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強大,它憑什麼號稱「巴爾幹之虎」?

2022-09-20     小花的生活

原標題:當年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強大,它憑什麼號稱「巴爾幹之虎」?

曾經風雲一時的南斯拉夫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南斯拉夫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後輩們對他最初的印象可能只停留在歷史書上,然而對於老一輩的人而言,它卻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國家。

南斯拉夫在上個世紀曾是巴爾幹半島上一個統一的區域強國,在歐洲各國的眼裡,它是最特立獨行的那一個。當時的它為了生存,既沒有加入以蘇聯為首的華約,也沒有融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而是毅然決然地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成為了紅色陣營中的第三強國。

但令人唏噓的是,南斯拉夫最終還是未能抵擋住歷史的風暴,在地圖上只存在了73年的時間就各自分家成為了現今的六個國家,他們分別是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黑山以及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說起南斯拉夫,很多人會想到他們叱吒風雲的足球,本屆卡達世界盃32強中就兩支隊伍是南斯拉夫分散出來的國家,他們是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而在足球的後面卻是一批兇猛的「巴爾幹之虎」。

曾經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強悍?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南斯拉夫出生在巴爾幹半島上,細看這裡的地形,會發現整個地區儼然就是一個特大的山區,幾乎沒有平原,複雜的地理環境幾乎隔絕了當地居民的交流。雖然生活在巴爾幹半島上的人民都同屬於一個斯拉夫民族,但因為地理環境的限制,他們逐漸產生了不同的分支,各個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的歷史語言、文化游,語言文化的不相通在這裡的地緣區位還十分微妙,自古都被周邊的強國所覬覦,導致巴爾幹半島衝突不少,成為了歐洲的火藥桶。

按理來說,巴爾幹半島這片危險的區域很難孕育出一個強勢的本土勢力,南斯拉夫這個國家的出現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奇蹟,但奇蹟往往走的是高風險路線,這也為後來南斯拉夫的消亡埋下了伏筆。但這都是後話。歷史上的南斯拉夫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一戰後1918年所合併的南斯拉夫王國,後來他們在二戰中被德國和義大利占領,初代南斯拉夫就此消亡。

第二個時期是二戰後1945年由狄托帶領建立的二代南斯拉夫。二戰後的世界步入了一個巨變的時代,昔日的歐洲列強的內化轉變為美蘇的兩足鼎立,而處於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自然成為了他們的焦點。在選擇陣營上,他十分硬氣,不想討好,也不想依靠別人。於是南斯拉夫走上了不結盟的道路。此後的他只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國內的發展就和西歐不相上下。70年代的南斯拉夫已經實現高度工業化,經濟也十分富足。

據統計,1990年南斯拉夫分家前,人均創收上,斯洛維尼亞約為7600美元,克羅埃西亞4400美元,塞爾維亞3600美元,馬其頓為2400美元,波赫為2500美元。數據超過了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南斯拉夫還被譽為紅色陣營里最富有的國家。據了解,20世紀六七十年代,南斯拉夫國內電視機的普及率達到了70%,幾乎每三個人中就擁有一輛汽車,國內也正在推進八年的義務教育。

這一時期的南斯拉夫文化也相當出彩,南斯拉夫的電影、書籍等在西歐和東方非常暢銷,也廣受好評,經典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橋》等影響了整整一代人。而南斯拉夫人生活水平很高,街頭隨處可見光鮮靚麗、摩登時尚的女性,雖然不是同道中人,但每年進入南斯拉夫旅遊的遊客數量就超過850萬人,他們大多都來自於西歐與蘇聯,可見當時南斯拉夫的影響力還真不是蓋的。

當然,冷戰時期的南斯拉夫之所以能夠夾在美蘇中間任性地做自己,其實離不開他背後精衛的百萬大軍,當年的南斯拉夫領土撐死不過30萬平方公里。面積大概和我們祖國的廣西差不多大,人口少得可憐,也就2000多萬,但他們的戰鬥力卻相當雄厚。據了解,在上世紀70年代,南斯拉夫陸軍的兵力就超過60萬,後面還有200萬隨時能夠上陣的預備役。

此外,空軍、海軍都有相當大的規模。因為裝備精良而且訓練有素,即便是大塊頭蘇聯來了都得三思而後行。正是因為戰鬥力十足,南斯拉夫才有了「巴爾幹之虎」這一稱呼。雖然這樣一個強悍的南斯拉夫和蘇聯一樣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但他留下的故事卻一直會讓人們津津樂道。好了,本期到這裡就結束了,對於南斯拉夫你有什麼感想,歡迎評論區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73a096b555dad41eed48fc2f9b1b8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