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又所謂「貪心到頭終成空,偷雞不成蝕把米。」
人一旦太注重自己的利益得失,貪得無厭。無視公眾的利益,必然的結果就是招致所有人的鄙視。最後結局也不夠好。
在上海九亭就有這樣一個拆遷戶,為了獲得巨額賠償款,堅持了14年,最後卻成為了大家眼中的笑話。
房地產作為興起的行業形態,十幾年的時間在我國的發展趨勢驚人,有無數的人在這個行業里賺得盆滿缽盈。
「幾家歡喜幾家愁」。
房子作為人民的安身立命之所,尤其在一線城市,漫天高漲的房價讓努力工作的上班族頭疼。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也成為了年輕人的終極夢想。
也有些人盼望著自家的房子可以拆遷,這樣不但可以置換到新房,而且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補償金。
拆遷戶也成為了大家所羨慕的一種身份,大城市的拆遷戶更是在房屋拆遷之際,頃刻之間便可以獲得百萬甚至千萬的賠償款。一夜之間變身「暴發戶」。
有拆遷戶就會有不願意搬走的「釘子戶」,他們有些是不捨得自己的老房屋,房子被拆就意味著和以前的生活方式告別。
而絕大多數人則是不滿足政府的拆遷條件,他們想要更多的補償款。
為了不搬走,他們跟房地產商和政府拆遷辦鬥智斗勇,上演著房子「大戰」。
上海這戶14年未搬走的拆遷戶可以說是全國最「牛」的了。
上海作為我國的三大城市之一,可以說是寸土寸金的地方。
2003年,房地產開發商將上海市所有的地方都開發完畢,最後瞄準了郊區作為投資地點。
正在這時,上海政府正好準備建設郊區九亭,而房地產商更是將位於松江東北部的九亭視為重點的開發地區。
但是當時的九亭跟現在可是差之千里,不可同日而語。
當時九亭只是一個經濟落後,交通雜亂的小鎮。整個鎮子道路狹窄,擁擠不堪。
在這樣的地方開發房地產,肯定不會有人來買了,正在開發商猶豫之時。政府出面解決,決定先修這裡的道路,修道路勢必要先拆掉很多原有的房屋。
在相關部門出面協商之下,大多數住戶都同意拆遷條件並且很快搬走,只剩下十多戶人。
通過拆遷人員的努力溝通,剩餘的十多戶也終於搬走。
到最後只剩下這一戶姓徐的人家,徐家一共九口人,共祖孫四代。他們的房子是自家蓋的三層小樓。
一家人分別住在二層和三層,一樓的房子出租用來收租金。
當得知要拆遷的消息時,精明的一家九口便開始商議,如何能獲得國家更多的賠償金。
政府當時給出兩百七十萬人民幣和四套房子作為置換條件,這在2003年已經是一筆非常龐大的賠償款了,還有四套全新的住房。而人的貪慾是無限的。
在跟拆遷辦的人員溝通的時候,這戶人家給出的拆遷條件可謂「獅子大開口」。
他們一張口居然要國家賠償他們一億元人民幣和六套房子。
這筆錢放到現如今都是一個天文數字,更別提十幾年前的物價了,簡直就是深淵巨口,這樣的條件政府肯定不會同意的。
姓徐的人家也極為執拗,不管負責人怎麼做動員工作,他們就是死咬住一億元不肯鬆口。
在雙方多次談判的失敗之下,政府無奈地做出決定,放棄這戶人家。
但是地區得建設,道路得修整。於是政府決定繞開這戶人家進行房屋拆除和道路重建。
徐家自食其果終搬遷
這戶徐姓人家的房子就成為了九亭區的一處「怪屋」。
當年在廢墟之上唯獨留了這一處三層小樓,後來搖搖欲墜地存在於高樓林立的街道。
而且他家房子的位置正好在道路的中央,一開房門就是馬路,周圍的車輛穿梭而過。
這樣的景象特別奇葩突兀。也嚴重影響了交通,更加影響了上海的市容市貌。
徐家人每天要承受著車輛的噪音和尾氣的污染,老人小孩經常睡不著覺。
尾氣帶來的灰塵,很多落進了家裡,讓他們也很容易生病。
而且他們還要生活的提心弔膽,開門就是馬路就是汽車,迎面就有撞上的危險。
在夜晚他們更是擔心,疲勞駕駛的車輛會不會在黑暗之下不小心撞上自家的房門。
不但如此,他們每天出門還要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自己都覺得慚愧。
而跟他們破敗不堪,膽戰心驚的生活相比,別的拆遷戶早搬進了安全的小區,住著嶄新的房子,享受著光鮮亮麗的生活。
這期間他們也猶豫過,一家九口開過多次家庭會議商討這個問題。
但是九口人意見都不一致,大家各執一詞,最後誰也沒有被說服。還是硬著頭皮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這一住就是14年,最後這一家九口終於集體難以忍受。
他們主動來到了上海拆遷辦要求拆掉自家的房屋,而政府的拆遷條件並沒有在物價上漲之後有所浮動,依然還是當年的賠償,一分錢都沒有增加。
徐家著急搬離現在不堪的居住環境,他們思慮之下只能答應。
最初的一億元就是「黃粱一夢」,而2017年的兩百多萬比起當時的價值來說更是低了很多,最終他們非但沒有賺到,反而在經濟方面是虧損了。
白白承受多年的難堪,早早搬離住上新房子不是皆大歡喜嗎?
這戶姓徐人家的結局真的讓人啼笑皆非,最終機關算盡一場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危害了公共利益不說還賠上了自己十幾年的幸福生活。
宋代詩人林逋寫道:「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在錢財面前人是容易迷失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起早貪黑為了碎銀幾兩」。
人追求錢財是對的,但是要用光明正大的方式,而不是用一些蠅營狗苟的伎倆。
也要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不然最終會像徐姓拆遷戶一樣,作繭自縛,竹籃打水一般慘澹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