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半神」向「神」致敬的漫畫,它的改編動畫會成功嗎?

2023-10-25     ACGx

原標題:「漫畫半神」向「神」致敬的漫畫,它的改編動畫會成功嗎?

題圖 / 冥王Pluto
就在10月26日!

10月26日,改編自同名日漫的《冥王Pluto》動畫將在Netflix上線。原作漫畫出色的角色刻畫和深刻的敘事內核,以及以丸山正雄為代表的動畫工作室Studio M2的製作實力,都是這部動畫的加分項。動畫PV在今年年初剛公布時,就在核心動漫愛好者中引起不小的討論。

近幾年來因為重製了不少經典IP,以及追求作品數量導致品質參差不齊,Netflix投資的日本動畫也逐漸褪去了「Netflix出品,必屬精品」的光環。如《冥王Pluto》這種作品獲得Netflix的投資,其粉絲對動畫期待中也會夾雜著擔憂。

不過,ACGx仍舊認為《冥王Pluto》動畫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作品。這部動畫將會一次性上線8集、單集1小時,總共8小時時長,這在日本動畫作品中非常罕見,稍許了解一下它的創作背景,或許能大大提升你的觀看愉悅感。

60年代的高人氣短篇番外

《冥王Pluto》漫畫的作者,是日本知名漫畫家浦澤直樹,它的創作靈感,來自「漫畫之神」手塚治虫於1964年創作的《鐵臂阿童木》番外短篇《地上最大機器人》。可以認為浦澤直樹和手塚治虫,是《冥王Pluto》身上最引人注目的兩大標籤。

將少年兒童作為主要受眾的《鐵臂阿童木》,其故事內核卻有著手塚治虫對當時社會現象的反思,以及人類與機械產物關係的探討。特別是在《地上最大機器人》這個短篇漫畫中,地球上7個最強機器人對決機器人布魯圖(PLUTO)的劇情在當時的機器人題材熱潮中可謂亮點十足,機器人各具特色的外形和技能設定和大戰的刻畫,都使其成為了當時少年漫畫中人氣極高的短篇作品。

從漫畫到動畫,從內容到商業,《鐵臂阿童木》收穫了巨大成功,但手塚治虫卻在自傳中認為「《阿童木》簡直是作繭自縛」,為了追求電視台動畫的播放進度和收視率,製作團隊「一味宣揚正義和耍帥」,「動畫的趣味消失了」,「阿童木總與怪物作戰,性格也越來越不可愛了」。這一點在《地上最大機器人》也有所體現。

該作用了大量篇幅強調機器人的能力和對戰場景,在機器人個性和思想深度刻畫方面略有欠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為《地上最大機器人》續寫故事的一種契機)。據說手塚治虫創作這個短篇的原因,與當時同為競品的《鐵人28號》也被動畫化有關。時隔多年,真正緣由已無人知曉,但可以看得出當作品在市場層面取得極大成功時,即使是身為知名漫畫家的手塚治虫也在不知不覺中被裹挾著前進,會考慮大眾市場,在故事裡添加讀者/觀眾們喜愛的元素進行創作。

儘管如此,創作了數百部漫畫的手塚治虫,無論是作品題材的多元化,還是作品中蘊含的那些超越時代的人類情懷和人性光輝,後來都無出其右者,被後世稱為「漫畫之神」當之無愧。《鐵臂阿童木》作為日本科幻題材漫畫的奠基作品之一,引領了日本科幻漫畫創作的風潮,更在當時日本兒童的內心種下一顆科幻的種子。後來無數的日本動畫、漫畫創作者無不受其影響,其中就有青年漫畫家浦澤直樹。

青年漫畫家創作的最強同人漫畫

2003年,漫畫家浦澤直樹獲得手塚治虫之子手冢真的授權,借用了《地上最大機器人》的角色設定和世界觀架構,以原作故事為基礎,再創作為中篇漫畫《冥王Pluto》,篇幅也從1卷擴充到8卷。在這部作品的創作、傳播過程中,浦澤直樹被行業冠上了「漫畫半神」的稱號。

「漫畫半神」這個稱號顯然有些商業營銷的意味,但其用漫畫講故事的出色能力卻早已獲得了市場認可。極具創作天賦的浦澤直樹,是日漫黃金時代里青年漫畫創作者的代表性人物。他在90年代創作的漫畫《MONSTER-怪物》,彰顯其日趨成熟的作品風格——聚焦於社會題材,擅長將真實歷史事件融合進虛構故事,以增加劇情的複雜性;畫面表現上,人物外形褪去日漫角色的誇張感,更為寫實;在分鏡上,通過模擬電影長鏡頭去渲染場景氛圍,通過細節展現人物內心變化,讓靜態畫面充滿張力。相較於漫畫的娛樂性,浦澤直樹更追求作品帶給讀者的思考價值。

也有部分深度粉絲指出,他的長篇連載故事依然存在支線收束較弱這個日漫通病。當然,吐槽歸吐槽,他在漫畫里營造的一流懸念感和對人性的複雜刻畫,往往令讀者欲罷不能。粉絲們安利、評論他的作品時,也會直指敘事更完整的《冥王Pluto》是其少有的「沒爛尾的作品」。

《冥王Pluto》是《地上最大機器人》的「同人」作品,但依然有著非常明顯的浦澤直樹氣息。在延續原作角色和重要事件節點的基礎上,主角從阿童木變為了國際刑警機器人蓋吉特,同時加入了「第39次中亞戰爭」這個新的故事背景。在這場戰爭中,7個最強大機器人身懷「正義」之命殺死了無數機器人士兵,這成為了他們內心永不能磨滅的印記,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撫平戰爭帶給自己和世界的傷害。

機器人刑警蓋吉特之死

原作中的機器人布魯圖、創造他的博士以及其它反派角色之間的人物關係,在《冥王Pluto》以更戲劇化的手法進行了重新設計,對登場每一個機器角色的心理、性格都做了更深入的刻畫。7個機器人在戰後的境遇令人動容,且反派人設也豐滿起來,在浦澤直樹的筆下,讀者亦能感受到戰爭的無情以及亂世中弱者的悲哀。可以說《冥王Pluto》是一部繼承《地上最大機器人》精髓,並將其放大的作品。如果將手塚治虫的《地上最大機器人》比作這個故事的樹根與枝幹,那麼浦澤直樹的再創作則讓整棵大樹再度枝繁葉茂。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冥王Pluto》的主要故事情節都圍繞機器人展開,卻沒有用過多頁面去展現機器人的打鬥的,各種草蛇灰線更增強了作品的趣味性。這部漫畫在日本和歐美市場多次獲得科幻創作類獎項,動畫化後面向全球動畫觀眾時,要將手塚治虫作品的故事內核充分展現,又要保留浦澤直樹電影化的敘事風格,還要徹底釋放動畫在視聽方面的優勢,這個問題就要讓丸山老爺子和他的Studio M2來解決了。

日本動畫金牌製作人「最後的作品」

《冥王Pluto》最早的動畫化企劃要追溯到2011年。今年5月,丸山正雄在與ASCII編輯部的對談中提到,NHK曾計劃以特別篇的形式來對漫畫進行改編,當時恰逢311地震,由於預算原因導致企劃被中斷;之後又收到另一家工作室的動畫化計劃時,因為樣片不符合丸山的設想,再次擱置。

直到2016年,手冢真再度邀請丸山正雄參與《冥王Pluto》的動畫化,當時已年近80的丸山正雄將其視為自己的「最後一份工作」,想盡最後的努力完成《冥王Pluto》的動畫化。

曾在蟲製作與手塚治虫一起工作過的丸山正雄,分別在1972年和2011年創立了MADHOUSE、MAPPA,以及在2016年創立了Studio M2。在他的帶領下,前兩家動畫公司製作了大量不同風格的動畫作品,其中既有故事冷門,但畫面表現極具藝術性的小眾作品和原創作品,又能通過技術積累和創新,製作出收穫大眾市場認可的商業作品。

這些作品包括但不限於《魔卡少女櫻》OVA、《NANA》《怪物》《死亡筆記》《夏日大作戰》《坂道上的阿波羅》《東京殘響》。丸山正雄也被譽為日本動畫行業的金牌製作人,通過這些作品培養出了一大批日本優秀的動畫創作者。即使是在他離開了MAPPA後,MAPPA依然能做出《咒術回戰》這種「動畫拯救漫畫」的高質量作品。

於2016年成立的新工作室Studio M2,是丸山正雄專門為了製作一到二個「獨一無二」的大型項目而創建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完成動畫前期籌備工作,包括提案、決定製作人員等等。這家工作室至今也就在2017年完成了電視動畫《鬼平半花町》(原本對外公開要將今 敏的《OPUS》製作為動畫電影的計劃目前沒有下文)。在ASCII編輯部的採訪中,他對於《冥王Pluto》這部作品的態度,既有這是「浦澤直樹*手塚治虫作品」的想法,也希望這「最後的作品」能夠超越他之前製作的那些動畫。顯然《冥王Pluto》就是Studio M2要做的那個大型項目。

2017年,以丸山正雄心目中理想品質製作出來的《冥王Pluto》樣片受到了各方認可,其中也有當時正在日本到處「撒錢」的Netflix。Netflix對優質日本動畫內容極度渴求,願意給丸山正雄和Studio M2充裕的資金和充分的時間。流媒體相對自由的內容表現形態,也使得《冥王Pluto》動畫的製作可以在不縮減原作漫畫情節的情況下進行。直到2023年,全世界的動畫愛好者們終於可以在網上看到這部長達8小時的動畫。

這8集動畫總共由6個動畫工作室參與完成。相信以丸山正雄在日本動畫行業里的地位和人脈,足以邀請到現今日本的動畫名家們參與到作品中來。不過在《冥王Pluto》PV公布的Staff表里,還沒有透露太多動畫人名字,但這仍不妨礙動漫愛好者們對《冥王Pluto》充滿了期待,甚至有人將其稱作「10月霸權」。

實際上,出品方和製作方對它的期望可能不止是當季霸權。Studio M2的另一位製片人真木太郎今年在中國內地接受媒體動畫學術趴的採訪中,曾提到這部有著大量爆炸場面和動作場面的動畫90%以上的部分都是手繪完成。在2D與3D CG相結合已經成為主流創作模式的日本動畫市場裡,以手繪為賣點的《冥王Pluto》簡直就是稀缺品。從故事到製作,它或許能夠成為日本動畫里程碑式作品。

從《鐵臂阿童木》到《地上最大機器人》,再到《冥王Pluto》,從漫畫到「同人」漫畫,再到動畫,從手塚治虫、浦澤直樹到丸山正雄以及大量參與其中的動畫人,變的是內容載體,不變的是不同時代創作者們對世界和人類的觀察和思考,以及作品的藝術魅力和人文價值。在《冥王Pluto》這部作品身上,真正體現了內容創作承載的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6d3394fd599a34a72feefd7546e8c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