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那些事|患病人數超千萬,房顫早期篩查和適當干預很重要

2020-05-03   齊魯壹點
本專欄由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內科暨上海交通大學房顫診治中心山東分中心專家團隊傾力打造,旨在普及房顫知識,規範房顫治療,服務廣大房顫患者。

據統計,目前我國房顫總人數已達1000萬以上,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危險因素流行,未來三十到五十年,房顫的患病率將大幅升高。不同於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房顫發病早期為陣發性房顫,起病隱匿,症狀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常規的體檢或心電圖檢查很難一次性發現,導致房顫診斷率偏低,然而房顫的危害並不取決於症狀是否存在,房顫的早期篩查和早期適當干預非常重要。在無症狀階段進行房顫篩查,對血栓高風險患者及時給予抗凝治療,可有效預防血栓栓塞事件和卒中;及時明確房顫診斷可有效預防併發症,減少房顫相關住院,降低房顫相關的死亡率,醫患各界一定要提高房顫篩查意識。

當前,各種篩查手段的不斷湧現,大大提高了房顫篩查的便捷性和檢出率,通常房顫的初步篩查方式有:血壓測量(選取帶有心率監測功能的血壓計);門診脈搏觸診,對脈搏不規律的患者隨後要進行心電圖檢查;手持式心電監測設備和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應用等。對於初篩高度懷疑房顫的患者可行動態心電圖(對並發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應行至少72小時連續的動態心電圖檢測)或長程心電監測進行覆核。

最後,再次呼籲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房顫危害,提高房顫篩查意識,及時明確診斷,接受規範治療,降低房顫併發症的發生!

房顫專家團隊核心成員簡介:

劉旭教授,現任上海交通大學胸科醫院房顫中心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上海市銀蛇獎獲得者,徐匯區十六屆人大代表,是國內較早開展射頻消融臨床應用的醫師之一,為房顫診療領域國際著名專家,尤其擅長房顫和複雜性心律失常的導管消融,對老年人及兒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亦有較深的造詣,目前已完成5萬例心律失常的導管消融治療,其中房顫導管消融超過3萬例。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指導專家 王營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