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君王送給妻子9個字,沒有一個愛字,卻深情無比,情侶最愛用

2019-10-30     古典文學與詩詞

在之前的文章中,隱娘總結過「憑一首詩流傳千古的詩人」、「憑一句詩流傳千古的詩人」,但是,你一定沒有聽過,一句情話流傳千古的君王。

在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國君,他寫給妻子的一句話,只有9個字,卻被傳為名句,熱戀中的情侶最愛用這句話。

相信這句話,你也一定聽過,這就是吳越王錢鏐的名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是一句話,出自吳越王給他夫人的一封信。

意思是田間阡陌上的花開了,你可以一邊賞花,一邊慢慢回來,或者小路上的花兒都開了,而我可以慢慢等你回來。形容吳越王期盼夫人早日歸來的急切心情。

許多人會問:錢鏐是誰?沒有聽過這個詩人。

錢鏐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創建者。錢鏐和其他的君主不一樣,他深刻地認識到吳越國的地域狹小、強敵環伺,因此一直以保境安民為主,他不斷尊稱中原王朝為正朔,遣史納貢求庇護。

吳越百姓在吳越王的經營下,無戰亂之苦,經濟繁榮,文士薈萃,人才濟濟,所以,錢鏐是一個令人尊敬的君主。

歷史學家譚其襄先生曾這樣評價他:唐末五代是一個干戈擾攘、四方鼎沸的時代,獨兩浙在錢氏保據之下,晏然無事者垂九十年;兩浙既然是當時唯一的樂土,因而杭州就成了樂土中的天堂。



吳越王錢鏐畫像

錢鏐不僅是一個好君主,還是一個深情的丈夫。

《十國春秋》中記載了「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故事。

錢鏐和妻子莊穆夫人吳氏感情非常之好,吳夫人是臨安人,每天春天,她都會回娘家探望,已經成為定例。

有一年,吳夫人久久未歸,錢鏐就去了一封信,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意思就是說,田野上的花已經都開了,你可以慢慢回來了。

隱娘初讀到這一句時,細細咀嚼,感覺十分美妙。一個人想你,不是直白地說想你,而是用美妙的情境來訴說著無關的事,但是,這無關的事,卻字字都是思念。

據說,當時的人聽到這句話,編成歌謠,不停地傳唱。

這首愛情的歌謠一直在杭州一帶流傳,一直唱到北宋熙寧年間,傳到了大文豪蘇軾的耳中。

有感於錢鏐和吳夫人美好的情感,蘇軾寫了一組《陌上花》,來描述他們的感情。

《陌上花三首》



游九仙山,聞里中兒歌陌上花,父老雲,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宛轉,聽之悽然。而其詞鄙野,為易之雲。



其一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其二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軿來。

若為留得堂堂去,且更從教緩緩回。



其三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

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教緩緩妾還家。

在序言里,蘇軾說,他在杭州游九仙山時,聽到了當地兒歌《陌上花》。鄉親們說:吳越王錢假的妻子每年春天一定回到臨安,錢王派人送信給王妃說:「田間小路上鮮花盛開,你可遲些回來。」

吳人將這些話編成歌兒,所含情思婉轉動人,使人聽了心神悽然,然而它的歌詞比較粗俗、淺陋,因此給它換掉,而成以下三首詩。

第一首對吳人歌《陌上花》事作了概括的敘述。

田間小路上的花兒開了,蝴蝶在花叢中飛呀飛,江山還沒有更改呀,往昔的主人早已更替。經過了幾度春秋,遺民已逐漸老了,出遊的女子長歌著緩緩返歸。

隨著時光的流逝,吳越王朝早已滅亡,吳越王妃也已不復存在,只留下了令人悽然的故事傳說,江山依舊,物是人非。

第二首寫吳越王妃春歸臨安情景。

田間小路上無數花兒爛漫盛開,路上的行人爭相圍觀那彩車駛來。如果要留住這明艷的春花,那就暫且聽從錢王的意見,不要急著返回。

然而,無論是春天還是人的青春年華,都不可能永存長在,因而,「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之類的風流軼事也必然有終結之時。

第三首慨嘆吳越王的去國降宋。

生前的富貴榮華好似草尖上的露珠,死後的風流情感正如那田間小路上的春花。錢王你已眷戀不堪地離杭降宋去了,還要教妻子不急於從陌上歸家。

吳越王及其妃子生前的富貴榮華,猶如草上的露珠,很快就消失了,但其風流餘韻死後仍流傳於《陌上花》的民歌中。前者是短暫的,後者是長久的。

帝王的富貴與吳人無關,而他們的風流軼事、愛情傳奇與普通人的情感有共通之處,所以,關於他們愛情的歌謠一直在杭州一帶流傳。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為何流傳至今?

就是因為這句話契合了人與人之間感情的那一部分,吳越王早已化作歷史的塵煙,可他與妻子的感情卻和這世間所有恩愛夫妻的感情一樣,容易引起共鳴,人人時時引用,時時感慨,故而流傳至今。

這世間所有的江山富貴、宮廷爭鬥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只有真誠真摯的情感,會一直留在人世間,一如吳越王對妻子「可緩緩歸矣」的真情,過了千年,依然打動人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R2OGW4BMH2_cNUgk20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