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郭德綱、曹雲金2016年「雲」字風波,兩人對師徒關係有誤讀

2020-01-21     週遊世界電影

馬上要春晚了,說到春晚,不得不提語言類節目。這些年來,語言類節目始終以相聲和小品為主,但是在一段時間裡,顯然相聲在春晚上被嚴重壓制,這個狀況直到後來郭德綱橫空出世。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郭德綱雖然成為了相聲界的絕對「紅人」,可是他卻鮮少登上春晚舞台。這一點郭德綱自己也深有體會,他認為自己之所以不爭取上春晚,更主要的是春晚這個舞台的局限性太大,不太適合他的表演風格,他認為他的舞颱風格,很難在春晚上發揮的淋漓盡致。

其實這個情況曾經也發生在老一代的相聲大師身上,如早年的侯寶林、馬三立,他們作為相聲界的一代宗師,也僅僅在春晚的舞台上各亮相一次,究其原因,他們的理由和郭德綱的解釋異曲同工。不過雖然郭德綱登上春晚的舞台次數有限,但是他的徒弟們卻在春晚的舞台上非常活躍,如近年來非常火的岳雲鵬,他已經確定了會出現在2020年春晚的舞台上。其實在岳雲鵬之前,郭德綱還有一個曾經的徒弟,也是春晚的常客,這個人便是在2016年被郭德綱「逐出師門」的曹雲金。

說起郭德綱和曹雲金這對師徒的關係,非常有話題。因為在2016年的時候,郭德綱重修德雲社家譜,在這個家譜上,郭德綱將曹雲金和何雲偉「逐出了師門」。並且郭德綱還將兩人名字中的「雲」字收回,這個舉動,頗有唐僧趕走孫猴子,還不讓他繼續使用孫悟空名字的意味。郭德綱的這個行為,也直接激化了他和曹雲金之間,本已經僵化的師徒關係。以至於曹雲金髮出6000字長文聲討郭德綱,而郭德綱這邊也不示弱,直接洋洋洒洒回復了一篇7000字的長文,並給文章起了一個《天涯猶在,不訴薄涼》的名字。這兩篇文章,將郭德綱和曹雲金的師徒互懟的輿論,推向了高潮。

當時可謂是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更是看熱鬧。為什麼?因為大家都顧不得去評論個是非了,兩人文章中信息量很大,而且文章的質量也是相當的高。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相聲演員都是語言高手,他們互懟,可不是簡單的相互指責。而是有理有據,有板有眼。這次爭論的核心,是師徒關係究竟為何走向破裂,郭德綱怪曹雲金於2010年,德雲社危難之時,拂袖而去,曹雲金指責郭德綱苛刻徒弟們。這些年來,曹雲金和郭德綱的文章,被網友們反覆地拿出來「觀摩」、「學習」。近日周遊君再看這兩篇文章,發現了其中很有趣的一個端倪。

當年郭德綱和曹雲金的關係之所以鬧得沸沸揚揚,究竟是怎樣的原因呢?現在仔細分析,無非是郭德綱要把曹雲金的「雲字」收走。但是郭德綱這次修家譜,已經是曹雲金離開德雲社有6年之久了,而這個時候,按說是兩個人的關係已經告一段落了,為何郭德綱突然舊事重提呢?原因是郭德綱意識到了曹雲金的種種不好,所以郭德綱要按照相聲界的「規矩」,以自己的師父身份,執行「家法」。

但是曹雲金怎麼解釋兩個人的關係呢?後來他在綜藝節目《吐槽大會》上說,「相比磕過的頭,我更在意簽過的合同」。曹雲金的論點一下子把兩人的關係帶到了一個新的方向上,按說也對,現代社會了,不能以磕頭作為兩人關係的基準。所以究其原因,郭德綱和曹雲金之間的論點,並不是單純的「師徒關係」。我國古代的散文大師韓愈有過一篇關於老師的千古散文,這篇文章的名字便叫做《師說》。在這篇文章中,韓愈著重強調了「師道」,以及對待老師的正確態度,這篇文章創作於唐朝,距今已經上千年,是我國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對師徒關係一次精闢的解讀。

通過《師說》,我們再反觀郭德綱和曹雲金這對師徒,我們會發現,雖然曹雲金在文章中還曾引用過《師說》一文,但是兩人都沒有把握到文章的要義。其實從通篇的文章來看,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兩人的「僱傭關係」、「合作關係」,而非「師徒關係」。何謂「師徒」,首先是曹雲金向郭德綱求教相聲藝術,這是師徒關係,郭德綱將相聲藝術的技巧傳授給曹雲金,這是師徒關係,兩人就相聲這門藝術,而做出的改進,這叫做師徒關係,師徒關係的要義,是對相聲藝術的傳承,是對曹雲金藝術天分的啟迪。

單純的從這點上而言,郭德綱是成功的,即便是在2010年之後,曹雲金已經不在「德雲社」繼續上班,但是曹雲金依然登上了春晚的舞台。這其中肯定少不了郭德綱的栽培,即便是曹雲金的天賦再高,底子再好,沒有郭德綱的指導,曹雲金不會取得這樣的成就。一個好的師父,是徒弟對這門藝術最好的敲門磚。在這點上,必須肯定兩點,首先是郭德綱對於曹雲金的知遇之恩,其次是曹雲金的相聲天賦。兩者就像是冥冥之中的天作之合,是什麼讓兩者結合在一起,是緣分,同時也是兩人共同對於相聲藝術的熱愛。

郭德綱熱愛相聲藝術,所以他在困苦的生活中堅持了下來,終有所成。而後來,當他看到曹雲金時,也很快地發現了曹雲金的相聲天賦,雖然曹雲金後來說郭德綱如何的針對自己。但是從後來曹雲金所取得的事業成就的結果來看,郭德綱針對曹雲金更多的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是真實的態度。因為如果郭德綱真的是針對曹雲金,以他的主觀能動性,他完全有能力阻止曹雲金的異軍突起。所以在教授給曹雲金相聲技巧的過程中,郭德綱對曹雲金和相聲都是有感情的,要不然曹雲金不會取得如此成就。

再說曹雲金對郭德綱的態度,雖然曹雲金口口聲聲聲討郭德綱,但是究其原因還是郭德綱要將曹雲金逐出師門引起的,如果郭德綱的態度沒有如此的堅決,想必曹雲金也不會如此的「絕情」。在曹雲金的文章中,我們明顯能夠感受到他性格中的「要強」和「傲慢」,但是在這些其中夾雜著的,還有各種修辭方法都掩蓋不住的委屈。在曹雲金的內心深處,他是渴望得到郭德綱的認可的,我們試想一下,誰不願意得到師父的認可呢?即便是孫悟空,當他面對菩提老祖和唐僧的訓斥時,不也是帶著同樣的渴望嗎?所以曹雲金在得知自己的「雲」字被收走時的反戈一擊時,他的內心深處還是依然是渴望得到郭德綱的認可的。

所以郭德綱和曹雲金最終討論的問題,更多的並不是師徒關係的問題。就單純的師徒情分而言,郭德綱和曹雲金的關係是成功的,一個好的老師,一個相聲界的一代大師,培養出了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相聲演員。這是值得驕傲的,但是後來兩人的問題有點異化,所謂的異化是兩人對師徒關係的附帶經濟問題的處理方式,有不同的看法。郭德綱認為師父對徒弟的合同,有更靈活的處理方式,而曹雲金則認為,兩人的合同關係應該一是一,二是二,就應該用契約精神來執行。說白了這是兩代人對契約精神的不同理解,也是兩代人對於師徒關係的不同的經濟解讀。

但是古人純潔的師徒關係,僅僅是為了「傳道受業解惑」。不恥於學習,不恥於教授。而不是要在師徒關係上,加上太多的限制,就像《霸王別姬》中,段小樓和程蝶衣的恩師關師父最後為什麼打兩個人,不是因為兩個人沒來看望關師父,不是因為關師父想向兩個人要錢。而是擔心兩個人丟了祖師爺傳下來的本事,是擔心兩個人糟蹋了戲曲藝術。在這點上,郭德綱和曹雲金都沒有重點地討論。

而最後兩人的關係,郭德綱將曹雲金逐出了師門,曹雲金翻出了陳年舊事。這次公開的師徒「開撕」,讓觀眾們重新領略了一次相聲藝術,誠然兩人的語言功底都值得稱道。但是兩人對於師徒之道,對於為師之道,的確是有誤解。在這點上郭德綱有欠缺,做別人的老師,是替祖師爺傳道,沒必要把一個小的問題上升到讓別人改名字。而曹雲金的問題也很明顯,他的文章也太過盛氣凌人,所以兩人的關係才不得已緩和。如果說他換一種姿態去找郭德綱是不是會有另外一個結果呢?畢竟郭德綱是師父,曹雲金是徒弟,這師徒之間,究竟要有個基本的禮數。所以在這次事件中,兩人都算不得恰當、得體,功利心也都太過明顯。

不過我們究竟不是當事人,所以僅僅從問題中看問題,卻不能替他們解決問題,真希望有一天,這對師徒能夠「展顏笑夙願,一笑泯恩仇」,將來也不失為相聲界的一段佳話,流傳千古,供後人瞻仰,大家說,不好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Vdp6W8BjYh_GJGVTxT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