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率部犯境,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的反對執意親征,後在土木堡兵敗被俘。
明軍大敗以及明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到京師,天下震動,而此時也先則裹挾明英宗繼續南下,大軍包圍北京。就在這存亡之際,于謙等主戰派大臣堅決擁立朱祁鈺為帝,穩定民心,最終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使得明朝江山得以延續。
也先見明朝已經另立新軍君,再加上北京久攻不下,便下令撤軍,而明英宗也開啟了長達近一年的戰俘生涯。
雖然身為戰俘,但明英宗所享受到的待遇可不是一般的高,上到也先下至普通的瓦剌人,他們從沒有將明英宗當作俘虜看待,更多的是將他當作一個非常尊貴的客人來對待。
其實這也能理解,在也先之前,瓦剌一直臣服於明朝。朱棣在位時期,瓦剌曾短暫崛起過一次。當時瓦剌的首領是也先的爺爺馬哈木,馬哈木見朱棣一直在攻打韃靼,認為自己有機可乘,便揮師南下。結果朱棣調轉槍頭直接親征瓦剌,打得馬哈木接連敗退,最後不得已只能遣使到北京謝罪,此後瓦剌便不敢再侵犯大明邊境並連年朝貢,直到土木堡之變。
所以,在瓦剌人的心中,雖然他們曾取得過土木堡的勝利,但雙方的實力差距依然很大。而且幾十年的朝貢也造成瓦剌人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這種心理就是「不可輕易觸犯大明皇帝,更不能隨意殺戮大明皇帝」。
基於這兩點,明英宗在瓦剌的日子就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悽慘悲涼了。
史書記載:
「上在行營,或坐暖車,或乘馬。途中達子達夫遇見,皆於馬上叩頭,隨路進野味並奶子。」
要知道,草原的生活條件本就艱苦苛刻,暖床、馬匹、野味、奶子這些東西恐怕是瓦剌人能拿出來的最好的東西了吧,游牧民族天生好騎射,可以想像一下,「暖車」或許還是瓦剌人專門為明英宗製作的也未可知。
雖然失去了自由,但除此之外,也先對明英宗著實不錯。每逢重大節日,他都會邀請明英宗參加,他還曾想將自己的一個妹妹嫁給明英宗,可是也先的這個妹妹估計長相有點粗獷,著實嚇了明英宗一跳,此事也就作罷了。
雖然妹妹沒看上,但是也先還有個弟弟,大家不要誤會,他倆是純粹的友情。
也先的這個弟弟叫伯顏帖木兒,伯顏帖木兒非常敬重明英宗。當初也先剛俘獲明英宗的時候,伯顏帖木兒第一時間勸阻也先不要殺他,然後將自己的帳篷讓給明英宗住,一個俘虜竟然能住進瓦剌二把手的帳篷,這待遇真的是前所未聞。
然而讓明英宗住進自己的帳篷只是一個小小的開始,此後伯顏帖木兒沒事就來找明英宗聊天,極力的寬慰他,還送來各種食物等必需品,就是希望明英宗能在這裡住得舒服一點。
在這期間,伯顏帖木兒的真情打動了明英宗,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後來景泰帝礙於朝臣的壓力,派楊善等人出使瓦剌,雖然景泰帝沒有明說,但楊善等人都清楚,此行的目的就是來迎朱祁鎮回京的。
楊善來到瓦剌後,也先和伯顏帖木兒就第一時間招待了他,雙方就朱祁鎮回國進行了一番長談,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朱祁鎮終於可以回國了。
臨行之前,也先和伯顏帖木兒再次給楊善等人踐行,而伯顏帖木兒則對朱祁鎮說了這麼一番真誠的話:
「我太師順天意,不敢少慢,令我侍奉一年。皇天悔禍,皇帝復回,皇弟已立為帝。然位是你所有,此還要坐此位,他時即我主也。此中有事,便投托。」
當朱祁鎮一行啟程的時候,也先「率眾拜辭,進良馬貂鼠銀鼠皮,其妻妾亦來拜辭,也先復與眾酋送,車駕行約半日程,也先下馬叩頭,跪解所帶弓箭撒袋戰裙,以進與眾酋羅拜伏地,慟哭而去」。
而伯顏帖木兒更是送了一程又一程,流著淚不斷地說著:「皇帝去矣,何時得復相見。」當伯顏帖木兒走後不久,朱祁鎮一行突然發現後方有人來追,朱祁鎮大驚以為瓦剌人反悔了要來來抓他的。結果沒成想,卻是伯顏帖木兒返回途中射的一野獸,他怕朱祁鎮路上吃不好,便立刻派人快馬送來,朱祁鎮聞之深受感動。
這也足可見伯顏帖木兒對朱祁鎮是發自內心的尊敬與愛戴。
朱祁鎮在塞外的生活雖然比不上北京的奢華,但也是衣食無憂,不僅生命沒有受到威脅,反而還得到全體瓦剌人的尊重,相比於回京後那幾年的軟禁生涯,或許在瓦剌的那段日子才更自由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6bbb15eebaa9687332f15b4f1605f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