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男子承包2000畝荒山,如今荒山變成聚寶盆,年銷售額2300萬

2023-01-10     生活像爬山

原標題:河北男子承包2000畝荒山,如今荒山變成聚寶盆,年銷售額2300萬

1997年,梁立閣大學畢業後到老家河北一家食品廠上班,干到了2002年就說什麼也不願意乾了。

他覺得給別人打工永遠也沒有出頭的機會!

於是,這年就和一個朋友一起合夥,跑到北京去開飯店。

可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不僅錢沒賺到,因為兩個人經驗不足,反而自己就賠進去30多萬元。

梁立閣只能灰頭土臉的回到老家。

聽說這件事情之後,朋友們都想過來安慰他一番,可此時的梁立閣卻誰也不想見。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就這樣,一直在家躺平了整整3個月時間。

很多人都以為他休整一段時間後就不會再折騰了,趁著年輕找份工作好好乾也挺好。

可是梁立閣卻做出了一個讓人吃驚的決定,他要承包荒山去養雞!

梁立閣怎麼突然要去研究養雞呢?

原來,2003年時,當地政府出台了一個政策,這個政策就是讓牛羊下山,柴雞上山。

因為散養的牛羊對植被破壞很大,為了保護生態,政府要求牛羊等大型牲口必須圈養。

而同時又鼓勵大家到山裡養殖柴雞。

就在很多村民躍躍欲試開始籌備養殖柴雞時,梁立閣也開始行動了,但他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可跟其他人不一樣。

他從親戚那裡借了80000元,特意跑到青島,拉回了4台設備。而這些設備正是給雞孵化的機器。

原來,梁立閣知道,現在很多人要開始大規模養殖柴雞,自己這個時候去養殖,沒有什麼優勢。

而現在大家最缺的就是雞苗,自己這個時候做雞苗孵化的生意,前景一定錯不了。

可現在目前還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當地柴雞數量很少,要想孵化雞蛋,必須要高價去收種雞蛋。

「柴雞就是我們這邊的太行雞,現在很少有人養殖了,因為產蛋量很少,生長速度慢。但這種雞有自己的優勢,所以就算再貴,也得進行孵化。」

梁立閣一邊高價收購種雞蛋,一邊孵化雞苗。

半年時間一共孵化了30多萬隻太行雞,而這些雞苗都被農戶買走了,銷售額達到40多萬元。

僅僅用了半年時間,不僅還清了外債,還讓他在大家面前抬起了頭,這種成就感和喜悅感不言而喻。

可是,就在他剛剛把孵化雞苗生意做起來沒多久,就在2004年,梁立閣就發現了不對勁。

他發現過來買雞苗的人越來越少,這是為什麼呢?

調查後才得知,這是因為這些雞苗品種太雜,大小顏色都不一樣,根本不是正宗的太行雞,而且產蛋率越來越低。

此刻,梁立閣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如果自己再不做出努力改變這一情況,太行雞這個本地品種很快就要銷聲匿跡。

太行雞原本是一個蛋肉兼具的地方雞品種,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區一帶。

在上世紀80年代,主要是農戶進行庭院養殖,可隨著外來雞品種的不斷衝擊,養殖太行雞的人越來越少。

而且沒人會注意雞品種的優選,這就導致品種不斷退化雜化,遭到了農戶們的嫌棄。

但在梁立閣眼中,太行雞卻有其自身的優點,雞蛋口感香,雞肉筋道肉質好。

他決定要做一件大事,要建立種雞場。只有孵化出純正的太行雞,大家才會願意購買,而自己的雞苗生意才可以繼續做下去。

梁立閣找到了河北農業大學的教授,這位教授一直從事地方雞種的保種和開發研究工作。

雙方通過交談後達成了協議,教授會提供技術指導,一起共同開發太行雞這個古老的雞品種。

「我覺得這個事情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太行雞由來已久,品質上來說不論是肉用還是蛋用,都是很不錯的,現在再不補救,這個品種恐怕以後再也見不到了。」

但這件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太難了。

第一步就是提純。

要選出和太行雞原始狀相近的雞,淘汰掉那些差異比較大的雞,讓種群純度一點點提升起來。

而第二步就是要提高太行雞的產蛋量。這就需要不斷的從母雞里選出那些產蛋量高的母雞。

用這些母雞產的蛋繼續孵化,再選出產蛋量高的,一代代周而復始。

而這項工作就尤為繁瑣,需要記錄每隻雞的產蛋情況。可想而知,工作量有多麼巨大。

這個時候,梁立閣還在經營孵化場,他只能用賣雞苗的錢,來貼補育種場的運行。

「開弓沒有回頭箭,我每年都要投進來幾十萬元,就是為了太行雞,我認準了這件事,一定要做成功為止。」

話雖這麼說,但沒有一個人知道梁立閣是怎麼熬過來的,整整11年時間,為了提純太行雞品種,他用了11年時間。

到了2015年,太行雞的產蛋量已經穩定在了200枚左右,最高的可以達到220枚。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很多人都為他豎起大拇指,因為這麼多年的苦苦堅持大家有目共睹。

而過來買雞苗的養殖戶也增多了,這一年孵化太行雞雞苗350萬隻,銷售額達到了1000多萬元。

而就在這個時候,梁立閣終於可以實現自己的計劃了。

「雖然提純工作完成了,但太行雞還是養殖周期長,產蛋量也沒有優勢,所以我必須揚長避短,讓人們看見它本身的優勢才行。」

梁立閣知道,太行雞的優勢正是它獨特的口感和肉質緊實,為此,他承包2000畝山地,自己養殖20000隻太行雞。

為了可以讓雞充分運動,平均每畝地只有10隻雞。

可想法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這2萬隻雞一放進大山里,麻煩隨之而來。

一開始,梁立閣就在大山里建了30多個雞舍,這些雞舍均勻分布在山上,外形也一樣,他本打算讓雞可以均勻分布在這些雞舍中。

可事實上,有的雞舍晚上只有10多隻雞,而有的雞舍卻快擠滿了。

他的妻子也是無語對他說道:

你以為你的雞能懂事麼?你想讓300隻雞一個雞舍,它們就能乖乖的分開麼?那雞舍都長得一樣,別說雞了,我也分不清!

不僅有的雞舍空空如也,有的雞舍快被擠爆了,還有更多的雞選擇在樹上過夜,根本就不回來。

2000畝山林,可以說到處都是雞。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梁立閣只好求教專家。

沒想到專家真的有辦法,專家讓他把雞均勻分布在每個雞舍里,然後關一周不讓外出,每天按時喂食喂水。

這樣一來,雞就會熟悉身邊的環境,也會熟悉住在同一個雞舍里的夥伴。更有甚者,雞舍裡面的架子上面,哪只雞站的位置都是固定的。

就這樣,這些雞被關了一周,再放出來之後,一個雞舍的雞就會在一起活動,等到了晚上,也會一起尋找熟悉的夥伴再回到雞舍中。

這一操作把其他養殖戶看的一愣一愣的。

「真神了,這雞還能像人一樣,晚上了就知道回自己的家,不到處亂跑,等哪天我也試試看看行不行。」

梁立閣每天和工人都細心照顧著這些雞,幾個月後就開始下蛋了。

按理說雞下蛋可以賣錢是件好事,可對梁立閣和基地里的工人來說,無疑是個噩夢。

因為雞都是散養在山林里,雞每天到處亂跑,下蛋也是隨心所欲,走到哪裡下到哪裡。

而且有些雞為了安全,特意找那些不容易被人發現的地方,等到大家漫山遍野辛苦的找雞蛋時,發現很多雞蛋已經壞掉了。

「天天上山撿雞蛋啊,面積太大了,一走就是幾個小時,每天晚上回來整個人都不好了,感覺這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不僅人累的夠嗆,雞蛋損耗也非常大。為此,梁立閣就在雞舍旁邊修建了雞窩。

可是很多雞並不買帳,仍舊我行我素,想在哪下就在哪下。

這可怎麼辦呢?

這時候,一位工人給出了一個主意,告訴他可以在雞窩裡放桌球或者一個雞蛋作為引蛋。

因為雞看見了就知道這個地方是安全的,可以下蛋。而且第一次選擇這裡,以後下蛋也就不會再更換位置。

梁立閣驚喜的發現,這招果然有用。

如今雞和雞蛋都有了,他開始尋找銷路。

王金正,是一個老闆,他在石家莊開了12家飯店,每年光是雞肉就需要1600多噸,梁立閣通過朋友的介紹認識了他。

可在一開始,對方並沒有答應。因為作為連鎖飯店的老闆,對雞肉的品質尤為注重。

同時梁立閣的雞價格也不低,很難打動對方。

但梁立閣卻不急,而是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專門請了一位做雞的大廚,帶著幾隻雞再次找到王老闆,現場做了幾道美食請他品嘗。

不僅如此,又邀請對方來到基地參觀,親自看看自己的養殖環境。

「我去看了之後感覺特別好,雞都是散養的,而且經常能看到雞飛來飛去,這品質真的沒的說,雖然價格有點高,但優質必然優價嘛!」

梁立閣很順利的和他達成了合作,一隻雞賣價100元,雞蛋1.5元錢一枚。

靠著這個辦法,先後又與多家飯店和超市達成了合作,靠著品質,受到了顧客的歡迎。

「他家的雞我買過,用來燉湯是最美味的,小火慢燉幾個小時,湯里都是黃黃的,味道非常鮮美,而且雞肉特別有嚼勁。」

銷售渠道逐漸打開之後,梁立閣又做了一件事情。

他買來航拍器,整天用航拍器在基地里飛來飛去,他要把自己的航拍景象放到網上和朋友圈裡,讓大家更清晰的知道自己的養殖環境。

這個做法吸引了很多網友的注意,線上銷售也成功開啟。

2019年,梁立閣公司的銷售額達到了2300多萬元。

共帶動當地2000多農戶一起養殖太行雞,他免費提供雞苗,養大的雞公司包回收。

「真的特別感謝他,以前咱們養雞也不賺錢,都是自己吃吃,現在跟著他養雞都掙錢了,每年能有好幾千塊呢!」

如今,梁立閣的計劃是養殖更多的太行雞,帶領大家繼續增收致富,而接下來,他也要嘗試太行雞的深加工產品。

10多年的堅持,硬是把瀕臨滅絕的雞品種,變成了現在的帶領村民致富的寶貝,梁立閣把堅持和毅力闡述的淋漓盡致,這樣的致富帶頭人值得讚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87b0803b69b6422be5efa0ac6dec6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