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西遊系列:
唐僧受唐王李世民所託,義無反顧踏上了西行路,但是走到兩界山附近時,兩個隨從被妖怪吃了。
這種打擊對於他來講,簡直是致命的,幸虧隨後太白金星趕到,並提示他,前方有一位神通廣大的徒弟在等著他。唐僧一開始誤以為這個徒弟是後來救他的劉伯欽,但是交流一番後,才發現並不是,真正的徒弟還在後面,他就是孫悟空。
按理說,唐僧需要這個徒弟,而這個徒弟也需要唐僧當師父。可是明明倆人關係很好,為什麼就因為打殺了六個強盜,孫悟空就被訓斥一番。被訓斥後,孫悟空也明明想通了,仍然一心保唐僧上路,為什麼還是被騙戴上了緊箍兒?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第282期:孫悟空第一次離開唐僧,觀音菩薩為什麼很慌亂,你看她都乾了啥?
一、
五行山下被壓五百年,孫悟空其實已經被治服了,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
所以,當觀音菩薩帶著木叉經過五行山時,他是頗費了一番腦筋。先是故意叫喊,引來觀音菩薩的注意,隨後更是誇讚觀音菩薩是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萬望救自己一救。
為了讓觀音菩薩相信自己確實已經知錯,並想戴罪立功,他還特意表明了決心:
「我已知悔了,但願大慈悲指條門路,情願修行。」
在得到觀音菩薩的答覆後,孫悟空就開始了焦急地等待過程,而這個過程一等就是兩三年。關於這個時間的推算,我們之前特意分析過,是通過豬八戒遇到觀音菩薩,再遇到唐僧的日子推算出來的,這裡略過不提。
按照孫悟空的想法,觀音菩薩去大唐尋取經人,應該過不了多久就能到此處。可惜並沒有,所以,有很多證據也表明,兩界山附近的妖怪,熊山君和特處士就有可能是孫悟空調教出來的。目的也是為了幫他監視,是否有取經隊伍前來,這也是為什麼他倆勸住寅將軍,吃掉了唐僧兩個隨從,而放了唐僧的原因所在。
畢竟,孫悟空可不想平白無故再多出倆師哥來,保護唐僧的同時,還得保護這倆累贅。
他是日盼夜盼,終於將師父盼來了,自然就不會讓他溜走,而是想方設法將其呼喚到自己身邊,並再次向唐僧表明了決心:
「故此晝夜提心,晨昏吊膽,只等師父來救我脫身。我願保你取經,與你做個徒弟。」
二、
很多人覺得,唐僧跟孫悟空的關係一開始並不好,不然也不會有戴緊箍兒這麼一說了,其實不然!
一開始孫悟空跟唐僧的關係是很好的,唐僧救出孫悟空後,越看越歡喜,要給他起名叫孫行者,猴子是相當高興的:
「好!好!好!」
而且是一邊答應著,一邊收拾唐僧的行李,這就要上路西行,連在一邊看著的劉伯欽都夸唐僧,收了一個好徒弟:
「長老,你幸此間收得個好徒,甚喜甚喜,此人果然去得。」
一方面,這猴子神通廣大,偌大的一座山,他說蹦就蹦出來了,好一個天翻地覆。另一方面,這猴子相當有禮貌,一口一個師父,一口一個劉大哥,還特別虔誠,一心保唐僧取經。
更關鍵的一點還在於,孫悟空實在是太強了,唐僧以為劉伯欽已經很強了,但在孫悟空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天哪,天哪!劉太保前日打的斑斕虎,還與他鬥了半日。今日孫悟空不用爭持,把這虎一棒打得稀爛,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
其實唐僧這人啊,一向很仁慈,唯獨對一樣動物很少大發慈悲。這種動物就是老虎,或許也跟他的前兩個隨從被虎精吃了有關,總之,孫悟空打殺老虎,不管多麼殘忍,唐僧都是很歡喜的。
見孫悟空如此強悍,又得知孫悟空還有個金箍棒後,唐僧的表現是這樣的:
「三藏聞言暗喜。」
看得出,唐僧此時是沾沾自喜的,為自己收了這麼個好徒弟而感到慶幸。
三、
後來又得知,不管再遇到多少老虎,就算是龍來了,孫悟空都不怕時,唐僧更高興了:
「三藏聞得此言,愈加放懷無慮,策馬前行。」
甚至後來在一名老者家住宿,唐僧還送了一件貼身衣物給悟空:
「徒弟,你不嫌殘舊,那件直裰兒,你就穿了罷。」
因為有了唐僧的稱讚,也導致孫悟空越發不懂約束,其實在他的眼中,強盜跟老虎並無什麼不同。他們都是想吃唐僧,想要師父性命的,所以,打殺強盜,和打殺老虎,都應該得到唐僧的讚許才是。
尤其是唐僧師徒碰到那六個強盜時,唐僧還關心悟空,怕他會吃虧:
「他那裡六條大漢,你這般小小一個人兒,怎麼敢與他爭持?」
沒想到孫悟空像受到了鼓舞一般,讓師父放心,自己上去三下五除二就幹掉了這伙毛賊。末了,他還笑嘻嘻地走到唐僧面前,說毛賊已除,咱們可以上路了。
只是孫悟空萬萬沒想到,唐僧態度的轉變竟然如此之快,明明是自己保他西行,他反過來卻怪猴子差點耽誤了其性命:
「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衝撞了你,你也行兇,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
孫悟空一再解釋,如果不殺掉這些毛賊,他們還會害人的,但是唐僧根本就不聽,不僅不聽,還說孫悟空不適合當和尚,早早離開自己為好。
孫悟空哪裡受過這等氣,見唐僧也不聽解釋,索性一怒之下,走了。
四、
可以說,孫悟空的這次離開,是導致其戴上緊箍兒的導火索,但並非根本原因!
要想探知真相,我們看他離開後,又發生了什麼事?
孫悟空前腳剛走,後腳觀音菩薩就到了,她不僅給了唐僧一套衣帽,還特意傳授了緊箍咒。這也表明,觀音菩薩決定,要給猴子戴上緊箍兒,理由是猴子不聽唐僧的話。
這話乍一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觀音菩薩下一個舉動,就讓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我去趕上他,叫他還來跟你,你卻將此衣帽與他穿戴。」
觀音菩薩匆匆跟唐僧說了幾句後,立馬就起飛,往東追趕孫悟空去了。如果菩薩能掐會算,自然就能算出孫悟空不久就會回來,此時她為什麼卻這麼著急追趕呢?
她究竟是著急追上孫悟空保唐僧取經,還是擔心猴子會幹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其實是後者,唐僧就算少了孫悟空,天上也有一群神仙看著呢,死不了。但是孫悟空要是干出一些一發不可收拾的事情來,觀音菩薩也在劫難逃。
她究竟在怕什麼?
我們再看孫悟空,他離開唐僧後,並沒有直接回花果山,而是一頭扎進了東海龍宮,去找老龍王評理來了。此舉也表明,孫悟空離開唐僧,自己的內心也很不安,也覺得自己做的好像不太對,所以才會找東海龍王幫忙開導一下。
五、
可是,孫悟空的這個舉動,卻驚動了東海龍王,嚇得他早早出來迎接,並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近聞得大聖難滿,失賀!想必是重整仙山,復歸古洞矣。」
哎,這個老龍王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因為花果山被毀了!
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二郎神奉旨前來捉拿他,臨走時派了梅山六兄弟放了一把火。也正是這把火,燒死了一多半猴子,剩下的也在隨後的幾百年里不斷遭受獵戶的捕殺,損失殆盡。
不僅如此,花果山的花草樹木也遲遲沒能復生,昔日熱熱鬧鬧的花果山,如今成了廢墟一片,猴子們的生活何其艱難。後來孫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後,才真正回到了花果山,到了後眼前的場景立馬激怒了他,才有了秒殺一千獵戶的慘案發生。
而且為了重整仙山,他還特意找了四海龍王,還特意要來一些甘霖仙水,這才救活了整座山,生態環境才得以復原:
「他的人情又大,手段又高,便去四海龍王,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
東海龍王其實是擔心孫悟空回頭看到花果山如今的模樣,會大發雷霆,不排除第二次大鬧天宮的可能性。
可是,當他聽到孫悟空說了這麼一句話後,他才放下了心:
「我虧了南海菩薩勸善,教我正果,隨東土唐僧,上西方拜佛,皈依沙門,又喚為行者了。」
六、
這也說明,孫悟空此時還是把自己當唐僧徒弟的,不然的話他早就先一步回花果山了。
不過,從這一點上看,東海龍王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明知道花果山在受災,自己跟其他三個龍王有本事重修花果山生態,但是並沒有這樣做。
因為有了孫悟空的這句話,東海龍王才講了一個圯橋進履的故事,勸孫悟空再回到唐僧身邊,繼續保他西天取經。不然的話,你就還是一個妖仙,永遠也修成不了正果。
不僅如此,東海龍王還要趕孫悟空出門,催促他早點走,別在這裡耽誤時間,結果孫悟空一出海,正碰到觀音菩薩:
「正走,卻遇著南海菩薩。」
而觀音菩薩見孫悟空是從東海里冒出來的,算了一下時間,證明其並未回花果山,其心中還是蠻慶幸的。隨後便訓斥了孫悟空一頓,讓他趕緊回去,不然一會兒又改主意了:
「趕早去,莫錯過了念頭。」
其實,觀音菩薩也怕的!
之前我(楊角風)專門有一期詳解如來佛祖是如何收服孫悟空的,其實佛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孫悟空不僅破了其六丈金身,還要了佛祖的一條命,如來佛祖為此還涅槃了一次,感興趣的可以往前翻翻。
如果孫悟空在沒有戴上緊箍兒的前提下,回到了花果山,以他的脾氣,難免要報仇雪恨。二郎神基本逃不掉,當初舉薦二郎神,以及給老君出餿主意要高空拋物砸猴子的觀音菩薩,同樣逃不掉。
七、
如果孫悟空回到花果山,見到眼前的那一幕,真要發起狂來,真夠三界再吃一壺的。
這種情況,如來佛祖也心知肚明,自己當年降服孫悟空已經元氣大傷。正因為此,他才閉門五百多年,一心研發聲控法寶,也就是金緊禁三個箍兒:
「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這三個法寶,就是專門研製出來,用來對付孫悟空的。
觀音菩薩還沒想到怎麼騙孫悟空戴上緊箍兒呢,這猴子就逃了,一下子將菩薩嚇出了一身冷汗。這才忙不迭地交代唐僧怎麼騙孫悟空戴上箍兒,為了趕時間,連偽裝一下都不偽裝了,直接現身,問清孫悟空的去向,飛一般追了上去。
而孫悟空從離開唐僧,再到東海龍宮喝茶,並回到唐僧身邊,一共花了多少時間呢?
不到一個時辰,這還是唐僧親口說的:
「徒弟啊,出家人不要說謊。你離了我,沒多一個時辰,就說到龍王家吃茶?」
而唐僧騙孫悟空戴上帽子穿上衣服的方法,也是利用了孫悟空一心向佛的心思,害了他:
「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
如果孫悟空不是真心想保唐僧西天取經的話,會不會念經,懂不懂行禮,有那麼重要嗎?
八、
而孫悟空畢竟是一個睚眥必報的脾氣,沒有強大的武力震懾,他是不會服從管理的。
即使知道唐僧抓到了自己的把柄,弄了個緊箍兒在頭上,他還想著打殺唐僧呢,只是沒想到緊箍兒實在是厲害,自己沒法得手。
甚至在得知是觀音菩薩教給唐僧這個法子後,孫悟空也急了,要去南海揍她,還是唐僧勸住的:
「此法既是他授與我,他必然先曉得了。你若尋他,他念起來,你卻不是死了?」
孫悟空一聽,確實有道理,也就只能咽下這口氣,再也不敢有其他想法了,一心保唐僧西天取經。
當然,後來孫悟空見到觀音菩薩,還是沒有好臉色,直接蹦過去就諷刺上了,但是他不敢動手:
「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怎麼生方法兒害我!」
等到孫悟空習慣了戴緊箍兒的生活,性子也全都磨平了以後,他再回到花果山,見到此情此景之後,也只能說幾句狠話:
「可恨二郎將我滅,堪嗔小聖把人欺。行兇掘你先靈墓,無干破爾祖墳基。」
等到日後真見到了二郎真君,孫悟空一口一個「哥」叫得那叫一個親切,這不是說他不記得仇恨了,而是因為,他真得被降服了。
所以,孫悟空被戴上緊箍兒,表面上看是因為他不服唐僧管,其實,觀音菩薩是怕他不服自己管。畢竟,不戴緊箍兒的孫悟空,要是發起狂來,觀音菩薩又能奈他何呢?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西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