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周歲的寶寶還要不要喂奶?母乳喂養三年的媽媽告訴你答案

2019-06-02     亦君說書

女兒上小學了,健康活潑,個子高,抵抗力好,很少有人知道四年前這個小姑娘還在吃奶。每次班裡遇到流行各種感冒、猩紅熱的時候她都能「倖免」。每當別人得知這孩子吃奶吃到三歲時,都要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再配上三個字「怪不得」。我總是笑而不語。尤記得從1歲到3歲那段時間,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可以斷奶了」,「母乳沒營養」,「孩子吃奶就不好好吃飯了」諸如此類的話。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非常理解來自於一歲以上寶寶要堅持母乳有多麼困難,在此將通過積累的各種權威母乳科普知識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歷,給還在堅持母乳的大齡寶寶的媽媽們一點支持和鼓勵,告訴你們周歲以上寶寶母乳的益處以及媽媽該如何愉快而優雅地和大寶寶共度珍貴的母乳時光。

一歲以後的寶貝堅持母乳喂養的益處

1、母乳中蘊含豐富的營養成分

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國際母乳協會給出的建議都是建議全母乳喂養至寶寶六個月,之後逐漸添加輔食。兩大國際組織都建議媽媽至少母乳喂養至兩周歲。寶寶周歲以後,無需懷疑母乳的營養成分會比不上配方奶。首先所有的配方奶都標明「second best but good enough」,意思是雖然是第二好,但也足夠好了。那第一好的是啥?母乳!目前沒有哪個品牌的配方奶敢號稱自己勝過母乳。

其次,媽媽每天吃的是什麼?而牛吃的又是什麼?牛產的奶憑啥跟媽媽的奶比?這雖然是一句玩笑,但話糙理不糙。配方奶的成分都是從牛乳中提取的,許多人勸母乳媽媽斷奶以後改給孩子喝配方奶。而配方奶喝到三、四歲的寶寶都比比皆是,卻幾乎沒有人質疑過配方奶的營養成分。

美國科研機構研究結果顯示,母乳中營養成分超過300種,配方奶中僅為60多種。此外母乳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利用率更高,能更好地被吸收,尤其是鐵、鋅、鈣,其中鐵的吸收率為50%-75%,遠高於配方奶5%-10%的吸收率。此外,母乳中還有比配方奶更多含量的硒(抗氧化劑),這是人體所必須的,能提高免疫力的微量元素。

2、母乳能促進寶寶的心理發育

對於一歲以上從爬行動物進化到直立行走的寶寶來說,探究世界是極有樂趣的,但同時也充斥著挫折感。孩子的能力外延擴大了,他能做到許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但很快又會發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更多。認知和情緒的發展跟不上旺盛的好奇心,寶寶會產生極大的挫敗感。這個時候母乳就是天然的安慰劑,能迅速讓寶寶獲得安慰,得到安全感,情緒也會更為穩定。

我記得女兒會走路後經常摔跤,但她很少哭,一開始還會來找我吃奶尋求安慰。漸漸地,她發現摔跤根本不算啥,基本上摔倒都能夠爬起來繼續走。這是因為母乳的安撫作用給她建立了良性的情緒迴路,她不會一受挫就依賴大哭來宣洩情緒。

母乳甚至能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根據發展心理學理論,這一階段孩子的自主意識漸漸萌芽,產生了客體永久性概念。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和母親不是一體的,凡事都想自己來,通過說「不」來體會對自己的掌控感。但2歲的孩子內心又害怕和媽媽分離,因為他離開了媽媽沒法生存。

母乳的作用就是讓孩子獲得安全感。他可以說不,也可以自己玩耍。寶寶在吮吸母乳的時候能體會到,和媽媽分離只是暫時的,母乳可以把母子重新聯結起來,讓孩子獲得對親子關係的掌控感。所以我女兒在度過「terrible two」的時候非常順利。

3、母乳喂養能增強寶寶抵抗力,即使生病也不怕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的報告中指出,母乳喂養可以降低寶寶發生下呼吸道感染風險72%。發生中耳炎風險23%,並且降低嬰幼兒發生濕疹風險38%,哮喘風險32%。母乳在6個月後仍然具有幫助寶寶提高抵抗力的作用。母乳中的a-乳清蛋白、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乳鐵蛋白、溶菌酶、乳脂肪球等,還有免疫球蛋白、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白細胞、巨噬細胞等等,都具有促進和調節寶寶免疫力的作用。

科研人員發現母乳媽媽在感冒後乳汁顏色會變成像初乳一樣的淡黃色,這是因為媽媽將自身對感冒病毒的抵抗力傳給了寶寶。人體的神奇可見一斑。

我自己對母乳對孩子生病時的幫助也印象深刻。女兒在1歲多發了幼兒急疹,高燒4天不退,胃口極差,啥也不想吃。醫生讓孩子多喝水降低體溫,寶寶就是不肯喝,水杯打翻兩次。一家人都著急上火。好在娃對於母乳是不抗拒的。這幾天她除了喝過一點白粥,就只有吃母乳。我為了多「產」一點母乳,自己不停地喝水。後來幼兒急疹順利度過,母乳量倒是意外地上去了。

4、母乳時間越久媽媽得乳腺癌的機率明顯下降

母乳中的生長抑素能降低母親罹患乳腺癌的機率。英國醫學科學家研究結果指出,母乳喂養嬰兒的時間越長,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機率就越小,平均可以降低4.3%-7%的機率。

除了以上3點外,長時間的母乳喂養還能使增進母嬰關係。不但寶寶會和媽媽更親密,分泌母乳所必須的催產素,也會讓媽媽從生理上對寶寶產生更多的母愛,對哭鬧的寶貝容忍度也更高。

那麼對於1周歲以上的大寶寶,媽媽要如何愉快、優雅地將母乳進行到底呢?

1、不要把母乳和輔食對立起來

許多新手媽媽第一次對母乳產生動搖,往往是從寶寶不肯好好吃輔食開始的。其實母乳和輔食是完全不衝突的。寶寶食慾不佳,原因有很多,換季、出牙、腸胃不舒服、脹氣都有可能。將寶寶不肯好好吃輔食歸咎於母乳顯然是不公平的。事實上,許多媽媽禁不住勸,離乳斷奶後會發現寶寶的胃口並沒有因此變得好起來,反而沒了母乳,孩子還是什麼都不想吃才更棘手。

母乳和輔食是互相補充的關係。在寶寶胃口不好的時候,母乳因為不但有補充營養的功能還具有心理安慰的功能,更容易讓寶寶接受,可以讓寶寶在特殊階段得到營養的補充。

2、靈活哺乳,不在外面哺乳

寶寶逐漸大了,吃母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需求。這時媽媽可以引導寶貝不在人前和外面哺乳。媽媽可以告訴寶寶,媽媽在外面喂奶會感到害羞,喂奶是媽媽和寶寶兩個人的小秘密,不可以給陌生人看見。

給大齡寶寶喂奶,對母乳媽媽也是一件有壓力的事情。許多素不相識的路人都會瞬間變身專家,熱心地告訴你母乳已經和水沒有區別了。和寶寶商量好,不在人前母乳,可以大幅度減輕媽媽的負擔,將母乳愉快地堅持到底。

至於要不要吃夜奶,媽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如果白天工作辛苦,晚上夜醒影響睡眠,可以慢慢地將夜奶斷了。如果白天有機會補眠,或者孩子離了夜奶入睡困難,那麼堅持夜奶也無妨。

3、上班的媽媽不要背奶

一歲以後,職場的母乳媽媽不需要在上班的時候辛苦擠奶了。擠奶一方面比較辛苦,一周歲之後還要背奶也會令公司的同事為之側目。另一方面頻繁使用擠奶器也增加了乳腺受損的可能性。

對於寶寶一歲以後的職場媽媽,每天下班後與早上上班前喂,周末則沒有限制。這樣看起來好像乳量會很少,但其實能夠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滿周歲後,母乳就不再是主食了,不用過於糾結母乳量的多少,寶寶如果身體需要,他會主動加餐的(比如生病的時候)。如果真的漸漸斷了,也屬於自然離乳。而且人體有平衡能力,周末兩天親密接觸實際上相當於追奶了,能維持住奶量在一定水平上。

大齡寶寶母乳唯一需要背奶的情況,是當媽媽要出差超過3天,為了維持不斷,可以每天擠1-2次奶,這樣有利於和寶寶見面後追奶。

最後,能夠自然離乳的寶寶是最幸福的。母乳喂養是媽媽和寶寶兩個人的事情,無論是媽媽選擇斷奶還是不斷奶都是值得尊重的。對於還沒斷奶的大齡寶寶的媽媽,衷心地祝福你們,哺乳期是寶寶一生和媽媽聯繫最緊密的階段,且喂且珍惜。

1歲以上寶寶吃母乳是有很多益處的,媽媽也不要把哺乳視為一種負擔,可以儘量根據自己的時間靈活地掌控喂奶時機,不需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尷尬地哺乳。總之,哺乳是一件愉悅的事,作為一個寶寶離乳多年的媽媽,至今回想起來還會懷念那段珍貴的時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O5QGGwBmyVoG_1Z2o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