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磨一劍 窮村大蝶變
——黨建幫扶讓石阡縣甘溪鄉扶堰村優雅轉身
一條條下雨就泥濘不堪的村道,遍布村莊的空心房、裸房、危舊房,經常可見的泛濫垃圾....昔日的石阡縣甘溪鄉扶堰村,交通不便,基礎設施滯後、人居環境差、產業發展水平低,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誰能想到,經過三年的黨建幫扶、攻堅克難,今天的扶堰,不但突圍了貧困,還實現優雅轉身……
2017年,裁體量衣定措施
石阡縣委組織部幹部代飛介紹,他是2017年9月擔任扶堰村第一書記的。踏入村子那一天開始,他便鉚足幹勁要帶領村民闖出一條脫貧新路子。
「扶堰村連片土地主要集中在廖家灣壩上」「高峰、麻灣、半坡三個組處於佛頂山自然保護區緩衝區,整組搬遷到新村,勞動力就業是個問題」這是代飛民情日記第一頁的內容。為了摸清村情民意,制定幫扶措施,代飛每天要走2萬步以上。
代飛僅僅只是組織部幫扶扶堰村幹部中的一個代表。當年,石阡縣按照村的大小,安排3-5名不等的隊員組成駐村工作隊,全脫產住進村裡開展工作,同時安排在單位工作的幹部按照每人幫扶2-3戶貧困戶的原則,組建結對幫扶體系,定期入戶開展工作。
針對扶堰村有人口2400餘人,耕地面積1660畝,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將集中連片土地流轉過來,發展短期產業帶動群眾就業脫貧是扶堰村的當務之急。通過對扶堰村水土、確立了發展以花椒、黃桃、紅香蜜柚為主的長效產業,輔之以苗木苗圃、中藥材頭花蓼種植的短效產業,扶堰村的發展規劃逐步成型。
2018年,合力攻堅拔窮根
2018年,為確保順利脫貧,石阡縣委組建起脫貧攻堅「縣-鄉-村-組」四級作戰體系,合力攻堅。縣委組織部兩次增派幹部到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聯合甘溪鄉幹部共計30人組成扶堰村脫貧攻堅隊。
村要發展,基礎先行。扶堰村攻堅隊從致力攻克基礎設施落後的瓶頸入手,為村裡發展鋪路開道。2018年蓄力完成小溪、文家寨、板凳坡、石板4個組的「組組通」公路共5.021公里;實施了未整組搬遷的12個組的串戶路、聯戶路硬化共4.6公里,實現了組組通硬化路,全年實施了危房改造32戶,完成了「三改一維一化」218戶,新修村辦公樓,新建村級幼兒園,扶堰村的人居環境得到大幅提升,基礎設施面貌煥然一新。
「扶堰村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觀光旅遊的視覺感為出發點,結合遠景、近景的不同選擇產業」時任扶堰村駐村幹部的石阡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鬍奎告訴筆者。
扶堰村結合沿河觀光步道的觀景效果,形成在高速公路沿線及以上種植黃桃、花椒,高速路以下沿觀光步道延伸15米的地方種植八月瓜,15米以外種植紅香蜜柚的產業發展總體布局。共計種植花椒530餘畝,紅香蜜柚12000株近300畝,八月瓜50畝,黃桃600餘畝。通過短期產業的發展,累計帶動扶堰及其鄰村近百名閒散勞動力就業。
如今,扶堰村兩旁的佛頂山、轎頂山上,撂荒土地變廢為寶,兩山新綠滿載希望。
2019年,鞏固提升謀長效
「要建立『扶上馬、送一程』的脫貧後續扶持機制,保持扶貧政策不變、支持力度不減、幫扶隊伍不撤,統籌推進好脫貧攻堅後續工作和鄉村振興的有序銜接」今年七一,石阡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敖華到扶堰村上黨課時講到。
2018年,扶堰村順利脫貧。但脫貧後續工作任務,依舊繁重。村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管理如何長效推進?村裡的環境衛生如何長效保持?這些都是老難題。
扶堰村大良田安置點是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吸納安置村裡搬遷戶總計138戶500餘人。扶堰村結合實際,探索成利新村管委會,管理搬遷點環境衛生、矛盾糾紛方面的問題。通過村民大會選出管委會成員,再通過管委會成員會議選出管委會主任,並從駐村攻堅隊中選派一名國家幹部協助指導新村管理。同時探索制定扶堰新村大良田管理規定,今年3月,《石阡縣甘溪鄉扶堰村大良田安置點管理規定》通過安置點群眾大會表決,正式生效。《規定》由村支兩委聯合發出,從成立管理機構、劃分管理單元、明確工作職責、規範經營管理、維護環境秩序、規費管理使用、落實責任義務、培樹文明新風八個方面對新村的管理制定約束,有效破解了安置點管理難、環境衛生保持難的問題。
據悉,扶堰村為確保貧困戶能夠長效脫貧,率先制定已脫貧戶一戶一鞏固提升計劃,未脫貧戶的一戶一精準脫貧計劃,結合每戶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措施,確保脫貧質量長效保持。
精彩推薦
幫扶一線幹部,我們注重嚴管與厚愛
貴州銅仁:壯大集體經濟路子廣
貴州銅仁:91名獲得全省表彰的優秀第一書記不忘初心堅守一線
貴州銅仁:農村產業革命之碧江老麻塘村的嬗變(六)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銅仁組工」微信號:trswzzb
審核:黃欣 編輯: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