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中有很多BOM問題是由BOM的技術架構決定的,與BOM架構相關的問題中,有三個較為突出的:
一、數據冗餘問題
數據冗餘帶來的問題非常明顯:同一份數據在產品上被重複定義,必然帶來產品數據不一致性,不一致性帶來的問題是變更管理的問題。當同樣的數據被定義在兩處甚至多處,發生設計變更時,必然要考慮如何同步的問題。另外,數據冗餘也會造成不必要的工作量增加,數據維護困難。
很多企業至少在研發端的BOM都按照超級BOM模式進行組織,這是否解決了數據冗餘問題呢?答案是否定的。超級BOM在一定程度上確實緩解了這一問題,但超級BOM本身也存在一個如何搭建的問題。如果超級BOM本身的架構不合理,則這一問題還是顯得非常突出。
二、不同形態BOM之間的轉換問題
不同形態BOM之間的轉換問題,尤以工程BOM到製造BOM的轉換為典型,是製造業的一個長期存在的難題。
大部分傳統車企,工程BOM的搭建只是從設計的角度出發,導致結構層級與CAD結構比較接近,而對BOM應用部門的要求考慮得比較少。這樣做的後果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製造BOM乾脆另起爐灶,由下游的製造或者生產物流專門組織人員基於研發、採購和工藝等部門提供的文件重新搭建一套製造BOM;另一種情形是直接將工程BOM上的設計虛擬層級帶到製造端,使得製造BOM效率極低,應用受到諸多限制。這兩種情形的根本原因是,很難實現由基於設計角度出發而定義的工程BOM向面對生產的製造BOM轉換,特別是發生工程變更的情況下,二者之間的同步將變得極為困難。
三、配置信息的傳遞問題
配置信息的傳遞問題在當前企業中也是比較突出。國內很多車企配置化信息實際上沒有被充分利用,基本都停留在配置表作為記錄產品信息以供下游參考的表單,研發端的BOM雖然以超級BOM方式組織,但真正利用配置信息進行BOM解析的很少,到製造端就更難了。
從數據組織方式來看,研發端的BOM往往會基於設計的需要定義一些中間層級。配置化信息往往作用在這些層級,而這些層級無論是製造、試製、售後甚至研發端的成本分析、重量管理都可能不需要。這樣問題就產生了,當BOM向其他領域傳遞時,這些配置信息就「丟失」了,需要各個業務領域重新梳理配置關係,這就導致了各個業務領域所需的BOM事實上完全獨立,不能貫通。因此,這個問題不解決,將會直接導致上面講到的第二個問題。
以上三個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必須從BOM如何搭建入手,而不是固守已有的搭建方式不變去找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6b07eb28292db69f283f539a4acd8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