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陵墓,在了解到了很多古代皇室修建的陵墓之後,人們對陵墓的觀念從陰森可怕變成了神秘莫測。我國歷經了三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留下的陵墓規格也是多不勝數的。
有些陵墓只存在於史料記載中,至今都還杳無音訊,比如成吉思汗的陵墓;而有些明明知道它的規模宏大,但至今都無人敢挖,比如秦始皇陵,這些陵墓的存在無疑宣告了它們超高的歷史價值。
而與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古埃及也有著無法估價的陵墓,就是我們熟悉的法老金字塔。關於金字塔還有很多謎題都未曾解開,它建造的技術在當代是超越世界的,我們從那時中國人的行為就能對比出來。
神的旨意
在尼羅河中下游地區,一片黃沙漫天的沙漠平原之中,矗立著大大小小八十多座金字塔,他們數量龐大,分布得也零零散散,範圍從埃及延伸到了美洲地區。
金字塔和埃及法老以及長生不老這些關鍵詞是無法分割的,這些詞語組織在一起,讓人們腦洞大開。歐美地區甚至以此為看點拍攝了多部跟金字塔有關的電影,將人們帶入了那個神秘莫測的國度當中。
埃及人為何要建造金字塔?如今已經不是什麼大秘密了,埃及人對神有著至高無上的信仰,他們認為這個世界就是由「神」統治的,而法老就是「神」任命來管理人間的。
有了「神」的概念之後,埃及人就相信人死後一定會輪迴轉世。他們還認為如今活在世上只是短暫的停留,死後才能得到永生。所以埃及人特別注重身後事。
因此在每個埃及人都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為自己建造陵墓了,然而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沒有能力建造金字塔的。所以金字塔的誕生基本是與法老和皇室族人有關。
他們為了建造陵墓,甚至願意花費數十年的精力,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干這件事。看來無論國外的君王還是我國古代帝王,都有著相似的追求和愛好。
法老們認為將陵墓裝飾得越漂亮,那死後的日子就會越舒坦。在這種觀念的驅使,最終誕生了今天規模宏大的金字塔。
世界奇蹟
公元前兩千多年,古埃及有一位年輕人叫伊姆荷太普,他是當地有名的建築師,專門為埃及皇室修建陵墓。那個時候的陵墓規格還是泥磚砌成的長方形墓穴,當時古埃及人叫這種陵墓為「馬斯塔巴」。
後來伊姆荷太普在給法老王左塞修建陵墓的時候突然發現一種新的建造方式,他用石塊代替泥磚建造了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石塊堅固無比,風沙不摧,再加上陵墓規格宏大,一時間在皇公貴族間興起了。
這座陵墓也是埃及歷史上第一座石頭砌成的陵墓,也是梯形金字塔比較典型的代表。我們叫它金字塔,主要是陵墓的形狀跟我們的漢字「金」非常相似。
總之後來的法老紛紛效仿左塞王把自己的陵墓建造成金字塔的模樣,而且規模也越來越大。胡夫金字塔就是在那個時間段中建造而成,如今成為埃及的標誌性建築物。
據說為了建造這個金字塔,法老動用了十萬人,耗時了三十年的時間去修建。這十萬人是分批工作的,每一批工人需要工作3個月,然後就換下一批。
金字塔外觀的石頭都是經過打磨而成的,粗略估算了一下,一座大型的陵墓需要用到五百萬噸的石頭。當時採石場就位於金字塔建造點附近,一共有一千多名工人在那裡進行採石。
當時古埃及的銅製造工藝已經很成熟,為採石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不過要挖那麼石頭,工人們要用銅製鑿刀一點點地鑿開巨石,想想也不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當時鑿刀在巨石上敲擊了十幾下就變鈍了,必須重新軟化之後再打磨鋒利才能使用。如此繁瑣且負責的工藝也只是建造金字塔中的一部分環節。巨石鑿開之後還要打磨與切割,然而再運到建築地點。
每一步都是非常的費時費力的,從這些方面來看,金字塔確實是世界奇蹟,也難怪很多人會懷疑,以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無法建造出這樣規模的陵墓。
不過謠言也會不攻自破,古人的智慧是我們無法估量的,就像咱們中國也一樣,也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了很多奇蹟。那麼當埃及人在修金字塔的時候,中國人在幹什麼呢?說出來也許你都不信。
同時期的中國人
時間回到公元兩千多年前,與古埃及建造金字塔同時期的中國,我們正處於炎黃兩帝時期。根據歷史記載,黃帝是在公元2697年開始繼位的,這個時間也正好與修金字塔重合。
與蚩尤的一戰之後,黃帝統一了華夏平原地區,為我國公認的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做準備。那個時候,在黃帝英明的領導下,多民族出現了融合時期。
當時的農業經濟和技術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人雖然還以部落族群的方式生活,但發展已經滲透到了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衣,他們的穿著剛開始是以獸皮為主,隨著紡織業的發展,植物纖維逐漸替代了獸皮。而且還發明了機杼,人們用它來紡織衣服鞋帽還有床單被褥等物品。
吃的方面,在烹飪方式上也改進了,從之前的灶坑成為爐灶,由於農業發展,已經開始播種五穀,還有果木蔬菜、家禽等,日常飲食都是熟食、粥、飯、酒、肉為主,所以飲食也是很豐富的。
住的地方已經不再是茅草屋了,宮殿、庭院、城堡和閣樓等建築物都已經開始流行。在交通方面更是豐富,不僅有舟楫和馬車等,當時還發明了指南車和記里鼓車,都是現代無法複製的偉大發明。
同一時期,兩個國度的對比下來,雖然中國人還沒開始貢獻世界奇蹟。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黃帝時期的先祖們的努力創造就是給後世子孫們留下的偉大奇蹟了。
因為有他們的繁衍生息,使得華夏一族逐漸得到擴散,從而打下了五十六個民族的根基。因此現在的中國人也被稱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就是為了歌頌炎黃兩帝時期先祖們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