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師不實的擴大化舉報,走向了家校監督的反面

2023-10-11   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對老師不實的擴大化舉報,走向了家校監督的反面

如果把舉報擴大化,動輒對老師「挑三揀四」,甚至惡意歪曲事實,誹謗詆毀教師,這顯然是走向了監督的反面。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閔蕭

近年來,對師德違規問題「零容忍」已成社會共識,部分家長的監督熱情也被點燃。

近日據媒體報道,在一些「真問題」被發現後,對老師的相關舉報出現了一些「離譜」現象,越來越擴大化——有老師因晚三個小時回復家長信息或者作業布置得「太少」而被舉報;有老師,入職第二天就被家長舉報沒有經驗、帶不好班……甚至,一位在公立小學教數學的老師一學期就被舉報了十幾次,理由從「開車上班太招搖」「在小孩兒面前吃外賣」「穿的裙子不符合人民教師形象」等不一而足,連她自己「聽到那些舉報的理由都想笑」。在有的學校,不實舉報占到了一半以上。

家長監督投訴教師違反師德師風的行為,原本是正常行使自己的權利。但如果把舉報擴大化,動輒對老師「挑三揀四」,甚至惡意歪曲事實,誹謗詆毀教師,這顯然是走向了監督的反面。現實生活中的舉報擴大化現象,導致老師們困於自證,選擇躺平,陷入「不敢管、不願管」的困境,扭曲的家校關係,最終可能會讓所有人都成為輸家。正如有教師感慨——「跪著的老師,真的教不出站著的學生」。

縱觀這些被報道的擴大化舉報,大致可分為幾類。一是,對老師的苛刻無理要求;二是,惡意打擊報復;三是,故意炒作,污名化教師和學校。這三種情形儘管性質上有所差別,但客觀上,都會對教師個人權利及正常的教書育人環境帶來威脅和傷害。它讓教師處於一種動輒得咎、無所適從的狀態,也加重了學校的負擔。像報道中提到,一名高中的副校長,一年內幾乎每周都要處理一兩起舉報,其中,擴大化舉報占到他處理舉報事務的一半以上。這樣的教育生態,並不正常。

對此現象,除了呼籲家長理性對待自身的監督投訴權利,受理和處理舉報的有關部門和學校,更要秉持公正立場,勇於拿出擔當和明辨是非的態度,為教師撐腰,讓惡意舉報無路可走。

今年8月31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指出,要對教師的不實舉報及時澄清,公開正名;對惡意歪曲事實,誹謗詆毀教師的蹭流量行為堅決回擊,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

這樣的硬氣表達給了教師群體信心,相關態度理當切實體現到每一起舉報的處理中。學校面對奇葩、不合理舉報,不能和稀泥,否則既是對教師不公平,也助長了擴大化舉報的歪風。而對於一些惡意舉報,相關部門也應依法依規追究當事人責任,不能因為是家長舉報老師就區別對待。

當然,回歸到問題本質,學校和家長、教師之間還是應該建立更為柔性、多元的溝通機制,要給家長正常表達意見提供更多的渠道。比如一些正常問題的反饋,不應該讓家長只能通過舉報途徑來反映,更不應該把原本正常的情況反饋都貼上舉報的標籤。現實中,有一些「舉報」可能只是家長意見和困惑的表達。

此外,對於擴大化舉報,整個社會應該拿出更加鮮明的態度,不要讓其呈加劇之勢。從學校到相關部門,都應給師生和社會傳遞更為積極的信號:監督是正常的,但不當的惡意中傷、告密舉報之風當警惕。無論如何,一個人人自危的社會,都不應該是大家希望看到的。

來源 | 紅星評論

責任編輯|趙利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下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