什麼都知道。

在他們的指導下,基層的老師們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教改模式。

效果如何,經歷過的老師們心裡都明白。

04

說實話,那位親自上陣的教研員還是令人敬佩的。

要求老師做之前自己先做個示範,這是教研員應該有的樣子。

只不過,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實際教學中的困難。

最令人擔心的,是那些自己光說不做的人。

有些教育領導和專家,天天把各種教育名言掛在嘴上,什麼「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什麼「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什麼「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就一定要做到」,用這些來要求老師。

對這樣的人,我建議他們向那位教研員學學,自己也走進課堂,也給大家做個表率。

比如,給他一個亂班,讓他用「賞識教育」的辦法管管那些熊孩子試試。

05

很多事,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很多先進經驗,都是看起來風光,學起來不是那麼回事。

至少,筆者看到的課堂改革,靠譜的不多。

改來改去,大家最終都回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無論教研也罷,課改也罷,最有發言權的還是那些天天和學生打交道的一線教師。

領導們在做決策的時候,應該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專家們有了新的創意,最好先到教室裡面上兩節課,親身體驗一番,看看效果。

這樣,可能更接地氣,才不會瞎指揮。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b5f3f2e8fdbb00df9aea268baf71f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