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瘋狂宰割同僚,誅盡洛陽一半官員,而為背後狡詐的人背了「鍋」

2022-06-14     楓葉談古今

原標題:他瘋狂宰割同僚,誅盡洛陽一半官員,而為背後狡詐的人背了「鍋」

前言:

爾朱氏的發展源頭

爾朱榮在歷史上是個,從出身到功過都充滿爭議的人,有學者認為他是契胡人,也有人說他是羯胡人。雖然無他是哪個民族,其實都算是中原人了,但在這種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人的出身非常重要,這關乎著兩千多人的死亡原因。早在東漢時期,羯人跟著匈奴人入塞,進入中原後居住在山西。到了十六國時代,羯人還建立起了趙王朝,不過後來趙王朝覆滅,羯人也消亡殆盡了。爾朱氏生活在偏僻的爾朱川,他們沒有參與中原的軍閥混戰,因此可以保留下來。此地位於山西朔州北部,正是因為爾朱川,爾朱榮的祖先,便用爾朱作為姓氏,世代領導著這一支部落。公元396年,北魏道武帝率軍南下攻打燕國,爾朱榮的高祖爾朱羽健,帶領1700人加入了北魏大軍。

占據北秀榮家業逐漸豐盈

在魏軍攻克晉陽與中山,進入中原之後,道武帝對功臣進行封賞,欲將南秀榮也就是忻州,北部的三百里肥沃土地,賞賜給爾朱家族。但爾朱羽健卻說北秀榮雖然貧瘠,但是卻離家鄉更近,不能因為土地不好,就選擇遠離家鄉的地方。事實證明爾朱羽健的眼光超強,當時北魏正將都城,從草原上的盛樂,遷到平城。而北秀榮正好靠近都城,所以爾朱羽健更看重這個地方,而且北秀榮都是山地,十分適合放牧。得到道武帝的恩准後,爾朱家族依靠地理優勢,將家業做得越來越大。傳到爾朱榮父親爾朱新興這一代的時候,爾朱家家財充盈,牛羊駝馬瀰漫山谷,是遠近聞名的大富戶。而且爾朱家與北魏朝廷,相交也十分密切,每到戰事爾朱家都是積極捐款捐物,受到北魏皇帝的多次嘉獎,還任爾朱新興為平北將軍、秀榮第一領民酋長。

北魏國內的文化衝突問題

爾朱新興死後,爾朱榮開始掌管爾朱家,他的發跡正是與河陰之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間,進入中原後對北魏全盤接受中原文化,改說漢話、穿漢服與中原人通婚,還恢復了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六年後孝文帝去世,當時改革還未普及全國,造成了兩極分化的現象。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文化區,和以平城、六鎮為中心的鮮卑區,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拿門閥制度來說,這種等級接班制度,在中原十分適合,但鮮卑人卻很不習慣。孝文帝遷都後,南遷的鮮卑人變成洛陽人,等級高貴,而留在平城和漠南的鮮卑人,則滑入了下品之列。而且門閥制度重文輕武,鮮卑人大多都是武官,地位隨之下降了很多。

門閥制度引發激烈矛盾

當時鮮卑人以兩種文化共存,爾朱家把自己定位為鮮卑人,屬於鮮卑武人集團,不久後發生了一個標誌性的事件。當時給事中張仲瑀,上書請求朝廷修訂法令,將武人排除到上品之外,這樣一來武人就不能再做大官。此書一上京都譁然,洛陽的禁衛軍是從平城,跟隨孝文帝南遷到洛陽的鮮卑人,這些武人的祖先們,曾跟隨歷代北魏皇帝開拓疆土,為帝國流血流汗,所以他們強烈不滿張仲瑀,近千名禁衛軍來到尚書省抗議。越來越激動的人群,點燃火把手持木棍、石頭,攻進了張仲瑀家中,將張仲瑀發父親打死後,還將張宅一把火燒掉。後來更大的衝突,在六鎮爆發,漠北的柔然國與江南地區的蕭梁國也趁火打劫。

爾朱榮與董卓類似的人生經歷

軍官鬧事是上層社會的爭鬥,而六鎮的鮮卑平民,也卷了進來,他們與貴族產生了激烈衝突。在此局勢下,爾朱家趁亂興起來,這一次他們與朝廷站在一起。爾朱榮帶兵進軍洛陽,除掉了把持朝政的靈太后與幼帝,還將受中原文化影響的鮮卑同僚誅殺殆盡,史稱河陰之變。這件慘烈的事讓世人,將爾朱榮與董卓相提並論。他們的人生軌跡也的確類似,都是以勤王為名帶兵入洛陽,從此控制了朝政,最終都死於宮廷鬥爭之中。爾朱榮雖然體型與董卓差距巨大,但他武功高強,同樣性格殘暴崇尚武力,平日裡武器不離手,動輒發怒殺人。北魏末期四方兵起,爾朱榮仗義疏財,結交了大量的豪傑,並訓練出一支四千人的精銳騎兵,這是北魏最勇猛的軍隊。

爾朱榮的「發家」之路

爾朱榮先後打敗柔然平定內亂還鎮壓了匈奴、敕勒人的起義,成為北魏帝國的救命稻草。朝廷為了籠絡爾朱榮,不斷給他加官進爵,讓爾朱榮做了車騎大將軍,與六州大都督。各地豪傑爭相來投,連亂世英雄高歡,都來到了秀榮。爾朱榮步步強大起來,而北魏王朝卻瀕臨崩潰,河北、關中與江淮地區,都燃起熊熊戰火。這時候爾朱榮,主動請求到河北平叛,掃滅葛榮恢復六鎮的安寧,《智囊》中所講的故事,正是發生在此時。然而爾朱榮的第一次請纓,卻遭到了朝廷的拒絕,掌權的胡太后認為爾朱榮,比葛榮與其他起義軍還要可怕。19歲的孝明帝不甘心做傀儡,也不甘心看著胡太后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就悄悄下達密旨,令自己的岳父爾朱榮出征河北。

攻進洛陽殺掉太后與幼帝

爾朱榮帶領秀榮精銳騎兵,以高歡為前鋒進發洛陽。隊伍走到上黨地區,孝明帝又令爾朱榮班師回朝,爾朱榮知道,朝中一定發生了天大的陰謀。隨後孝明帝離奇死去,胡太后又準備立前皇妃所生的女兒,謊稱為男孩立為皇帝,事情敗露後為了繼續掌權,胡太后又選了一個三歲的皇族男孩為帝。爾朱榮聽聞後勃然大怒,最終殺了胡太后與小皇帝,接下來就是河陰之變的爆發。爾朱榮殘忍殺戮文人,固然是一個罪人,但事實並沒有如此簡單。當時爾朱榮只有一萬人馬,怎麼能兵不血刃地進了城?面對爾朱榮的虎狼之師,強大的數萬洛陽禁衛軍並未阻止,因為爾朱榮與洛陽禁衛軍有著密切的聯繫,可以說洛陽禁衛軍早就盼著爾朱榮前來。

爾朱榮殺心大起釀造河陰之變

其實爾朱榮一開始並沒有打算殺官員,在他進洛陽之時,官員們都對爾朱榮表示效忠,當時爾朱榮還準備立元子攸為帝,而元子攸卻不信任爾朱榮,溜出洛陽自立為帝,官員們也開始傾向於支持元子攸。禁衛軍官員費穆勸爾朱榮殺人立威,他敢得罪天下人出這個主意,主要就是背後有禁衛軍集團的支持,他們恨不得殺盡讀書人,正是這些讀書人劃分階級,才引起了亂局。爾朱榮自己也是個武人,他對這個想法也很動心,所以召集部下商議此事。爾朱榮的鮮卑部下們,大多支持著這個行動,最後爾朱榮決定,以一些莫須有的罪名誅殺百官。行動開始後,大批的王公貴族,相繼死在了屠刀之下,這次事件共有1300名官員遇難,占據洛

陽城全體官員的一半以上。

背後的陰謀者高歡

尾聲

當時爾朱榮的部下賀拔岳,看出了高歡的狠毒,勸爾朱榮放棄為帝,殺了高歡以謝天下。爾朱榮拒絕了這個提議,但是他也後悔了,洛陽禁衛軍不會支持他,殺完百官也不能時光倒流。背負巨大壓力的爾朱榮,到元子攸面前請死,最後元子攸原諒了他。但這個「黑鍋」他是背定了,日後爾朱榮雖然大敗葛榮,戰敗風頭正盛的陳慶之,平定了關中叛亂,撲滅北魏帝國的遍地烽火,但他始終逃脫不了歷史的罵名。也正是因為如此,爾朱榮最後死在了北魏皇帝的刀下。綜上所述,能看出爾朱榮背後,站著狡詐的高歡,正是爾朱榮的這口「黑鍋」,才成就了高歡的大業。爾朱榮死後,高歡收攏六鎮殘部,在普泰元年攻入洛陽,掃滅爾朱榮集團,從此控制朝政長達近二十年。可見爾朱榮固然應該背負歷史的罵名,而背後的始作俑者高歡,也應該被釘在恥辱柱上。

【參考資料:《智囊》,《魏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7533b1afade98dc7fc9109792e4f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