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前三季度穩健增長:CRDMO驅動持續增長的商業模式不斷得到驗證

2023-11-01     科訊天下

原標題:藥明康德前三季度穩健增長:CRDMO驅動持續增長的商業模式不斷得到驗證

受益於獨特的一體化業務模式,藥明康德於近日披露了三季度報告,在上年度高基數基礎上依舊實現穩健增長。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藥明康德實現營業收入295.41億元,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收入同比增長23.4%;實現扣非後歸母凈利潤77.09億元,在上年度同期高基數下強勁增長23.7%;前三季度經調整Non-IFRS歸母凈利潤81.67億元,同比增長20.6%。

作為國際領先的CXO企業,藥明康德在過去七年中以每年超20%的業績增速迅猛成長;尤其是2022年,受益於新冠商業化項目訂單的影響,藥明康德營收實現了71.84%的同比增長。不過,隨著新冠商業化訂單占比的減少,藥明康德想要續寫高增長曲線,就必須推動常規業務進一步放量。

好消息是,藥明康德又一次站上了新風口。

藥明康德的TIDES業務(新分子種類相關)主要為多肽和寡核苷酸CRDMO。三季報顯示,藥明康德TIDES業務同比增長38.1%,較其它業務而言,TIDES業務的增幅更為顯著。為其按下加速鍵的,正是如今爆火的GLP-1靶點藥物。

全年收入將首破400億 TIDES業務成為強勁增長點

目前,全球多數醫藥研發服務公司集中於新藥研發的某一階段,如臨床前CRO、臨床試驗CRO、CDMO等。藥明康德則創新性的打造了業內獨有的「一體化、端到端」的CRDMO研發服務平台,可以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新藥研發與生產服務。

分業務板塊來看,作為目前的營收支柱,藥明康德化學業務運營效率持續提升,前三季度實現收入212.4億元,剔除特定商業化生產項目,同比實現了31%的強勁增長,經調整Non-IFRS毛利率45.7%,同比提升4.5個百分點。

藥明康德將其化學業務細分為小分子藥物發現(「R」,Research)和工藝研發與生產(「D」和「M」,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兩部分。「R」端,藥明康德的小分子藥物發現業務可為下游業務持續引流,通過貫徹「跟隨客戶」和「跟隨分子」戰略,為其CRDMO服務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據披露,藥明康德在過去十二個月里為客戶成功合成並交付超過42萬個新化合物,同比增長11%,為下游業務部門打造了一個持續的「流量入口」。

「D&M」方面,藥明康德前三季度實現收入156.3億元,剔除特定商業化項目,工藝研發與生產業務的收入同比實現了48.2%的強勁增長。此外,藥明康德前三季度共新增了926個分子項目,D&M分子管線總數首次超過3000個達到3014個分子,其中包括58個商業化項目,61個臨床III期項目,316個臨床II期項目,以及2579個臨床前和臨床I期項目。

展望第四季度及全年,藥明康德在業績演示材料中表示,預計第四季度公司收入將全部來自於非新冠商業化項目,且單季度非新冠商業化項目的收入將首次突破100億,預計實現29%-34%的增長;同時全年收入將增長25%-26%,整體收入將首次突破400億。

通過上述財務數據,不難判斷,在新冠商業化訂單收入逐漸消化後,藥明康德的常規業務憑藉非凡的韌勁和活力,仍能維持業內少有的平穩增長曲線。且隨著一體化CRDMO模式的不斷引流,藥明康德能夠在藥物開發早期便與客戶建立緊密聯繫,一但諸如「GLP-1」等新的爆款靶點出現,藥明康德也可率先受益,迎來爆發性增長。

在2022年年報中,藥明康德首次將TIDES業務拆分單獨披露,此舉透露出公司堅定看好這項業務的信心。而結果也不負期望,截至2023年9月末,TIDES業務在手訂單同比增長了245%。且藥明康德預計其第四季度的TIDES業務收入還將大幅增長,全年增幅將超過60%。

僅2023年上半年,藥明康德TIDES業務中已有11個GLP-1產品,10個處於臨床階段(4個多肽,6個小分子),1個已處於商業化生產階段。未來,隨著司美格魯肽、利拉魯肽等GLP-1產品在國內專利的到期,多肽仿製藥的研發熱潮將進一步提振市場對於上游多肽原料藥的需求。

產業再迎「減肥」風口 藥明康德緣何再次受益?

自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橫空出世以來,GLP-1憑藉著減重適應症,迅速成為了生物醫藥領域最炙手可熱的賽道之一。摩根大通預計,2030年GLP-1受體激動劑相關藥物的年銷售額將超過1000億美元,同時中國減重藥物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49億美元。行業普遍認為,減肥藥兼具醫療與消費屬性,有望驅動GLP-1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從而進一步帶動對於上游多肽原料藥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GLP-1這一多肽類藥物的規模生產壁壘較高,藥企通常在研發早期便選擇與CXO企業合作。一方面處於節省研發資金,另一方面,多肽生產工藝的特殊性導致其無法使用小分子或生物藥的研發、生產設備,外包便成為了最優選擇。

實際上,即便是諾和諾德、禮來等跨國藥企,其現有產能也遠遠跟不上日益增長的藥品需求,司美格魯肽、替爾泊肽等藥物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均出現了缺貨、斷貨的現象。

GLP-1全球產能的緊缺是多肽類藥物市場進一步發展的主要瓶頸,也是CXO們的獲利機遇。當前,GLP-1下游緊缺的需求使得CXO們紛紛開始布局相關產能,但產能並不能一日建成。而藥明康德早在2018年便開始了寡核苷酸和多肽藥物的布局,並不斷推進著相關產能的建設,甚至搭建了一支超1000人的寡核苷酸及多肽研發團隊。也正是因為藥明康德更早預見了需求而做出提前布局,當需求真正爆發時,自然只有藥明康德有能力承接。

短期來看,減肥藥爆火是這波行情的催化劑。長期邏輯更應思考,為什麼又是藥明康德?縱觀藥明康德的發展史,它的每一次重大戰略決策幾乎都與行業風向相一致。需要明確的是,從3CL靶點到GLP-1靶點,藥明康德對於行業風口的精準預判絕非偶然。實際上,這主要歸功於藥明康德「R」端的能力和規模,使之能夠在很早期就接觸到客戶的前沿需求和新分子,並提前做好前瞻性布局。

9月27日,藥明康德公告稱,子公司合全藥業將增加多肽產能60%。目前,合全藥業已啟動常州和泰興兩個生產基地的多肽產能擴建工程,擴建完成後,合全藥業將新增多條多肽固相合成生產線,新產能預計將於2023年12月投入使用,屆時多肽固相合成反應釜體積將由原計劃的20,000L增加至32,000L。

藥明康德表示,此舉將大幅提升其多肽生產產能以及WuXi TIDES平台能力,鞏固和提升藥明康德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場競爭力,更好地滿足全球合作夥伴在多肽藥物開發與生產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為廣大患者帶來更多創新療法。

無論是新冠商業化訂單還是這次減肥藥的風口,都驗證了藥明康德CRDMO商業模式驅動增長的可持續性:受益於持續的能力和規模建設,以及自身豐富而高質量的管線儲備,每當有巨大需求的新分子出現時,藥明康德均有望以領先的優勢承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9f7bedb7be9da11bc69edf1426ede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