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一對外國兄弟在武漢建了一棟房子,轉手賣了30000兩

2022-04-02     蘇丹卿

原標題:100多年前,一對外國兄弟在武漢建了一棟房子,轉手賣了30000兩

如果要在武漢找出一個街頭建築博物館,除了江漢路步行街,黎黃陂路也是值得一去,小資、文藝、時尚有腔調,稱得上是漢口開埠後的一個歷史縮影。

1897年,黎黃陂路所在區域被劃為俄租界。1900年租界當局修築此路,稱阿列色耶夫街、夷瑪路。1946年元旦,包括俄租界在內的所有租界被收回,並將夷瑪路改稱「黎黃陂路」。

黎黃陂路全長604米,保留了17座西式建築,包括有華俄道勝銀行、怡和洋行、中華基督教信義大樓舊址、美國海軍青年會舊址、俄租界工部局舊址、高氏醫院舊址、巴公房子……這些歷史建築於露天之下陳展著生活情調。

這張於2019年3月所拍

大大小小的咖啡館、小餐廳、酒吧、畫廊等一股濃濃的海派氣息撲面而來,吸引了無數遊客和市民。

他們坐在樹下喝著咖啡,聊著天,時光靜好的安逸午後令人久久不願離去。

這裡曾是武漢最具摩登氣息的街區,也是風雲際會之地,眾多西式建築、花園洋樓都在靜靜敘述著當年的盛況。

在這些建築中,我對巴公房子的印象較為深刻,這是俄國茶商在漢口留下來的老房子,曾作為高級公寓使用,位於江岸區鄱陽街 46-56號的角落裡,1901年始建,於1910年建成,直到今年已有112歲(目前仍在保護性改造中)。

在今天的巴公房子的牆面上,還清晰可見「1910」的字樣。

這棟等腰三角形的大房子建成之後,便成為俄租界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屬近代古典復興式建築。此建築風格後來對我國近代建築產生了較深遠的影響。

巴公房子是當時武漢出現較早的多層公寓(當時漢口最大最高級的公寓樓),主要出租給漢口五國租界洋行高級職員居住。

資料顯示,「巴公房子」又有「大巴公」和「小巴公」之分。只是它們緊靠一起,平面呈銳角三角形,中部為三角形天井,相當於一個內院。總面積近5000平方米,房間共計220間套。

整個公寓用紅磚砌成,磚木結構,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廊檐、露台、曲欄、拱券和立柱都十分精緻。

我第一次在漢口街拍時,就被這棟房子深深吸引,紅磚與那穹形塔頂十分醒目。仰首望去,陽光之下,頓覺恍惚:一百年和一瞬間就在彈指之間。在這裡,時常有人拍婚紗攝影或其他寫真。

隱約之間,令我察覺到這棟建築的不一般。

每次路過這裡,都會忍不住抬首望去,但一直沒有機會去裡面看一看。希望等它全面改造完畢之後(據報道,這裡將成為具有全新歷史體驗感的高端奢華酒店巴公邸、武漢首家定製星巴克店、萬里茶道博物館),能夠一探究竟吧。

巴公房子的原先主人是一對俄國兄弟,「大巴公」J·K·巴諾夫和「小巴公」齊諾·巴諾夫,還是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的親戚。

1869年,「大巴公」J·K·巴諾夫來到漢口,並在漢口生活了52年,是個出了名的「中國通」,以一口流利的漢語在漢口展開貿易。1874年,他與幾人合夥開辦了阜昌洋行。

在當年,阜昌洋行是漢口四大俄商茶葉公司之一。他的弟弟「小巴公」齊諾·巴諾夫也從俄國來到漢口,並擔任阜昌洋行所屬磚茶廠的機械師。

1896年,漢口俄租界設立。「大巴公」J·K·巴諾夫憑藉自己的身份和能力被推舉為俄租界工部局議員,以及俄國駐漢口總領事館第一任總領事。權勢財勢集於一身的J·K·巴諾夫被人們稱之「巴公」。

1912年,這對俄國兄弟將這棟大房子賣給了廣東銀行,凈賺白銀30000兩。後來,這棟房子的主人進行多次變換。直到1950年,它變成了普通的居民樓,住進138戶人家。

1993年,巴公房子被列為「武漢市歷史優秀建築」。

2020年,巴公房子保護性改造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這是武漢旅遊體育集團在漢口歷史風貌區舊城改造的首個開工項目。

轉眼間,已是2022年4月,它令我愈發期待。一座有歷史的城市是值得期待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68f426650324daf8eeeed6c7d53ee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