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一年,兩宮皇太后幫助同治帝選妃,在幾位候選人中,同治需要確定一位為自己的皇后。當時慈安太后支持的是阿魯特氏,可慈禧太后支持的是富察氏。
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綺是狀元,其生母是鄭親王端華次女。不過端華曾在辛酉政變中被賜死,所以阿魯特氏實際上也算罪人之後。按理來說,她的身份是不占優勢的,更不可能成為皇后。然而,阿魯特氏的外祖母,也就是鄭親王端華的嫡福晉,卻是慈安太后的親姑姑。也就是說,她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這就讓原本不具優勢的她,擁有極大的優勢。
而慈禧太后支持的富察氏出身名門,她之所以支持富察氏,也是看阿魯特氏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加上她自己與鄭親王一門交惡,因此她不可能支持阿魯特氏。
當然,這個選擇權最後還是交到同治本人手上。同治本來就和生母慈禧太后關係不好,他更是因此不喜歡富察氏。就這樣,阿魯特氏最終勝出,成為同治帝的皇后,即孝哲毅皇后。
然而,阿魯特氏剛進宮兩年,丈夫同治帝就因天花駕崩了。同治駕崩不久,年僅22歲的皇后阿魯特氏,也突然去世了。為何阿魯特氏去世如此突然,是否與慈禧太后有關呢?
關於阿魯特氏之死,一直有兩種說法:一是被慈禧太后所害;二是自盡而亡。
有人說,孝哲毅皇后之死,一定與慈禧太后有關。因為慈禧太后本來就不喜歡她,她入宮之後,與慈禧的婆媳關係很差。史料中記載阿魯特氏:「臥疾已久,今益劇矣。」就是說皇后曾經病重,慈禧還曾帶著光緒去探視過,因此有人猜測,慈禧或許在這次探病時「下了毒手」。
不過,這種說法明顯有些站不住腳,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慈禧帶著光緒去探望阿魯特氏,一個是太后,一個是皇帝,二人的行蹤肯定會被記錄下來,慈禧不太可能會下手。其次,當時慈安太后還在世,阿魯特氏是其姑表外甥女,慈禧顧忌二人關係,也不敢輕易下手。
而有的人說,是因為新帝即位的話,阿魯特氏就會升級為太后,這樣慈禧就沒有垂簾聽政的正當理由了。因此,慈禧才將阿魯特氏逼死。不過,首先慈禧要害阿魯特氏,慈安太后不會置若罔聞。另外,光緒繼承的是咸豐帝的皇位,所以慈禧名義上仍是太后,阿魯特氏只是皇嫂,根本不會影響她掌權。
還有種說法是,當時阿魯特氏懷有身孕,所以慈禧要害她。可阿魯特氏身為同治的皇后,如果有身孕的話,不可能沒有任何記載,因此這種說法也不可靠。也就是說,實則慈禧是沒有理由去害阿魯特氏的。那麼就還剩一種可能,阿魯特氏就是自盡的。那她為何要自盡呢?
其一,阿魯特氏身為同治的皇后,又與慈安太后有關係,她一定是不希望,慈禧將光緒接進宮的。只是同治沒有子嗣,出於當時的情況,她無法阻止慈禧這樣做。如此一來,阿魯特氏本來該是太后,卻變成了身份尷尬的皇嫂。她沒有子嗣,又無法插足政治,或許使她產生悲觀情緒。
其二,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是十分推崇「節婦」的。阿魯特氏的父親本就是狀元,飽讀詩書,所以對此自然更為推崇。受到家族影響,阿魯特氏很可能從小也推崇「節婦」,因此不是沒有殉死的可能。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翁同龢日記》)