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邢台十二景及今貌

2019-07-07     丹楓飛雲

邢台市在明清時期建置為順德府,順德府素有『鳶水濱,襄國故都,依山憑險,形勝之鄉』的美譽,向有十二景之說,根據明代萬曆本《順德府志》(李京增補)記載,順德府十二景為:太行疊巘、大陸澄波、堯山聖跡、鵲廟仙跡、百泉鴛水、達活龍湫、郡樓遠眺、古剎春遊、宮牆柏影、雉堞荷香、龍崗霜月、檀台煙雨。其概況詩文及今貌分別如下:

一、太行疊巘

[李京原文] 太行萬里也,自龍門至醫無閭,綿亘萬里,皆太行也。中條、王屋、玄岳、五台,福地洞天,不可勝數。大河北之干龍,東西界之襟帶,控燕、韓、晉、趙、鄭、衛、齊、梁。在順德則屏障西北,近入几案,視他郡為密邇。支頤麗矚,以供朝夕。

詩曰:

迎眸爽氣自西來,紫翠重重次第開。

不盡雲霞時隱見,無窮歲月漫徘徊。

此中是有桃源洞,世上何多灩澦堆。

但得紙驢張果贈,太行朝去暮邢台。

今貌:有邢台峽谷群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景區紫金山、天梯山、天河山、峽谷群、九龍峽、前南峪、雲夢山,還有張果老山、小西天、凌霄山等歷史名山。

二、大陸澄波

[李京原文] 大陸既作,北過洚水,至於大陸。夏禹疏九河,分九州舊跡也。今舊跡雖遷移,澤尚在任縣。近而漳水、滏水、洺水、湡水、氵虒水、洚水、澧水、泜水、泲水,九水匯於此。一名小東湖,一名張家泊。八月,水平萬頃,茫然涵虛混太清矣。詩曰:

汪洋千頃勢何雄,九水同歸一澤中。

波靜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東。

魚龍吞吐爭春雨,鳥雀擎飛向晚風。

明月兼陰楊柳岸,漁舟人唱藕花叢。

今貌:大陸澤國家濕地公園、大陸澤國家泄滯洪區(全國第三),寧晉泊濕地(規劃)

大陸澤,又名巨鹿澤、廣阿澤,位於邢台市任縣、南和縣、巨鹿縣、隆堯縣、寧晉縣、平鄉縣之間,面積原約1500平方公里,古代天下九蔽之一,海河眾多河流水系匯聚於此。明代中期分裂為寧晉泊和大陸澤,大陸澤又稱東湖、張家泊,是任縣八景和順德府十二景之一,現在大陸澤—寧晉泊是中國排名第三的泄滯洪區,可滯納洪水約超過30億立方米。

大陸澤國家濕地公園

大陸澤濕地公園

大陸澤濕地

三、堯山聖跡

堯山,唐山縣之北八里,一名虛無,又名巏山務,又名宣霧。帝堯受封於此,後都山西蒲坂。旄山、孔崗、干言山、臥牛山,堯山內之他山,因山之形,人之重而名之。帝堯廟,尼父祠存焉。京師南行千里,坦途如砥,而徵車召登陟,馬首翠微自堯山始。詩曰:

平原東陸結山崗,靈秀飛來接太行。

日聳豐碑霄漢回,雨收廢寺碧雲涼。

帝堯封邑名還在,尼父停車道未荒。

斗大孤城人世變,時雍非復舊陶唐。

今貌:堯山又名宣務山,位於河北省邢台隆堯縣。山脈包括堯山、宣務山、紅山、茅山、干言山、旄山、孔崗等眾多山峰,山由東北往西南走向,東西廣三里,南北長七八里,海拔200米左右,這一帶是唐侯之故土、堯帝之封地。《十三州志》云:「上有堯祠,俗稱宣務山,謂舜昔宣務焉」。古為唐山八景和順德府十二景之一。唐山縣,隆堯的歷史名稱。

四、鵲廟仙跡

鵲廟,內丘蓬山中,一山形如鵲,有首有尾。春秋時,趙簡子病,秦越人診脈,知七日而悟。簡子神其術,賜越人扁鵲田四萬畝。宋仁宗疾,夢人予藥一粒,自言是秦越人。痊,問履歷,建廟於鵲山,祀封靈應王。歲三月,四方千里祀者,充滿岩谷。廟之西龍騰山太子岩,神僧咒龍,虢太子出家處。詩曰:

巍峨宮闕已千年,劫火曾滅世幾遷。

古柏雖沾新雨露,殘碑猶峙舊山川。

人聲響徹驚三月,神貺通靈落九天。

安得上池明洞水,膏盲痼疾起沉痊。

今貌:國家AAAA級風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扁鵲廟,位於邢台市內丘縣,國家重點文物單位,國家AAAA級風景區,全國面積最大、建築年代最早的扁鵲廟,扁鵲為趙簡子治好病後,為答謝扁鵲,趙簡子便將邢地中丘蓬山4萬畝土地賜封予扁鵲。扁鵲接受了這份賜封,從此便在此居住下來,上山採藥,入鄉巡醫,扁鵲廟始建年代不詳,自漢代時期已經存在。由於扁鵲累受朝封,此祠祀典的規格較高。

五、百泉鴛水

百泉水,即湡水也。《山海經》云:出襄國城南,泉有百孔,故名百泉。上下兩泓,中有徑如鴛鴦背,兩泓如鴛鴦翼,又名鴛水,郡以此名。古今吏邢者,開浚溝渠,築之堤閘,以滋灌溉。邢、沙、南用水之利,大小二十村,田千畝。鹼鹵田為膏腴,中下田供上上賦。詩曰:

泉涌碧沙坑漾深,凈明潤物作甘霖。

雙泓澄澈千家玉,百道流澌萬畝金。

日日有人耕夜月,村村無地不風林。

從來疏鑿歸溝洫,澤被邢襄自古今。

今貌:國家水利風景區、邢台水生態修複試點。

邢台古為百泉之城,「環邢皆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百泉泉群位於邢台城東南部,包括百泉、狗頭泉、黑龍潭、白沙泉、小龍泉、華莊泉、晉祠泉、葫蘆套、和尚泉等十幾組泉群,均匯入七里河,是華北著名冷水泉,80年代後逐漸乾涸,近幾年狗頭泉,百泉曾復涌數次。

鴛水,古代七里河自百泉向下游分南北兩支,稱作鴛水和鴦水,後鴛水逐漸成為主流,故七里河別稱鴛水,其下游名百泉河、順水河,河流發源於邢台西部山區,流入大陸澤,全長95公里,目前邢台七里河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復涌的百泉

六、達活龍湫

氵虒水。《水經》言:在邢州。邢西山水,百脈千流,散而成河,離城三十里伏而不見。非雨集,河常涸也。至城西北五里,湧出水一潭,深不可測,蛟龍潛焉,曰達活泉,氵虒水湧出者,禱雨即應。潭面僅一、二畝,歲大旱不涸,流入城壕衛城,亦可分流灌兩三村田。詩曰:

七十二河涵水靈,廣源流伏涌郊垌。

潭開五畝玻璃鏡,林繞千山翡翠萍。

日麗杏桃花散錦,風吹楊柳絮為平。

有時雷雨黃昏夜,夜驚蟄龍出野汀。

今貌:河北省五星級公園。

達活泉公園,位於河北省邢台市橋西區西北,占地面積上千畝,是河北省5星級公園之一,並榮膺省「十佳公園」稱號。 達活泉原 為一水池,周百步,深丈許,泉水晶瑩碧透,一望見底,水量大時,主泉似開鍋之水,翻華鬥豔,銀花沸騰,無數水泉,猶如玉盤行珠,滾流不息。後趙時期,佛圖澄敕龍取水於此,北宋咸平年間(公元998-1003),邢州刺史柳開浚,曾在此建亭植柳,加工修飾,遂使達活泉成為一郡之勝。公園內建有郭守敬紀念館。

七、郡樓遠眺

郡城內有樓焉,高十餘丈,俯視城內外,望十五里遠。西山爽氣,入窗牖欄楯間,日夕萬家煙火,如縷如織。城南七里河如帶,百泉、達活泉如雨落星灣。鼓鍾其上報晨昏,為郡譙樓。進府署由樓下行。建自唐宋。詩曰:

百尺麗譙不記年,千家燈火夕陽天。

登臨平訝乾坤合,蕩漾低看日月懸。

簾卷行山來暮景,窗開陸澤起寒煙。

鐘聲報漏仍高望,夜氣蒼茫北斗邊。

今貌:河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省級歷史文化街區、邢台城市原點。

清風樓,位於河北省邢台市橋東區,府前南街北端,原順德府衙南。始建於唐代,元代時期被譽為四大名樓之一,後損於兵火,明朝憲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順德知府黎光亨進行修復。重建後的清風樓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為重檐歇山式結構,樓高7丈余,下面磚石築台,上面斗拱飛檐,氣宇軒昂,莊嚴雄偉。清風樓為河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邢台市的城市原點所在,知府黎光亨修建此樓,旨在宣揚清廉的政風,其標榜:「皇風清穆,來自帝側,我先宣之,播於八極」,「清風樓」一名即因此而得。

八、古剎春遊

東開元寺,創自唐。萬安和尚闡揚佛教,建木浮圖,高五十丈,中可容數千人。金元時,火焚其頂,又鏟其腹,存其足,尚存八九丈。明初,因其基,覆以琉璃瓦,如五瓣蓮,名五華殿。柏數十株,合抱圍。正月十六日,販農器者雲集成市。合邑之鄉民之力農者,爭售其器,亦有婦女游,竟日而罷。詩曰:

大剎開元自昔稱,琳宮紺宇尚層層。

此時象教終難問,舊日浮圖不可登。

鍾閣雲深龍護寺,香台地古佛留僧。

嬉春四遠人成市,柏子庭前鼠咬藤。

今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省五星級廣場、河北重點宗教活動場所。

開元寺,又名大開元寺、東大寺,唐開元年間賜名開元寺,元代忽必烈賜名大開元寺,為歷代名剎,是禪宗二祖的傳缽之地和禪宗七祖神會大師的駐錫之地,曹洞宗的祖庭之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宮牆柏影

順德府儒學,南北長二百三十一步,東西廣一百一十一步,殿廡弘敞,宮牆崇峻。古柏數百株,霜皮溜雨,黛色參天,童童曲曲,皆唐宋間物。形勝甲天下,日月麗影,印拂階墀,如篩金瀝玉,風動聲清遠,裊裊似鸞鳳鳴經,行其下,起人仰止敬肅,爽朗暢悅。詩曰:

宮牆古柏碧森森,培植千年雨露深。

泮水滋成蒼秀色,芹香熏老歲寒心。

講堂照日雲流砌,書閣凌空月滿林。

天際笙簧風細細,諸生弦誦和歌吟。

今貌:河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邢台市春秋季祭孔聖地、漢服活動基地

順德府文廟原位於邢台市橋東區,後經國家文物部門批准,整體移建於達活泉公園內,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代,大成殿內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塑像和孔子聖跡圖36幅彩繪,是邢台市祭孔的聖地。順德府文廟是河北省冀南地區唯一留存的府級文廟,大成殿是河北省單體建築規模最大的文廟建築。

十、雉堞荷香

郡城高堅,池復深闊,女牆分列,箭樓威壯。四門門四重,左出右入,他郡無也。池種蓮,東北最多。開時如散妙蓮花,如眾香國,池如香水海。北門外舊時有亭,曰君子亭。金大定間修後,改曰柳溪亭。為遊憩玩賞勝地。今廢址仍存,蓮香尚在人心目。詩曰:

四圍楊柳繞城堤,池內荷花開放齊。

露滴珍珠擎翠盎,風飄絳縞落青泥。

人游洛浦情偏盪,酒載蘭陵醉欲迷。

玩賞流連歸去晚,戍樓角動月明西。

今貌:邢台市遊園(柳溪園)、邢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城牆)。

邢台城牆高3丈6尺,石基一丈,磚面高3丈5尺,厚6丈有餘,素有順德府好城牆之譽。在邢台城北門外,由發源於達活泉、白沙泉等泉的牛尾河、小黃河、護城河、圍寨河等河溪,匯聚於此形成的河渠交錯、垂柳成蔭的水鄉澤國。這裡有戰國豫讓橋和唐代柳公權的碑刻而聞名。金大定年間(約公元1184年)邢州刺史在此挖池塘,築長廊,建亭台(柳公亭,別稱柳溪亭、君子亭),養魚植柳,形成了「清水魚躍、風飄花香」的歷史名勝。元代太保劉秉忠《柳溪亭》詩曰:

亭前桃李水邊樓,與客攜壺慰倦遊。

眼底誰知花嫵媚,人間惟有酒風流。

情元易感千年任,愁不難消一醉休。

傳與京華美年少,莫將白髮博封侯。

明代詩人王鴻儒對柳溪亭詩曰:

溪亭臨水面高城,楊柳芙蓉綠映紅。

遙想使君來游賞,沸天鼓吹月明中。

此處垂柳成林,蘆葦、荷花、香氣四溢,河流銀花飛濺的美景勝地,水磨旋轉,鯉魚跳躍,鵝鴨遨遊,漁翁捕撈的優美畫面,與巍峨高聳的古城牆交相輝映,月明之夜、燈火璀璨,城牆倒影水中,隨水波晃動。為古邢台八景和順德府十二景之一。

十一、龍崗霜月

龍崗,西城外城西北隅起,西南隅止,長五里,高五丈。厚二丈許,土龍也。如繩如帶,如龍如蛇,後周以此名縣。無林木蔽,少農牧踐。八、九月,霜月凝空,城頭下瞰,蜿蜒蠕蠕,似動似走,似起似臥,有五色雲護之。元儒董朴結廬其傍,講周、程、張、朱之學教士,隱居五十年,號龍崗先生。詩曰:

鬱鬱蔥蔥五里長,城頭遠眺小平崗。

曉風浮動黃如霧,夜月輕微淡似霜。

高不居村分土聚,逶迤近郭護金湯。

迴旋龍脈饒形勝,北拱皇都控大荒。

今貌:土龍崗已經剷平不存,此殘碑可懷念。

十二、檀台煙雨

順德,信都也,即邢侯國城,為臥牛城。首西南昂然,尾東北伏然。牛首下有石如柱,立土中數丈,不得根,名栓牛石。地多榆、柳、槐、棗,蒙密蓊蔚,雜果樹更伙。巋然土丘,相傳戰國時,趙成侯都邢,魏獻「榮椽」,因築檀台,以朝諸侯。今煙雨之朝,林莽中猶見台也。詩曰:

高台原在此邢州,不見榮椽空土丘。

衰草淒淒迷故址,荒林莽莽盡耕疇。

淡雲疏雨流霜月,穴免棲狐臥喘牛。

感慨西風憑弔者,誰人能說趙成侯。

今貌:邢台市不可移動文物遺址,地標性文化遺址點。府衙西北側,明清時期為順德府遊園,現規劃為街角公園—古檀台公園。

《登邢台》

明代·李攀龍

郡齋西北有邢台,落日登臨醉眼開。

春樹萬家漳水上,白雲千載太行來。

孤城自老風塵色,傲吏終慚岳牧才。

便覺舊遊非浪跡,至今鴻雁薊門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OG7BmwBmyVoG_1Z0mn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