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屠夫又火了,賣豬肉20年身價過億:別說讀書沒用,那是你沒用

2019-12-01     初中物理化學

時隔20年,「北大屠夫」陸步軒再次衝上微博熱搜。



陸步軒,如今壹號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1999年,北大畢業的陸步軒因生意失敗開始賣豬肉,2003年,一則關於「北大才子回家賣豬肉」的新聞,火遍大江南北,眾人紛紛指責:一個如此高等學歷的人回家賣豬肉就是對資源的浪費。他曾道歉:「我給母校抹了黑。」


後來,他和學長一起創立品牌賣生鮮,去年銷售額18億。今年他通宵達旦備戰雙11,他感慨:「讀書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讀書能改變思維。」




高考文科狀元,北大才子,1980年代的天之驕子。這樣的介紹,人們眼前浮現的應該是儒雅的教授,穩重的官員或者是精明的成功商人。然而,陸步軒都不是。

他只是一個屠夫,一個賣豬肉的,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19歲時以高分獲得了長安區的文科狀元,順利進入北大中文系。



然而命運並沒有給他一帆風順的人生,把他高高捧起之後,又狠狠砸下!

1989年,陸步軒從北大中文系畢業後,被分配到長安縣的柴油機場工作。由於地方小,人際關係複雜,陸步軒的事業發展並不順利。他曾經先後做過多種職業,開過化工廠,也做過不少小生意。

陸文軒迷茫過,消沉過,但他沒有墮落。80年代能夠進入柴油機廠工作是很多人做夢都不敢想的,陸步軒被分配到了家鄉長安區的柴油機廠工作,但是不甘心一輩子在體制內工作的他不久就辭職不幹了。他操起了殺豬刀,開始了殺豬剁肉的買賣,開始轉型從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大才子到了農貿市場的小販。



當時,正值下海經商的火熱浪潮期,很多公務人員辭去了穩定的工作,下海打拚新天地,甚至有不少人後來成為了業界的大佬,如王石、潘石屹等。陸步軒也是期中之一。


陸步軒的下海經歷並不順利,他先後嘗試了多種職業均以失敗告終,最後索性賣起了豬肉,但是這位文人出身的「屠夫」好像在這個行業中不太適應碰了不少的壁,2000年以後,他租房子開起了肉店,起早貪黑累死累活的拚命賺錢,但是忙來忙去一年到頭來並沒有攢下多少錢,這讓陸步軒很沮喪。


但是到了2003年突然國內的很多媒體以《北大畢業生長安賣肉》為題對陸步軒的事情進行報道,想不到的是,陸步軒還憑此火了起來,而且一發不可收。


柴靜曾經對他有個專訪,問他希望自己以後能做什麼。陸步軒說,現在不敢說,命運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裡。



陸步軒也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從事屠夫這個行業,他內心一直渴望從事學術類的工作。即使是社會褒獎他,他仍然感到自卑。


因為當屠夫並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一個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樣可以做,當一個人在年輕時代花了多年時間接受專業訓練之後,再去殺豬賣肉,對知識和智力都是一種浪費。


他甚至在書里寫,如果認為北大學生賣肉完全正常的話,為什麼不在北大開設屠夫系,內設屠宰專業、拔毛專業、剔皮剁骨專業,那樣賣起肉來豈不更專業?


不過在這個最黑暗的時期,陸步軒卻把賣豬肉這件事做到了「北大水準」。他從來不賣注水肉,一個檔口他能賣出十二頭豬。



即使陸步軒覺得自卑,感到絕望,在這樣的日子裡,他依然是認真的對待他的生活,他的生意。在豬肉生意之外,他也筆耕不輟,還寫了一本《屠夫看世界》。


人生,最不能放棄的,是不斷的自我成長。


即使你是賣豬肉的屠夫,只要你永遠不丟失奔跑的心,只要你腰上的劍磨鋒利了,你就有成為牛人的希望。



在陸步軒賣豬肉的同時,有一個和他極為相似的人,正在遠方注視著他,並向他伸出手來。他就是陳生!


陳生是陸步軒的師兄,1984年從北京大學畢業,被分配至廣州市委辦公廳。



然而不到幾年時間,不安現狀的他在眾人的反對聲中毅然辭職下海,擺地攤、種菜、做房地產、賣酒和飲料,成為了一名商人。


真正讓陳生和豬肉聯繫在一起,是媒體曝光陸步軒以後。陳生決定和陸步軒聯手賣肉,做符合高端豬肉需求的品牌豬肉。


陳生和陸步軒自己養豬、自己賣豬。



陸步軒憑著自己多年屠夫的經驗,和陳生合夥開辦了培訓職業屠夫的屠夫學校,他自己編寫講義《豬肉營銷學》並親自授課,填補了屠夫專業學校和專業教材的空白。


學校越做越大,每年,「壹號土豬」都會招聘應屆大學生,經「屠夫學校」40天培訓,學習豬肉分割、銷售技巧、服務禮儀、烹飪等,再前往檔口工作。


此外,他還結合自己當屠夫的經歷,寫出了不少屠夫學校的教材。



2015年,兩人聯手打造的壹號土豬銷量超過10億,在國內成為響亮的土豬肉品牌。


那些命運給他的磨難非但沒有壓垮他,反而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財富,成了他的立身之本。


陸步軒再也沒有自卑感了,他說了:將賣豬肉做到極致,「應該也不算給母校丟人了」。


2016年,北大屠夫又出手了!


陸步軒再次起飛!趕上了網際網路的大潮,壹號土豬在網上銷售,成為了第一個「出欄」面向大眾消費者的網際網路+豬肉品牌。


這次,陸步軒要把豬肉拿到網上賣,做北大屠夫該做的事情!



這一年,陸步軒50歲,他終於完成了自己的逆襲,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的陸步軒自信從容,他想得更多的是抓住網際網路時代的機遇。


50歲的陸步軒,已經從「抹了黑」的羞愧,變成「不丟人」的激情;從曾經的「天之驕子」到今天的「屠夫大王」,這樣的人生,充滿了成長的正能量,在京12家店鋪的「大排場」,更是引來眾人駐足喝彩。


人的一生很漫長,站在人生的某個特別的位置上,我們常常會自我懷疑,是不是這輩子就要這樣庸碌地過下去?


有些人由此死心度日。但陸步軒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這個時代,更多的人選擇了挑戰自己、完美逆襲。


北大對陸步軒的人生影響大致有三個:



1、做事的態度,無論做什麼都要做到北大標準,哪怕殺豬也要殺出北大標準。


2、你的高度決定你的圈子,陳生願意找陸步軒合作是因為他們是校友。你是北大畢業的,你擁有北京大學的資源,你校友都是北京大學畢業的,他們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如果你是普通高中畢業的你朋友就都是普通高中的。圈子不一樣影響不一樣。暴發戶的圈子都是暴發戶,博士的圈子就都是研究生博士,就是這個道理。


3、普通人殺豬,每天就是殺豬,因為我們祖祖輩輩都是這樣過來的,不需要改動。但你當你讀書多了你會發現,原來我還可以做企業,做品牌。因為人的眼界不一樣,小時候覺得泡麵最好吃了,長大了卻對泡麵提不起興趣了。眼界高的人善於利用各種資源來擴大自己的產業。


在讀書無用論日囂塵上的時代,「北大學子賣豬肉」無疑是很好的反面教材。學習好有什麼用?北大學子還不是去賣豬肉?陳生、陸步軒本是個例,卻被人們無限放大。不得不說,在那幾年,這兩位高材生確實給北大「丟了臉」。


一般說讀書沒用的人有兩類:


第一類是沒讀過書的人,他們看問題眼光不夠長遠。他們可能抓住國家發展機會賺了一筆。他們就會說,你看一個大學生還不是在打工,工資還沒有我高。三姑六婆最喜歡就是舉這種例子,你看隔壁家小王,初中畢業現在都買車買房了。你怎麼還在讀大學呀?讓我們看看國內首富都是什麼學歷的。



他們舉的這些例子,其實是「倖存者偏差」,他們忽略了基數問題。打個比方:現在有100萬人大學畢業,有一個去撿破爛。被新聞報道。他們看到新聞後就會想,讀了大學出來不還是撿破爛嗎,根本沒用。但是如果新聞播報一個小伙子小學畢業,創業成功,身價百萬,他們就又按捺不住了。別人不讀書不是一樣賺了大錢嗎?由此得出讀書根本沒用這個結論,他沒想到大學生除了1個其他所有人都過得很好。


第二類人很簡單,讀了書但是沒賺到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看了黃金屋卻沒找到,由此他得出一條結論:讀書都是騙人的!在這個年代拼爹比讀書有用多了。



這一類人「寒門貴子」占得比較多,現在農村父母辛苦種田供他讀大學。大家都只看到了一個大學生上個大學好花錢呀,大學畢業後如果沒找到好工作壓力就會特別大。村裡人就會指指點點看那個大學生有什麼用,讀大學就是浪費錢。有些人看到的只有眼前的利益,什麼有用,去種田,春種秋收,那個是實在看得到了。讀書學知識是看不到了。


社會本來沒有絕對的公平,讀書是為了讓你生活過得更好。但是你真的都理解書裡面東西嗎?可以付諸實踐嗎,很多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天道不公。其實肚子裡面根本沒有多少墨水。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可是改變多少也要看你自己。只學了點皮毛然後怪讀書沒有用,這就不是為什麼很多讀過書的人也說讀書沒用,自己沒有認真學就別怪讀書沒用了。



北大,向來「牛人怪才」多。北大83級碩士王青松,選擇深山隱居30年;北大數學天才柳智宇,放棄麻省理工全額獎學金出家龍泉寺。像陳生、陸步軒一樣的北大學子還有很多,他們有的在賣水果,比如劉統一;有的在賣米粉,比如張天一。


只是,我們絕不能嘲笑他們,因為他們都是有志之人。人活一世,開心就好,能夠追尋自己夢想者,值得尊敬。這兩位讓北大「丟臉」的豬肉佬,帶給我們太多思考。




來源:Lens雜誌(ID:Lensmagazine)、我愛學習俱樂部(ID:ILSClub)等,由高中生家長群(ID:xxggjzq)編輯整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Cr1v24BMH2_cNUg76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