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時候,人們都過著怎樣的經濟生活?中國社會今非昔比

2022-02-15     生活幸福

原標題:70年代的時候,人們都過著怎樣的經濟生活?中國社會今非昔比

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收入過萬,甚至有的人還過了十萬、百萬的大坎兒。當然了,收入一旦多了後,人們的花銷便也跟著上漲了。有的人為了買某個奢侈品,竟捨得花掉自己幾個月的工資總數。結果到了月底,卻總是要抱怨掙得還不夠花呢!每每到了這個時候,這些人還會開始憧憬去過70年代的生活。因為在他們看來,那時的一切都很便宜。那麼,70年代的時候,人們都過著怎樣的經濟生活呢?看完真覺得今非昔比!

一、收入水平普遍很低

現代的很多人之所以想去過70年代時候的生活,只是因為覺得那時的物價太過於低。但是若真的讓他們過上了那個年代的生活,那他們可未必會再感到高興。因為要知道,那個年代可不光物價很低,人們的收入水平可也普遍很低。有資料顯示,那時的人一個月能掙個幾十塊錢,那就算是從事高薪職業的人了。這若放在現在,幾十塊錢明顯連請人吃頓飯都不夠,更別說去買什麼奢侈品了。當然了,就算當時一個人掙幾十塊錢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那也得先注意一下所在家庭的具體條件才行。

比如拿當時較為受歡迎的教師職業來說,從事這一職業的人雖然收入相對較高,但是一旦拿回家攤到家裡的每個人的身上,那可能也就剛夠保命而已。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國還並未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每家每戶孩子數量都不算少,自然掙得多的人花得可就未必會少了。如此一來,到月底一計算,那估計掙得多的人跟掙得少的人一樣,都把當月發的工資花的所剩無幾了。若想家裡孩子們不斷頓,那無疑就得儘可能省著些花和期盼著下個月的工資能早點給發下來。

二、抗風險能力普遍很低

人生在世,除了吃喝之外,誰也保不齊不會生個病或者遇個災啥的。這就意味著人們得在滿足吃喝的基本生存需求的情況下,還得儘可能多地攢下些對抗突發情況的資金才行。如若不然,一旦這樣那樣的突發情況發生了,那豈不是很容易就能鬧出人命來?而從上述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生活在70年代的人很容易因為收入水平普遍較低而出現抗風險能力也普遍很低的情況。畢竟再怎麼說,人們的收入還符合來源較為單一這一情況。既如此,就是想多掙點錢也未必能找到門路。

生活在那個時候的人,無疑就得盼著自己及家人能一輩子平安順遂,否則的話,但凡出點事,那搞不好整個家就都得垮掉。不過好在原本生活在那個時候的人都特別能吃苦,就算是因為遇到了突發情況而生活得較為貧困一些,他們也能堅強地熬過去。但是現代的人明顯遠不如那時的人能吃苦了,在這種情況下若還幻想著到那個時代去生活,那真的無異於是在給自己找罪受。再說了那個時代可找不到多少土豪出來,就算能找到,自己也未必能攀得上關係。既然如此,自然也就別指望誰能主動來接濟一下自己了。

三、生活質量普遍很差

除了上述特點之外,70年代人們所過的經濟生活還具有生活質量普遍很差的特點。現在我們是既可以住高樓大廈,又可以使用各種電子產品。甚至就算是想足不出戶吃個飯,那也能通過點外賣來實現。可是在70年代的時候,縱使是有高樓大廈,能住進去的也不太可能是普通人。縱使有電子產品,那也並非是誰想買就能買得到的。讓一個現代人真的返回那個時代去生活,那估計即便給他提供當時能提供的最好的條件,他也不會在那個時代住習慣的。

結語:

看完上述內容後,大家還有人會想去過那個時代的生活嗎?可能這個時候,很多人會說,介紹了這麼多,當時的物價還不是遠比現在的物價低?話雖如此,但那不也是跟當時的低收入水平相匹配的嗎?現在的物價倒是高,但是收入水平跟70年代的收入水平相比,不也不在一個檔次嗎?由此奉勸那些尚存在幻想心理的人,想要過上真正的好日子,永遠都不能靠「投機取巧」。若不懂得用雙手去創造價值,那不管到了任何時候,就都只能過著較不如意的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7190f5c683e221b7ce8a3034127e2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