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士是如何煉成的?

2023-05-12     半島晨報

原標題:手術室護士是如何煉成的?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手術室是一個神秘而陌生的地方,對於手術患者來說,在這裡經歷的每一分鐘都可能關乎生死,手術的成敗不僅取決於操刀的醫生,還有那些幕後英雄——手術室護士。5·12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記者探班醫院手術室,看到為了每台手術的成功,手術室護士們都在使出「十八般武藝」。

日常工作

醫生伸出手就能秒遞器械

10日6時40分,大醫一院聯合路院區手術室護士宋宜橋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當天她是三台心臟手術的器械護士,7時許,宋宜橋進入手術間開始準備手術所需的器械、敷料、一次性物品和耗材等。7時30分左右患者被送到手術間,手術開始。

作為一名器械護士,宋宜橋要在手術台前全程無菌操作,為醫生傳遞手術器械。看似簡單,背後學問不少。拿這台手術來說,涉及到的體外常規器械和特殊器械就有上百件,她必須對每樣器械的使用時機瞭然於心。「在手術過程中,醫生伸出手我們就要知道遞什麼器械,大部分時間不需要說話。」「比如這台心臟二尖瓣置換手術,需要將二尖瓣剪下來,當醫生把這個瓣夾起來時,就需要遞剪子了。」一名合格的手術室護士應是熟悉上百種手術的「全能選手」。

百般「武器」心中有數

使用近百台儀器設備、清點傳遞近千種手術器械、完成複雜手術體位的擺放、隨時應對各種突發的出血搶救……這些統統是大醫一院聯合路院區手術室護士的看家本領。

最簡單的手術,要準備的器械也有四五十件,稍微複雜的手術,比如脊柱、關節的手術,需要準備的器械能達上百件。如何確保這些物品不會遺漏在患者體內,釀成醫療事故?宋宜橋表示,手術室護士有嚴格的物品清點制度,器械護士和巡迴護士在術前、術中、術後對照物品清單進行清點和登記,如果發現物品遺失,就不能關閉患者身上的切口。「我們心臟手術經常用到小針細線,線如頭髮絲細,每次用完了要及時接住,避免丟失。」手術中,特別是心臟手術,難免會遇到患者心臟驟停等突髮狀況,這個時候,器械護士與巡迴護士就要迅速地配合醫生進行心臟按壓、除顫等搶救工作,每一秒鐘都關乎患者的生死,需要醫護的快速反應和默契配合。

小到一個褶皺都不放過

9時許,在市婦兒醫療集團希望廣場兒童院區,手術室護士張黎正在配合一台橈尺骨骨折復位內固定術,患者是名10歲男孩,手術很順利,僅一個小時就結束。

張黎擔任手術室護士已經有18年,目前主要擔任巡迴護士。據介紹,巡迴護士的工作主要包括患者的管理、完善各類護理文書、協助輸液輸血、標本送檢、手術銜接等工作,他們是手術室里的「大管家」。「收到手術通知單後,我們要準備第二天手術的器械和儀器,如果多個科室都要同時用到一個儀器怎麼辦?這就需要我們來協調。」張黎說,手術進程很大程度也是巡迴護士掌控的,「和成人不一樣,孩子耐受度比較低,我們就要通過優化流程,縮短等待時間。」張黎說,當觀察到一台手術快結束時,就得讓下一位患者提前進入等候區,確保兩場手術之間無縫銜接。

手術室護士團隊高效嚴謹完成手術的配合工作。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攝影記者周蕾

迎接患者也是巡迴護士的重要工作,他們需要了解患者病情和狀況,做好解釋和安慰工作。「對待兒童,需要比成人更細心,孩子的皮膚很嫩,我們要避免身下有褶皺物品或者線路,防止壓力性損傷。」

酸甜苦辣

歷練5年才能「出師」

10時許,大醫一院聯合路院區手術室護士長代娓陸續收到第二天的手術通知單,可以看到,5月11日預計有82台手術,接下來,她需要根據每一台手術術式、難易程度,分配適合的器械護士和巡迴護士。

代娓在手術室已經工作了30年,她說,要想成為一名手術室護士都要進行為期一至三個月的綜合考評,緊接著,就是不同外科手術的輪訓,關節外科、脊柱外科、心臟外科等十幾個專科開展的上百種手術都要逐一配合,歷練本領,這個過程長達5年之久。「和病房護士相比,手術室護士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只有經歷了全面的培訓,才能與醫生默契配合,高效安全地完成手術。」

吃飯時間和下班時間都是未知數

11時許,宋宜橋已經完成了第一台手術配合工作,利用下一台手術開始前的幾分鐘時間,她快速吃完午飯。接下來還要配合兩台心臟體外循環手術,預計下班時間會在20時以後。「體外循環手術時間長,手術比較複雜,主動脈夾層手術一站就是7到8個小時,其間我們不能有片刻的放鬆。」

採訪期間代娓手機響個不停,攥著手術通知單,她說,手術室護士只知道上班時間,永遠不知道下班時間。手術室護士24小時手機開機,加班加點已是常態。「肚子餓了要扛得住,睏了累了要挺得住,想上廁所要忍得住,這也是我們的本領。」張黎笑著說。

必備素質

堅守底線 謹慎不苟

提到手術室護士的必備素質,承擔帶教工作的張黎和護士長代娓不約而同地將「慎獨」作為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素質。「很多工作需要手術室護士獨立完成,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每一項操作能否按照規章制度去做,關乎著患者的安全。」張黎說,以最基本的無菌操作為例,當手術物品出現污染,或者可能被污染時,要及時主動更換;器械護士在刷手的過程中,要按照規範步驟進行,清潔到哪個部位差一厘米都不行,這些都考驗護士是否具備「慎獨」精神。

關愛患者 釋放善意

「昨晚睡得怎麼樣?精神狀態不錯啊。」在巡視手術間的過程中,代娓護士長和一位即將接受手術的前列腺癌患者嘮了兩句,患者緊張的情緒逐漸緩解。「在手術間裡,有醫護溝通、有護護溝通、有護患溝通,護患溝通很重要,我們握一下患者的手,給他蓋蓋被、說說話,雖然微不足道,卻能讓患者感到溫暖。」

更新知識 適應變化

隨著科技的進步,微創手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在患者身上。「越來越多的高精尖設備應用在手術中,比如腹腔鏡、達文西機器人、能量平台等,這就要求護士不斷地學習。」代娓說道,一名優秀的手術室護士一定是用心在工作,而不是只用手和眼睛工作。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黃鳳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62cb82d94f6a48bf11941ff3a2ed9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