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0後梗王袁隆平#的話題衝上熱搜,被網友熱議。
沒錯,就是那個「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樂;不愛出名,有「偶像包袱」,英語十級、排球王子,不愛肥肉、不想變胖,拒絕加入老年隊;畢生所求就是讓所有人都吃飽飯!」的「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在接受採訪時,袁隆平表示自己已經不帶博士生了,
原因說得很真實了——辛苦得很
你要指導他搞試驗
要修改他的論文
這麻煩得很
死腦細胞的!
聽到主持人問「下面都是精英,好不好管啊」,
袁爺爺表情亮了!
隔著螢幕都能感到袁爺爺的「無奈」:
這屆團員太難帶了!
因為上下班不按時,
90後老頑童還被貼上了「自由散漫」的標籤
不愛出名,表示自己有「偶像包袱」
來北京領獎前,快樂的像個孩子
不少人形容他是「90歲的年齡、50多歲的身體、30多歲的心態」。其實,這也是袁老的養生秘笈之一。
袁隆平爺爺的性格樂觀幽默,不為小事斤斤計較,很少發脾氣。袁老說,快樂就像一粒健康的種子,常常做自己喜歡的事,快樂的種子就會發芽。
首先是在工作中發現快樂。
袁老對工作傾注了滿腔熱血的愛,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實驗室,都毫無怨言。他在夏日的禾田裡中過暑,但到樹陰里休息一陣子,自己吃點藥後繼續搜集樣本。他就是這樣在遇到困難和解決困難的過程中,不斷給自己製造心理上的愉悅。
「我現在每天都要下田,雜交水稻就像我的孩子一樣,看著它們一點一點成長,我的心中無比歡喜。」他痴迷於土地,無論有多忙,他都要下田看看他的 「寶貝」。他說,「只要腳踩在土裡,人就覺得踏實,就變得年輕」。
其次是在家庭中製造快樂。
袁隆平的妻子鄧哲是袁隆平的學生,她端莊漂亮、能歌善舞,他們家總是充滿了笑聲。鄧哲愛聽笑話,袁隆平就經常搜集一些笑話或者自編一些笑話講給她聽。有的笑話雖然不好笑,但袁隆平吹鬍子瞪眼睛的逗趣表演卻能讓鄧哲笑得前仰後合。
還有,要能在休閒中享受快樂。
袁隆平休閒的方式有很多,看書、游泳、打球、拉琴、打麻將……袁隆平還有一項堅持多年的愛好——打排球。有時他還會與年輕人一起跳交誼舞、拉小提琴。
袁老的心態很好,喜歡和胡同口的老頭、老太太打打麻將,而且輸了還要鑽桌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這會不會有失身份?袁隆平則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普通勞動者,與那些納涼聊天打麻將的老頭沒什麼區別。至於那些頭頂上的「光環」,那是「人家硬給我戴上的,搞得我不好意思,也影響了我生活的自由度」。他對麻將還有著不同於常人的看法,他認為打麻將裡面有辯證法,也能使他的腦力得到鍛鍊。
他還說,健康的身體要從好的生活習慣開始,並深有感觸地說:「其實,我最大的興趣是和年輕人在一起。常和年輕人在一起,我就覺得自己還年輕,也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英語裡有句諺語,在嚴峻的事實面前,要放輕鬆一點;對平常的小事,則要嚴正一點。一個人擁有好的心態最重要。」袁隆平這樣詮釋他那 「30歲的心態」。
除了「快樂」的養生之道,他還有3條養生經驗值得大家學習。
1
飲食離不開五穀雜糧
袁隆平的飲食以素食為主,葷菜吃得不多。袁老飲食清淡,喜歡吃粗糧。每天吃玉米、紅薯、花生、紅棗。花生煮著吃,每次抓一小把。玉米紅薯蒸了吃,每次吃幾小塊。
袁老師吃的量不多,但樣數多。他飲食很注意搭配。水果要占飲食的至少1/3。有那麼幾樣永遠吃不煩,像花生米、橙子。以前喜歡吃巧克力、咖啡糖、果丹皮,這兩年只有果丹皮還一直吃,它是山楂做的,酸酸甜甜,助消化、降血脂。
2
堅持戒煙多年
袁老原先覺得吸煙是一件樂事,後來時日一久,就感到「氣管不舒服,痰多,並有點氣喘」,於是為了身心健康與科研事業,「才下決心徹底戒煙」。
身邊的人有時故意問他「您還想吸煙嗎?」他很堅定地說:「不想。」可話鋒一轉,「做夢還是會夢到在吸煙,哈哈。」這也說明他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健康習慣和幽默的性格。
3
堅持活到老學到老
「學到老」是袁隆平的座右銘。他說人到老年注意用腦可預防老年痴呆症。
獲得「共和國勳章」後,90歲的袁隆平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依然說,「我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們試驗田裡的超級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我和我的助手就坐在稻穗下乘涼;第二個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全世界如果有一半的稻田種上了雜交稻,可以增產一億五千萬噸糧食。」
有記者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採訪袁隆平院士時,問起了是否考慮休息的話題。他說:「休息就會沒有事做,沒有事做變老年痴呆症就麻煩了,現在我加減乘除還能算得出來。」
國內外許多老人退休以後紛紛進老年大學,其主要目的並不在於學習具體知識,而是一種進行「腦力操」的最佳途徑,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所以,他認為學外語能有效延緩衰老,因為學習外語要做到:必須背單詞,這要積極運用記憶力,能使腦力得到鍛鍊。
袁隆平院士的養生哲學,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