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對於孩子的養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排除孩子性格不同的因素,家長的養育也會在孩子身上有直接的體現。
1)愛笑
大家總說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而這個愛笑是孩子內心散發出來的,並不是只體現在臉上。小孩子沒有太深的心思,自己的情緒是高興還是難過都會在臉上表現出來。
如果一個孩子每天都很積極、樂觀,臉上被開心的笑容填滿,說明父母對他的教育是很好的。給予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有勇氣、有底氣去面對生活中的任何事和任何人。
2)在父母面前表現出真實情感
當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現出難過、憤怒、悲傷、撒嬌等情緒時,說明父母對孩子的養育很好。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對身邊的人足夠放心,才會讓自己的情緒真實表達,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沒有什麼表情,說明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也比較平淡。
作為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任何情緒,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在每次情緒過後都有成長。
3)孩子有問題時會第一時間找父母
家長總是希望孩子有問題了可以自己解決,其實孩子第一時間找父母是因為孩子對於父母會出現的情緒、做法有預判,知道自己會得到的結果是怎樣。如果每次孩子尋求幫助得到的都是父母的責罵,那麼孩子在遇到問題也不會找父母。
同樣的道理,正是因為父母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才讓孩子放心地找父母。
1.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父母身份
對於孩子的養育父母也是在不斷地摸索中前進,在對孩子教育之前,父母最好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
很多父母喜歡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認為自己喜歡的孩子也一定會喜歡。雖然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對於孩子來說卻是一個負擔。
2.對孩子太寵愛
雖然國家支持二胎,但很多家庭都只生一個,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自然希望給孩子各方面都提供最好的。所以把孩子當成寶貝一樣養著,什麼事都不讓做。這樣長大的孩子在生活機能、性格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問題。
3.對孩子不夠了解
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孩子的想法很簡單,希望能有朋友、有父母陪伴自己,而父母很少會去想孩子的想法,總是把作業、培訓班等給孩子安排得滿滿的。讓孩子沒有更多時間玩耍,更沒有機會結交新朋友。
當孩子的感情得不到交流和釋放,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特別是對父母的各種要求出現逆反。最終導致了親子關係的僵化。
對於孩子的教育是需要長期堅持的,沒有人可以一直不出錯,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就好,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