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穿不炒

2019-10-26     中國金融信息網

來源:新華網思客(ID:sikexh)

從限量鞋款到盲盒、手辦、樂高積木再到lo裙(洛麗塔風格裙)、漢服……最近一段時間,一些代表著「個性消費」的商品逐漸失去了它原本應有的功能性,搖身一變成為被炒作的「社交貨幣」。

萬物皆可炒?

部分個性化商品的消費者人群畫像。

數據來源:毒app、泡泡瑪特、天貓

隨著潮流文化、個性化商品收藏者增多,相應的二手交易也越來越多。在二手交易平台閒魚上,過去一年有30萬人進行了盲盒交易。商品交易平台也更加細分化,如有的擅長鑑別真假,有的為消費者提供交易指數。

二手交易平台StockX為球鞋交易提供的「三大鞋指」。

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吸引投機者「聞風而動」。他們通過操縱體量較小的商品市場,有意抬高市場價格以獲取超額利潤。「球鞋一面牆,堪比一套房」、「炒盲盒賺首付」、「買到轉手就賺了600%」的造富「神話」讓市場越來越瘋狂,「炒貨」行為也受到網民關注

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據云圖分析平台

網民說,「萬物皆可炒」的瘋狂和火爆不僅抬高了商品價格,更充滿了風險和套路,只有理性消費才能避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那些「坑」,真正滿足個人愛好、彰顯個性。

「炒貨」市場不能野蠻生長

企業不應讓「飢餓營銷」推波助瀾。限量版球鞋、隱藏款盲盒、絕版漢服,這些企業常見的「飢餓營銷」策略與當前市場的哄搶效應常常捆綁在一起,品牌背書又讓不少消費者對商品的稀缺性深信不疑。網民認為,企業要對混亂無序的「二級市場」狂歡保持清醒,既要避免「鐵桿粉絲」的失望不滿和暴利催生的盜版「反噬」企業發展,更要擔起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的社會責任,不應助推「二級市場」的野蠻生長。

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據云圖分析平台

幻想「一夜暴富」的浮躁之風不可取。不少參與「炒貨者」把這些商品當作優質的投資渠道,有網民總結出這些被「炒」的商品的共同特性:它們雖不是資產,卻可以量化價格、有一定稀缺性,還可以通過提供流通性的平台從中獲取暴利,使價格一定程度上偏離價值。但這些工業化產品的保值空間本就極其有限,一旦這些商品被大批量流水線生產,或者被仿冒,普通參與者就很可能被投機資本「收割」。

當心「炒貨」成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近日提醒,「炒鞋熱」背後可能存在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槓桿服務更助長了金融風險。一旦大資本離場,炒鞋市場風向轉變,就有虛假繁榮的泡沫破滅的可能。

我們需要多一些理性,多一些量力而行。非理性的消費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炒鞋市場的火爆。一些消費者為了滿足虛榮心,追趕潮流、盲目跟風購買商品;為了裝「富翁」,不計成本地讓自己成了「負翁」。這樣的消費觀念並不能讓自己「有面子」,反而可能「打腫臉充胖子」,給自己找不痛快。

近日毒app發布的「鞋穿不炒」倡議書。

總之,只有回歸初心、以人為本,把潮流文化留給真正喜歡它的人,讓「鞋穿不炒」、「娃玩不炒」成為消費者的共識,才能構建起健康、理性的消費市場和交易環境,大家能更輕鬆愉悅地「買買買」。

微信編輯:趙鼎

監製:蔣春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AGGCm4BMH2_cNUgGF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