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卷不出王者,出海才是王道?一紐西蘭市長道出國產電動車機遇

2023-12-06     數評時代

最近,國內汽車市場,或者說新能源市場出現新的局面,就是各家都拼盡全力,對國內市場寸土必爭。具體來說,有的車企將新車直接降價,大打價格戰,有的自媒體將同類車型放在一起進行極限測試,誓要分出一個高下,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熱情……而網友也各占一邊,激烈討論。

正在很多人對於這種激烈競爭感覺到一絲錯愕的時候,一位紐西蘭市場的表態,似乎透露了國產車企未來的機會在哪裡,那就是內卷卷不出王者,出海才是星辰大海。

這位市長是紐西蘭達尼丁市市長朱利斯·萊迪,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電動汽車對紐西蘭十分重要,在紐西蘭電動汽車的市場正在不斷擴大。在被問到什麼品牌在紐西蘭增長迅速時,他表示是比亞迪,「現在大街上有很多比亞迪,並且已經變成熱門汽車。」

評價君查了一下,達尼丁是紐西蘭南島的東南海岸城市,是紐西蘭第五大城市,全國四個主要中心之一。其雖然沒有我們的都市那麼大,人口那麼多,但在當地也是很有影響力的。

這說明一個問題,當很多車企還在國內內卷的時候,當很多車企還只是在國外首都等主要城市擴展的時候,比亞迪同自己在當地的經銷商們,已經擴展到更多的城市,更多的網點了。

我們可以看到,比亞迪11月乘用車出口量超過3萬輛,同比增長148.7%,但實際上這依然是一個起點,其在很多市場的網絡剛剛擴展了1/5或1/10,未來還有很可觀的前景。據了解,今年比亞迪乘用車出口大概在22-23萬輛左右,而去年只有6萬多輛,已經實現暴增,但明年預期還會更好。

為什麼比亞迪出海發展年增長率這麼高?評價君覺得有幾個原因是明顯的,也是大勢所趨。

首先,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城市對於零排放的新能源車是十分歡迎的。在很多城市,人們都有自己的車庫和停車位,家用充電樁雖然功率慢,但經濟性更好。此外很多國家的面積也不是很大,沒有超遠距離開車的需求,這樣電動車的優點被充分發揮。

其次,不是每個市場都需要自己的汽車工廠的,大多數城市無產業集群條件。比如中國,有多個汽車製造的產業集群,每一個都有完備的整車、配件鏈條,大量的技術人員。全國還有海量的研發人員,不斷的進行技術轉化。而對於很多市場,其實進口引入是更有性價比的。

第三,就是中國車企與本地的合作是緊密的。比如比亞迪,與歐洲、東南亞、拉美的經銷商,都有緊密的合作,其中很多當地有實力的經銷商都信心滿滿,打算大幹一場。比亞迪在泰國的工廠,也將在2024年投產,在其他市場也會建立工廠,這些合作順暢穩定,給中國車企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第四,乘用車的出口合作,將給車企帶來更多機會。以比亞迪為例,其不僅有乘用車,還有公交等商用車。比如最近,在墨西哥新萊昂州首府蒙特雷,比亞迪墨西哥分公司聯合國際能源公司Enel X向蒙特雷市的公共運輸系統Metrorrey交付首台純電高地板大巴底盤。該批大巴將由比亞迪與當地的合作夥伴大巴製造商Marcopolo合作組裝,就是一例。

第五,在倡導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進程中,中國企業會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比如在歐洲,很多家庭開始加裝太陽能板,而新能源汽車正好與其有完美的搭配。此外,比亞迪的「為地球降溫1℃」也不只是口號,也在不斷踐行,這次又全程助力COP28大會(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零碳出行,盡其所能。顯然,減少排放,符合全球總體消費者的一致利益。

所以,具體來說,近期比亞迪的活動是參加東京車展,在阿聯上市,助力墨西哥綠色公交,參加牙買加車展,在菲律賓上市等具體事件……而從宏觀來看,這是中國車企在國內加速研發,與海外加速擴展的完美結合。

在做生意的同時,還為合作建立友誼,為未來創造信任,這些顯然是十分重要的。顯然,國內捲來捲去,很可能最後發現海外才是星辰大海,而這個機遇期也不是無限長的,誰先抓住誰就會更進一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a78c4ae16174d358993be1bed33f0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