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故事告訴你:做生意,懂得「人棄我取,人取我與」,賺錢不難

2019-11-03   賺錢做生意

做生意,悟透老祖宗留下的這一天規,做別人不做的生意,賺錢不難。這條天規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原文為:「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強調的是商人以廉價收買滯銷物品,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後來也延伸為生意場上,要能做別人不做的生意,也就是爆冷門、燒冷灶,做別人不願做、不敢做乃至不屑做的生意,如此,往往能收到奇效。以下分享的一個故事就會告訴你:做生意,懂得「人棄我取,人取我與」,賺錢不難。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舊上海有著「上海灘奇蹟之王」之稱的銀行家周雲光。周雲光善於抓住不是機會的機會來創造生意場上奇蹟,對「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這條天規琢磨的非常透。

周雲光的上海銀行(並非如今的上海銀行)是在極為險惡和動盪的大環境中創立的,創立伊始,就面臨外商銀行和傳統錢莊兩大國際和國內金融集團的夾擊。當時的上海租界內外,外國銀行林立,美國的花旗、匯興,法國的東方匯理,英國的滙豐、麥加利,等等,都是實力異常雄厚的金融財團。外商銀行實力雄厚力,根本看不起中國的銀行,認為「中國的銀行是不可能辦好的」,周雲光的上海銀行自然沒有被其放在眼中,都認為上海銀行的倒閉是遲早的事情。此外,國內金融市場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僅在上海,就有齊豐、同康、源康、慶富等實力超群的大錢莊。在複雜交錯的金融市場上,錢莊儼然以僅次於外商銀行自居。

周雲光心知肚明,新生的上海銀行既無強大政治勢力,又無雄厚經濟基礎,首要的任務是站穩腳跟,而要想站穩腳跟,除了在服務質量和內部經營上下功夫,還要建立起自己的經營優勢。

眼光敏銳的周雲光在長期的商業實踐中發現,外商銀行和國內錢莊更加注重吸納大戶存款,而對小額存款頗為輕視,正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好機會。於是,周雲光就以此為突破口,緊抓小額存款,將其當作上海銀行能否站穩腳跟的關鍵,提出「人爭近利,我圖遠功,人厭細微,我寧繁瑣」的經營方針。

老上海照片

上海銀行特別標出「儲蓄」字樣,非常明顯地表示自家銀行「以提倡儲蓄、發展商業為本」。為了吸引小額存款,周雲光別出心裁率先提出「一元開戶」,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元錢,就可以在上海銀行開戶。「一元開戶」是針對上海的廣大市民階層專門設立的,因此,在當時中國金融界是前所未聞的新鮮事,這件事在上海金融界一時引為笑談,認為有失一個銀行的身份。甚至,就連老百姓也難以相信,當時,有一個顧客聽說後決定親自去試一試,他拿上150元錢,要求辦理150個戶頭的存摺。上海銀行當即滿足了他的要求,很快為他開立了150個戶頭。消息傳出,許多小有積蓄的人紛紛登門,一下子便打開了儲蓄業務的局面。

由於符合廣大消費者的心理和經濟利益。「一元開戶」很快受到城市中下層市民的普遍歡迎,那些低收入的教師、公職人員、家庭主婦、自由職業者以及部分小商人和手工業主,爭先恐後,紛紛將平時勞動收入及個人所得存人上海銀行。這項在創辦初期遭到銀行業同行們譏笑的創舉,一時間大獲成功,風靡整個上海灘。以至於後來竟被上海各大銀行相仿效,就連像中國銀行這樣官辦的國家銀行也放下了面子,積極提倡這種業務。

「一元開戶」的成功使周雲光在創造了一個神話,迅速成為人們街頭巷議的人物。人們由衷地佩服周雲光的精明和眼光。在「一元開戶」打開儲蓄局面後,周雲光並沒有滿足,他又乘勝追擊,採取了上門服務的辦法,親自率領銀行員工到各大專院校開辦學生儲蓄、教育儲蓄……這些方便顧客的措施在上海灘無疑是空前的,在當時極富開創性,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上海銀行不僅站穩了腳跟,而且有獨領風騷之勢。

老上海照片

能在冒險家的樂園——舊上海的金融界創出這樣的局面,周雲光自有一份過人的能力,除了個人的奮鬥、際遇、個人魅力、社交能力外,其經營上善於取捨,懂得「人棄我取,人取我與」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這也是生意人非常值得學習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