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女頂流」一亮相,就把香港娛樂圈的遮羞布,扒得一乾二淨

2023-05-30     置身事內

原標題:新晉「女頂流」一亮相,就把香港娛樂圈的遮羞布,扒得一乾二淨

了解香港娛樂圈如今的當紅偶像後,可能就不會對內娛的「審美降級」,有那麼多抱怨了。

以前的港圈明星,顏值演技俱佳,還會不少才藝,堪稱「神仙打架」。

如今的港圈「頂流」,簡直就是在「圈地自萌」。

新晉的女頂流,叫薛影儀。

其實說新晉,也不是很恰當,因為薛影儀此前就在香港娛樂圈躥紅。

因為「感冒」3年,很多內地網友關注的焦點那邊,也不太了解動向,所以薛影儀的名聲只局限在港圈。

如今放開了,薛影儀就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奔入內地網友眼帘,一時間成為熱議的人物。

被熱議的原因,主要是薛影儀的形象和氣質,實在和傳統觀念中的「頂流」「偶像」相差甚遠。

顏值上基本沒有能誇讚的地方。

牙齒畸形導致她的嘴型很難看,塌鼻樑加上過於飄忽的眼神,有時候會呈現出詭異的視覺效果。

如果硬要說薛影儀的優點,那就是她確實沒有動過臉。

而薛影儀能在港圈走紅並成為頂流,靠的是她莫名其妙的自信,以及背後資本的大力助推。

薛影儀在進入娛樂圈之前,是個餐廳服務員。

因為在疫情期間不愛戴口罩,被炒了魷魚。由於從小就對當演員很感興趣,在失去工作後,薛影儀報了TVB的藝人培訓班,準備試試運氣。

結果可想而知,TVB沒有給薛影儀出鏡的機會,這錢算是白交了。

正當薛影儀心生失落之時,她又看到了TVB評選「亞洲小姐」的消息,而且這屆比賽,還放寬了年齡。

已經37歲的薛影儀,牢牢抓住了這次機會。

「亞洲小姐」為什麼會放寬年齡呢?主要是這些年香港娛樂圈實在是沒人了,再設置那麼多條條框框,演員就要從職業變成愛好了。

沒想到,在選美比賽中,薛影儀成了一匹黑馬。

因為形象和其他參賽選手反差巨大,幾乎吸引了所有觀眾的目光,而且加上薛影儀莫名其妙的自信,她很快成為大家討論的娛圈焦點。

隨後,嗅覺敏銳的資本下場,開始對薛影儀進行包裝和人設打造,並讓她獲得慈姐比賽的「最佳努力獎」。

亞視也迅速和薛影儀簽約。

入行一年後,薛影儀就成為中流砥柱,公司八成的曝光度都是她貢獻的,因為她還被冠以「亞視一姐」和「黃花大閨女」的稱號。

資本為她量身打造的人設,就是自信。

面對關於她顏值的質疑時,她會這樣回答:「比我丑的大有人在,我的長相併不差,而且我的皮膚很白,身材很哇塞。」

薛影儀維持曝光度的手段,也是另闢蹊徑,主要集中在口無遮攔和四處惹事上面。

拉踩圈裡其他藝人是家常便飯,時不時搞出「被捕」的消息,才是實力的展現。

成名一年後,薛影儀就涉嫌4項罪名。

也不是什麼大罪,就是和行人「物理較量」,不遵守規定,違章駕駛等。

這些事情不但沒讓薛影儀涼涼,反而讓她的曝光度再創新高,一舉成為新晉「女頂流」。

借著這波東風,薛影儀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單曲,並拿下了香港樂壇排行榜第一的成績。

這首歌叫《一加一等於阿儀》,筆者聽了一大半,實在受不了就關掉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去試試。

歌詞中最有意義的一句話,是「1加1等於阿儀,2加2等於阿四」,完全的「意識流」風格。

薛影儀成為「頂流」的同時,也將香港娛樂圈的遮羞布,扒得一乾二淨。

在這個日益衰落的圈子裡,資本用「自信、努力、不羈」的噱頭為薛影儀進行包裝,實際上是在用「審丑」的方式攫取利益,營造出一種「普通人也能成為明星」的假象。

這種手法,其實都是早年「網紅圈」,玩剩下的那一套。

「鳳姐」潤到美國,「芙蓉姐姐」銷聲匿跡,「郭老師」「人類高質量男」被封,相關部門出手整治「審丑博眼球」亂象,說明這一套東西是不得人心的。

內娛前陣子挺火的「辣目洋子」,也想走這樣的路線,結果還沒紅幾天,就「涼涼」了。

香港娛樂圈「審丑」之風盛行,主要是資本的炒作。

其實資本也想捧「一眼萬年」的帥哥美女,但如今的港圈實在是沒人,娛樂圈出現人才斷層,全靠老一輩的偶像撐著。

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只能玩「審丑」這一套了。

有「女頂流」,自然也有「男頂流」。

如今香港娛樂圈最火的男偶像,是香港男團Mirror中的兩個成員。

一個叫姜濤。

前陣子在「金像獎」上,很多網友第一次見到「港圈男頂流」的風采。

他和劉德華的合影,還被香港媒體稱為「兩個時代的頂流」。

姜濤作為走偶像道路的「唱跳型」藝人,說實話和內娛的偶像們比起來,實力真不在一個水平。

無論是顏值氣質還是舞台功底。

2019年姜濤來內地參加《快樂男聲》的選秀比賽,結果連全國30強都沒進,水平可見一斑。

回到香港後,他參加了當地舉辦的《全民造星》的選秀節目。

這檔節目和內地的《創造101》《青你》等節目很像,都是打著「全民當偶像」的幌子,玩「資本包裝」那一套。

不同的是,《全民造星》似乎有個隱性規則:長相帥氣漂亮的選手禁止參賽。

結果在內地舞台拿不上名次的姜濤,轉身在香港舞台C位出道,一躍成為當紅偶像。

追捧姜濤的粉絲中,年輕人並不是主流群體,狂熱追星的基本上是中年婦女這個群體。

一位香港網友的留言,也證實了這個現狀,並介紹了姜濤能出圈的真實原因。

說到底,還是資本的推波助瀾。

和姜濤齊名的,是他的隊友盧瀚霆。

這人走的是「陰柔風」,酷愛在舞台上賣萌吐舌頭,一吐一大坨的那種。

內地觀眾很難理解和接受,但香港的「追星族」,見到他吐舌頭是要撕破喉嚨尖叫的。

盧瀚霆的粉絲,也是歲數比較大的女性群體。

這種現象,是不是覺得很眼熟?

早年間,「三小隻」的粉絲,不也正是這個群體嗎,還有個很莫名其妙的名稱——「媽媽粉」。

只不過「三小隻」當時走紅的年齡,有「媽媽粉」也算是正常現象,而姜濤、盧瀚霆的粉絲,到底圖什麼呢?

從薛影儀到姜濤,香港娛樂圈如今走紅的「頂流」,讓大家看到了「審美降級」的可怕。

其實全球娛樂圈的審美,都在降級。

明星們開始捧自己的子女,家裡有礦的「富二代」也頻繁出道,當「背景」成了如今當明星的必要條件時,審美降級也就無法避免。

只不過,香港娛樂圈的「審美」,已經快要突破底線。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娛樂圈發掘明星,除了選美比賽,主要靠星探。

優中選優是規則,顏值氣質是門檻。

正因如此,才有了那個年代層出不窮的高顏值明星。

結果就是,鄭伊健都說自己不夠英俊,要留長頭髮遮擋不足。

黎明也自嘲「長相氣質都很一般」。

周星馳的顏值只能拍喜劇片,李連杰也只能靠一身功夫來征服觀眾。

其實這兩人的顏值,並不低。

那個時期,香港娛樂圈能發展壯大,靠的是大量湧入當地的內地人到影視圈討生活。

這個圈子裡的人口基數大了,形象好氣質佳的人也就多了。

再加上競爭激烈,為了討口飯吃,當年很多演員可謂是拼了命地去拍戲,硬是卷出來一大批不但顏值出眾,實力還過人的演員明星。

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地經濟崛起,兩地的娛樂圈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內地的年輕人,想當偶像明星,肯定不會考慮香港娛樂圈。

而香港娛樂圈老一輩的藝人,都擠破頭往內地發展,年輕人又覺得香港娛樂圈沒什麼發展前途,出力又不討好,吃不了那份苦索性就去不湊這個熱鬧。

一正一反,更是加劇了香港娛樂圈的「審美降級」和「人才斷層」。

圈裡的資本沒辦法,只能用盡手段捧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偶像,來給自己回血。

如此一來,我們就有了這樣的感覺——還沒從「香港娛樂圈好像突然消失了」的錯愕中回過神來,就被「新晉頂流」搞得眼前一黑。

其實就是「遮羞布」被扯掉了而已。

這樣的頂流,也不是一無是處。起碼他們的出現,讓年輕人產生一種「我上我也行」的錯覺,增加了「莫名其妙」的自信。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a1c3a8ea564a4b3c4cfc942a895d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