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親同學」老林從國企辭職了,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一年後,老林終於品嘗了「人走茶涼」和「世態炎涼」的滋味,這才知道:自己錯把平台當能力、錯把權力當春藥、錯把恭維當友情、錯把同事當人脈、錯把職位當資源了!他用親身經歷告誡:人到中年混得再不開心,也別從國企(體制內)辭職!以上這5個錯覺,害人不淺,我已經被害慘了。老林的親身經歷,充分證明了這5個錯覺的危害,明白了具備3個條件才能辭職的道理。
N年前,在同學們的眼裡,老林是「雞窩裡飛出的金鳳凰」。我們這一屆同學,所學專業屬於「四大天坑」之首,畢業之後就像進了「雞窩」,基本都在一線工作「啄米」,混得普遍不如意。
只有老林因為筆桿子厲害,被借調到國企的總部機關工作,幾年前混成了部門主任,手握實權,年薪30萬,同學聚會是要坐「主賓」位置的,學校把他的名字也刻在了「優秀校友」的石碑上。
老林的職位混得最高、薪水發得最高,權力抓得最大,他為什麼要辭職呢?因為老林混得不稱心!在別人眼裡,他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在他心裡卻滿懷苦澀。為什麼呢?因為換了一屆領導,對他不冷不熱的,他私下聽說單位沒把他列入後備人選名單。單位開始實行年輕化,需要補充40歲以下的中青年人才,他已經45歲了,被無情淘汰了。關鍵是,新一任領導對他不「感冒」,根本沒有為他去爭取,所以,他活得不開心。
在我們同學眼裡,老林已經混得非常好,即使不提拔也是我們的天花板。再說,再提拔半個台階也沒有實質意義,年薪能漲20%,達到36萬,但是責任更大、任務更重、風險更多。領導冷落他,不安排重要任務給他,難道不是一種輕鬆嗎?熬到50歲,就可以申請退二線,不上班,待遇執行80%,難道不香嗎?
但是,老林的心思,我們猜不透,也無法理解。反正他自己承受不了這種「委屈」,跟領導吵了一架,就真的辭職了。當然,這裡面有一個小插曲。有些得到老林關照的私企老闆,也為老林打抱不平,認為領導就應該提拔老林,安慰老林說:你的能力如果在我們公司,至少給一個副總,年薪至少翻倍,不如到我這裡,按這個標準給你。老林第二天,就裸辭了,把領導氣得夠嗆。
私企老闆也兌現了諾言,任命老林為副總經理,年薪60萬。開始我們也為老林感到「羨慕嫉妒恨」,人家不開心就可以跳槽,跳槽還可以提職加薪,我們不開心只能背後罵娘喝悶酒。
開始的時候,老林也是意氣風發,自信爆棚,覺得幾百萬的工程那還不是信手拈來?老林在國企的時候,審批的都是上千萬的工程,千萬以下的「小工程」都到不了他這裡。結果,老林給過去的老同事、老下級打電話,他們要麼是不接電話,要麼是避而不談公事。老林擺了飯局,邀請以前的老部下、老同事來吃飯,結果,稀稀拉拉只來兩三個不管事的「蝦兵蟹將」。當年,都是他們請客,恭迎老林,拱手讓老林坐「上座」的。現在,老林做陪客,他們都不給面子了,何況拉生意、要工程呢?
老林終於品嘗了「人走茶涼」和「世態炎涼」的滋味,才知道:自己錯把平台當能力、錯把權力當春藥、錯把恭維當友情、錯把同事當人脈、錯把職位當資源了!再說了,老林是跟領導鬧意見走的,老同事老部下唯恐被他牽連,躲都躲不及呢,誰還給他工程?老林就是送禮,他們也不敢收呀。沒人願意跟他再有來往,讓老林的人脈徹底「涼涼」。
到了年底,老林負責的業務指標沒有完成。私企老闆也沒有為難他,給他發了20萬的底薪,40萬的績效兌現獎勵象徵性地給他5萬。老林辭職後的年收入反而比原來的30萬還少了5萬。老闆的意圖很清晰,給老林留了面子,讓他主動辭職。老林當然明白,灰溜溜的辭職了。
老林繼續找工作,本來以為頭頂國企部門主任的光環,隨便也能找到副總的職位,結果,沒有一家公司給他投出「橄欖枝」。老林焦慮之下,期望值越降越低,只能找到小公司的普通管理崗位,年薪基本都在5萬左右。先後接了兩個offer,結果,都因為無法忍受年輕上司的訓斥而辭職。
老林剛加入私企的時候,身為副總,高高在上,意氣風發,春風得意。有位年輕貌美的女工就想傍大款,主動投懷送抱。老林在國企時不敢越雷池,在私企時就不在乎了。老林還沒來得及把女工調到身邊,就「被動辭職」了。這位女工竹籃打水一場空,善不罷休,問老林要了40萬、掏空了老林的「小金庫」還不滿足,直接找到老林的老婆大吵大鬧。
老林的老婆也是女強人,絲毫不讓步,打官司要回了40萬,然後讓老林凈身出戶。老林苦苦哀求,終於要了20萬作為創業資金,被趕出了家門。老林認為憑藉多年的職場經驗,一定能在股市上迅速致富,他幻想用這20萬炒股票掙到幾千萬,結果賭性太大,加了槓桿,在上一次暴跌中被平倉,導致老林身無分文。
目前,老林已經實現了各種自由:沒有正經工作,實現了工作自由;沒有家庭,實現了人身自由;沒有資金,實現了財務自由;沒有房子,實現了居住自由。已經大半年了,老林換了手機號,我們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了,據說他不想見到熟人,自己悄悄躲到北京在送外賣。我只有一次遇到過他,他證實了一句話:以上五個錯覺,把我害慘了。
我的答案是:辭職不辭職,永遠不要以「開心不開心」為動機。「開心不開心」與「辭職不辭職」,不應該成為因果關係。職場何處不是江湖?你在這裡不開心,跳槽到另外一個地方,也許會更不開心。開心不開心,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己的心態修煉問題,而不是用辭職來解決。用辭職來解決心態問題,大多數是達不到目的的。
我始終認為,辭職的因素只有三個客觀因素,不應該有主觀原因。混得不開心,這是主觀原因,也是反觀你的心態問題;不喜歡上司,還是主觀問題,要反觀你的協調和妥協能力;與同事人際關係緊張,更是主觀問題,要反觀你的情商修煉問題。這些都不是你辭職的客觀因素,必須辭職的客觀因素只有三個:
第一,你有沒有能力跳槽到一個更好的職位?
跳槽的前提是:你有沒有能力跳槽,而不是受委屈了、不開心了、人際關係緊張了等因素。這個「能力」,也不是指老林誤認為的平台能力,更不是指大家通俗講的「工作能力」,而是「市場變現能力」。我見過很多國企「能人」,在崗位上有能力有技術有業績,但是跳槽到私企,因為缺乏「市場變現能力」,混得並不如意。有些技術,在國企體系內可以發揮作用,但在純市場上就沒有 「用武之地」。有些管理能力,在國企體系的場景里有用,在市場上就容易「水土不服」。
第二,你的價值是不是長期低於市場平均價格?
跳槽的目的,核心是提職加薪。其他的因素:換城市居住、與家人團聚、回家鄉安居,等等,這些屬於個性化的需求,對比的維度不一樣。比如,你為了陪伴青春期、叛逆期的兒子考上大學,放棄優質工作,這種辭職或跳槽的代價或收穫,並不能以金錢來衡量。但是,大多數的跳槽就是為了提職加薪,那麼,這裡掌握一個基本公式:國企跳槽到私企,薪酬對比是1:3;同城私企跳槽到私企,薪酬對比至少是1:1.3。不能穩定地保證這個公式,跳槽是沒有價值的。
第三,你的職業發展是不是遇到天花板?
國企留住骨幹人才的傳統方法,通常是實行「三留人」機制,即: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這三者必須同時發生才有效果。事業留人是擺在第一位的,即:讓你有發展空間。你在一個私企,發展遇到了天花板,一輩子局限在一個低層次上,如果你有能力跳槽,是可以跳槽,哪怕犧牲短期利益也要追求長期利益。
所以,我作為資深HRD,最後寫幾句掏心窩子的真話:工作不開心、受委屈了、人際關係不好,等等,這些主觀因素都不是辭職的驅動因素。工作不開心,首先要反思自己為什麼不開心?換一個場景就一定能開心嗎?開心,是自己的一種能力,而不要受外界影響,如果你容易受外界影響而不開心,那麼,你換一個場景依然容易不開心。如何看待受委屈?有一個話雖然是雞湯但是有營養:格局是委屈撐大的。要想成大事,必須受委屈,一帆風順、舒舒服服的,不可能成功,別人憑什麼讓你躺贏?人際關係不好,還是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情商修煉不足?人際關係不好,更不是辭職的理由。你辭職了,不是正中那些排擠的人的下懷嘛!
PS:職場火鍋,二十年國企央企,十年HRD,歷經苦難,閱人無數,教訓比經驗還多,悟透央企國企的職場生態,善於把細碎的「潛」規則和「明」規則系統地講出來。讓您早走捷徑、少走彎路、多避大坑。請關注 職場火鍋(全網同名),央企國企職場乾貨請關注VX公號職場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