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句話,教會你處世之道,越早明白越好

2023-02-11     城東李公子

原標題:10句話,教會你處世之道,越早明白越好

《少帥》中的那句經典台詞,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

做自己,是一種最高級的自由和浪漫,但是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無時無刻不處在社會的枷鎖當中。其實社會上有很多的條條框框,在無形之中約束著我們,當然也有「淘汰」的規律。

人要時刻提醒自己,小心小心再小心。因為有時候不經意間的一個行為,就會導致自己的努力付諸東流。

其實處世的核心邏輯,就是把握人性。當我們知道了人都是什麼樣的,也就知道了社交是怎樣進行的。

雖然道理和經驗這個東西,只有從自己的經歷中總結來的,才尤為深刻,但如果有人能從中發生思考,這總是好的。

10句話,教會你處世之道,越早明白越好!

  • 1、不要向任何人解釋自己,證明自己。

稍微被誤會,就急著站出來解釋自己,這只會顯得自己不夠厚重,而且也只會讓他人覺得這是心虛的表現,然後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所謂真正的證明自己,就是讓時間來證明,那種效果才是出奇的好。

  • 2、嘴甜不是什麼壞事兒。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其實反過來想,誰又喜歡說話刻薄,對人總是夾雜著攻擊欲、攀比心的人呢?哪怕那是一個孩子。所以說些好話就能讓大家都高興的事,何樂而不為呢?沒有什麼成本,你該怎麼做你自己還是該怎麼做你自己。

  • 3、沒有利益衝突的時候,你高興就好。

只要不發生根本利益上的衝突,不要跟人計較,也不要跟人爭執,毫無意義。他怎麼樣,是他的事,只要不影響到你的利益,隨著他的心情去。真正聰明的人,都沉默,把「沉默」這件事玩得好了,有時候也是藝術。

  • 4、管住自己的嘴。

什麼意思?要做一個能替他人守住秘密的人。你們倆之間發生的事情,只有你們倆知道,他說出去,那是他的事兒。而且千萬要分場合,在什麼場合,就聊什麼場合的話,不要由於烘托氣氛的想法,就口無遮攔。

  • 5、有來有往。

人與人之間,從來都是先有聯繫後有關係。所謂的聯繫,不是指打電話、發消息,而是指利益的往來,尤其是社交關係,更是靠價值的互換。有來有往,這個是平衡規律,也是關係能長久維持下去的核心基石,哪怕只是請客吃飯這種小事兒。

  • 6、絕對不能占小便宜。

管住自己的手腳,不要把別人當成傻子,在你把某個人當成傻子的時候,其實你才是那個傻子。你的一切行為,大家都是看在眼裡的,只是有人不願意說,但心裡跟明鏡似的,事後馬上將你拉入「黑名單」。凡是喜歡占小便宜的人,最後都會因為小便宜而吃大虧,一定不划算。

  • 7、你以為你是誰,非要去拯救誰。

每個人只會以自己的認知去推斷這個世界的內容,就算你再有理,他也只會覺得你是騙子。人是不可被改變的,也是不需要被你拯救的,從你動這個念頭的時候,就是為自己找麻煩的開始。成年人的世界裡,只有篩選,想改變、想拯救他人的都是神經病。

  • 8、除非你能做到完美,不然做傻子。

除非你能面面俱到,做什麼事情都很完美,讓任何人都挑不出一點刺,也一定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否則,勸你不要老是要求自己做得多好、多到位,不如大大方方的做一個傻子,讓別人都覺得你是傻子,那麼你就成功了。

  • 9、永遠都不要越界。

比如隨便越界別人的家事,多管一些不該管的隱私。當然主要想說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始終是有一個界限的,無論你們關係再好,開玩笑一定要適度。很多人,與朋友相處的時候,自認為關係到了一定的程度,然後就表現的非常隨便、放肆,然後一個引子就會使這段關係崩塌。永遠做一個有界限感、有分寸感的人,這是不會有錯的。

  • 10、不要和任何人走得太近。

這種事情沒有辦法解釋,但無數個扎心的例子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走得太近註定是一場災難。凡是走得太近的兩個人,關係一定會被處理的很糟糕,至於問題是什麼,從來都不是我們曾經預想過的那些大事,反而都是一些我們根本不會在意的小事。兩個人只要走得近了,所有的問題都會被無限放大,好像是你們不給彼此消化那些不愉快的時間。

其實關於為人處世這件事,最重要的是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要清楚自己的定位,不要太高估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你沒有那麼重要,只是你自以為自己很重要,只是你自以為你們的感情很深厚。

另外對於一個合格的成年人來說,所謂的合格性,我個人覺得很考驗一點,那就是拒絕別人的能力。

當一個人真正擁有拒絕別人的能力的時候,他是真正成熟的。不好意思這個東西,害死人,也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麻煩。當你知道有些忙不能幫的時候,明確的拒絕,反而不會使彼此變為仇人。

同時對朋友,十分有必要保留自己的個性和原則,在某種程度上,如果我們能對朋友保持一定的大咧、疏忽和個性,反而會得到他們的禮貌和周到。反之,就會讓朋友變得傲慢,令人難以容忍。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5f62a7056c7856cbbf3f38fe3a4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